第12章 签完合同,他递给我一张律师函
阳光穿透玻璃幕墙,在昂贵的实木地板上投下金色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醇厚的香气。
半山别墅的玻璃书房视野开阔,能俯瞰大半个城市的轮廓。
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通透、明亮,却也脆弱得仿佛一触即碎。
陈建国坐在苏晚晴对面。
这位在商场上杀伐果断的中年男人,此刻眉头紧锁,眼神里掩饰不住疲惫与焦虑。
他以为接下来会是一场关于资产分割、信托条款的枯燥谈判,但苏晚晴只是轻轻点了一下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
“陈先生,签合同前,我想请您先看一段影像。”
屏幕亮起,画面并非冰冷的数据或条款,而是一段精心剪辑的生活片段。
清晨六点,一辆黄色的校车准时停在三百米外的专属站点,柔和的晨曦洒在车身上。
紧接着,下午四点,社区托管中心的老师笑容满面,正牵着一个穿着蓝色连衣裙、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穿过洒满阳光的庭院,走向别墅的大门。
女孩的背影、步伐,甚至连书包上挂着的小兔子挂件,都与他女儿的一模一样。
这不是真实的记录,而是苏晚晴联合物业、国际学校和社区托管机构,根据他女儿的作息进行的一次全真模拟。
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地触动着一位父亲最柔软的心弦。
陈建国起初很错愕,随即眼中的戒备如冰雪般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滚烫的、几乎要灼伤他的情绪。
他看着屏幕里那个虚构却又无比真实的小小身影,看着她无忧无虑地走向那个本该属于她的家,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声音颤抖,喃喃道:“这本来……是我们结婚时,就说好要给她的生活。”
一句承诺,重如千钧。
这场离婚大战,他争的不是钱,而是这个承诺。
就在这温情与决断交织的时刻,一阵不合时宜的高跟鞋声由远及近,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许婉如穿着一身香奈儿最新款的套装,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惊讶与熟悉的微笑,仿佛一场完美的“偶遇”。
“哎呀,晚晴,真巧。我就说怎么看到陈总的车了,原来是你在接待贵客。”
她目光扫过桌上的文件,故作羡慕地说:“晚晴现在真是飞黄腾达,连厉总的项目都能沾得上边了。陈总,您真是找对人了。”
话锋一转,她的声音不大不小,却足以让在场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不过我前两天听朋友说,这半山别墅的原主人,好像和景深资本有些债务纠纷?这种产权不清的房子,后续麻烦可不少呢。”
这话如同一根毒刺,精准地刺向陈建国最敏感的神经。
他刚刚被勾起对女儿未来的无限憧憬,此刻瞬间被拉回财产安全的残酷现实,脸色微微一变。
许婉如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得意。
她就是要在这个关键时刻,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让苏晚晴所有的努力功亏一篑。
然而,苏晚晴脸上没有丝毫慌乱。
她甚至没有看许婉如一眼,只是平静地再次操作电脑,将一个新的窗口投射到屏幕上。
“许小姐消息灵通,但可能有些滞后了。”她的声音清冷而沉稳,“这是这栋别墅在国土资源局官网公示的《产权过户预审通过回执》,所有债权债务均已结清,三天后就能拿到正式房产证。”
屏幕上,鲜红的官方印章清晰可见。
她顿了顿,又调出另一份文件,标题加粗,醒目刺眼——《资产代管协议》。
“另外,为了确保陈先生这部分资产的独立性与安全性,我们并非直接购买,而是由陈先生与景深资本旗下的城市更新基金签署了这份协议。别墅产权在基金名下代管,陈先生拥有永久居住权与最终受益权。这份协议,不仅完全规避了您担心的债务风险,更重要的是,它在法律上构建了一道防火墙,确保这处居所只属于陈先生和他的女儿。”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许婉如的脸上。
她精心准备的杀手锏,不仅没能伤到苏晚晴,反而成了对方展示专业与周全的舞台。
那份《资产代管协议》上的“景深资本”字样,更是无声地宣告,她引以为傲的所谓“内部消息”,在苏晚晴面前,不过是个笑话。
许婉如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刚才的优雅从容荡然无存,只剩下狼狈与难堪。
她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最终只能在陈建国冰冷的注视下,仓皇地转身,高跟鞋的声音显得凌乱而仓促。
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
陈建国眼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佩与信赖。
他拿起笔,在协议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墨水落下的那一刻,仿佛一个父亲的誓言被重新镌刻。
然而,就在苏晚晴以为一切尘埃落定时,陈建国忽然从公文包里,取出另一份文件,递了过来。
那是一份律师函。
苏晚晴目光一凝,只见函件内容赫然写着:指控陈建国涉嫌恶意转移婚内共同财产。
“这是我前妻的律师团队昨天发来的。”陈建国的语气异常平静,“但我希望你收下它。不是作为一桩麻烦,而是一个见证。”
他看着苏晚晴,眼中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你让我明白,真正的资产不是这栋房子,不是账户里的数字,而是能让孩子活得有尊严、有未来的选择权。这栋房子是她的港湾,而这个选择权,是她的铠甲。”
他顿了顿,郑重地说道:“所以,我有一个想法。我想以你的名义,设立一个‘父亲之家’公益咨询通道,去帮助那些和我一样,在婚姻破碎时,想要拼尽全力守护孩子的父亲。”
以她的名义?
苏晚晴有些意外,她婉言谢绝了冠名,但对合作的提议却欣然接受。
她从不浪费任何一个善意的火种。
她当场就拨通了两个电话,一个打给本市顶尖的心理咨询中心,另一个打给长期合作的律所。
半小时内,一个集法律援助、心理疏导、临时安居支持于一体的非营利性项目——“家庭过渡安居支持小组”的初步框架便已搭建完成,并立刻开通了一条24小时支持专线。
助理小陈更是行动力惊人,连夜就搭建出了一个简单的网页原型。
首页上,只有一行简洁却有力的文字:“有些家碎了,但我们还能帮孩子守住光。”
消息通过几个高端客户的私密圈子不胫而走。
一夜之间,苏晚晴的团队收到了超过十位同样遭遇婚姻危机的高净值客户的主动联系。
深夜,办公室里只剩下苏晚晴一个人。
她整理着今天雪片般飞来的资料,准备归档。
手机在桌面上发出一声轻微的震动。
一条极简的消息,来自一个只存了姓氏的联系人——厉。
“‘父亲之家’的服务器IP,我让人做了加密防护。”
苏晚晴一怔,指尖停在屏幕上方。
她回了一句:“您怎么知道这个项目?”
对方许久没有回答,久到她以为这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插曲。
凌晨两点,手机屏幕再次亮起,还是那个号码。
“你处理陈建国案子的方式,和三年前我母亲走的时候,我希望有人能为我做的一样。”
寥寥数语,却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她心底激起层层涟漪。
原来那座冰山之下,也曾有过无助与渴望。
窗外,城市的灯火汇成一片璀璨的星河。
苏晚晴久久地望着,指尖无意识地在手机屏幕上轻轻抚过。
她点开那个备注名,删掉那个冷冰冰的“厉”字,第一次,输入了两个字:景深。
心头那丝因厉景深而起的暖意尚未完全散去,一种属于风险代理人独有的、近乎苛刻的警觉却悄然浮现。
这栋别墅,承载着一个孩子未来的安宁,容不得半点瑕疵,无论是法律上的,还是……物理上的。
她打开电脑,指尖在键盘上悬停片刻,最终在搜索框里输入了别墅区的名字,并在后面加上了两个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