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风带着灼人的暑气,吹不散笼罩在明德中学上空的肃杀。高考,这座横亘在无数少年面前的巍巍雄关,今日终于露出了它冷峻的全貌。校园门口,警戒线外,人头攒动,喧嚣鼎沸。家长们焦灼的目光如同探照灯,在鱼贯而入的考生中搜寻着自家孩子的身影。空气里弥漫着防晒霜、汗水、还有那几乎凝成实质的、名为“命运”的沉重压力。
苏玉橙站在考生队列中,清冷得仿佛置身事外。她穿着简单的白色棉质衬衫和浅蓝色牛仔裤,洗得发白,却异常整洁。细框眼镜后的目光平静无波,扫过准考证上的照片和名字,指尖在身份证边缘划过,确认着每一个细微的防伪特征,动作精准得像在进行一次严谨的实验前检查。周遭的窃窃私语、深呼吸、甚至压抑的啜泣声,都被她强大的精神力过滤成模糊的背景噪音。她的世界,此刻只剩下即将铺开的试卷和脑中高速预演的逻辑链条。对她而言,这不过是又一场需要高效解决的“任务”。
在她不远处,苏珊桃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试图压下胸腔里那只狂跳的小鹿。她今天扎了个利落的丸子头,露出光洁的额头和明媚的眉眼,穿着苏母特意挑选的、据说能带来好运的红色运动款T恤。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挂在颈间的那枚温润古玉护身符——那是苏母今早塞给她的,带着母亲掌心的温度。她闭上眼,脑海里闪过姐姐昨晚在电话里清冷而简洁的叮嘱:“专注题目本身,排除杂念。你的感知力,用在审题和联想上。” 姐姐的声音像冰泉,奇异地浇熄了几分燥热。她默念着姐姐教的冷静口诀:“心如水,映万象;笔如风,书华章。” 再睁眼时,那双总是盛满好奇与活力的眼眸里,多了一份罕见的沉静和专注。
警戒线外,苏明哲和林婉清紧挨着站在一起,两人的手在身侧紧紧交握着,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们的目光牢牢锁定在苏珊桃身上,看着她深呼吸、握紧护身符、再睁开眼时那瞬间的沉静,心中百感交集,既有骄傲,更有无法言说的担忧。苏父故作镇定地推了推眼镜,低声对妻子说:“珊桃比我们想象的要稳。” 林婉清只是用力点头,喉咙发紧,说不出话。
陆岐站在稍远一点的位置,身姿挺拔如松。他穿着干净的白衬衫,袖口挽起,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他的目光掠过人群,最终落在那个清冷的身影上。看到她一如既往的平静,陆岐紧抿的嘴角也放松了些许,心中那份因她而起的莫名紧张悄然散去。他知道,对她而言,这确实只是一场寻常的“练习”。
另一边,周昊轩高大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特意向国家队教练请了假,风尘仆仆赶回来。穿着火红的国家队训练外套,脸上还带着训练后的疲惫,但眼神却亮得惊人。他双手拢在嘴边,也不管什么考场纪律,冲着苏珊桃的方向中气十足地吼了一嗓子:“桃子!加油!考完哥带你去吃大餐!管够!” 声音洪亮得盖过了一片嘈杂。苏珊桃闻声回头,正对上他那双充满鼓励和毫不掩饰笑意的眼睛,她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但嘴角还是忍不住向上弯了一下,冲他挥了挥小拳头。周昊轩嘿嘿一笑,这才满意地放下手,目光却一直追随着她走进考场的背影。
考场内,时间仿佛被拉长。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监考老师规律而沉稳的脚步声,窗外偶尔掠过的蝉鸣,共同构成一种奇特的、令人窒息的韵律。
苏玉橙端坐在座位上,脊背挺直。试卷发下,她目光如电,迅速扫过所有题目,大脑如同超频运转的精密仪器,瞬间完成了题目的拆解、模型构建和最优解路径规划。选择题对她而言如同呼吸般自然,答案几乎在目光触及题干的瞬间便已生成。笔尖在答题卡上点下,快、准、稳,没有一丝犹豫,留下一个个清晰饱满的墨点。解答题区域,她的书写流畅而迅捷,公式推导简洁严谨,逻辑链条环环相扣,步骤清晰得如同教科书范本,甚至省略了绝大多数学生需要的草稿演算过程。那支普通的黑色签字笔在她手中,仿佛化作了一柄无往不利的手术刀,精准地解剖着每一道题目。监考老师在她身边停留的时间最长,最初是例行公事的巡视,渐渐地,目光从惊讶变成了难以掩饰的叹服,最终只能摇摇头,带着一丝苦笑离开——这女孩的答题,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稳得令人无话可说。
同一时间,另一个考场内。
苏珊桃的手指紧紧握着笔,指节微微泛白。面对眼前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符号,最初的紧张感在“专注题目本身”的意念下被强行压下。她调动起STA特训的成果——快速阅读、信息提取、排除干扰项。更重要的是,她开始尝试运用自己独特的“超感-艺术创造力”带来的天赋。
面对一道复杂的空间几何题,她没有立刻去套公式,而是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立体的模型。那些线条和角度,在她独特的感知里,仿佛化作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缠绕、旋转、延伸……空间关系瞬间变得清晰而生动,解题思路豁然开朗。
一道历史材料题,要求分析某场战役的影响。冰冷的文字在她脑中却激荡起金戈铁马的画面,战士的呐喊、战马的嘶鸣仿佛就在耳边。她将自己代入那悲壮的历史情境,感受着胜利者的激荡与失败者的悲怆,笔下流淌出的分析文字便带上了深刻的情感穿透力和历史纵深感。
最令人惊艳的是语文作文。题目要求论述“传统在当代的价值”。苏珊桃几乎没有任何停顿,提笔便在方格纸的顶端写下标题:《传统之美在当代的流光》。她的文思如泉涌,笔下生花。她将莫高窟壁画历经千年依旧摄人心魄的色彩、编钟敲响时穿越时空的雄浑回响、昆曲水袖翻飞间蕴含的极致写意之美……这些源于她艺术感知的鲜活体验,化为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的文字。她论述传统并非僵死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江河,其内在的精神与形式之美,如同璀璨的星火,在当代科技的映照下,可以焕发出更加夺目的“流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美的真挚热爱和深刻理解,文采飞扬,立意高远又充满灵性。当最后一个句号落下,她轻轻舒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演出。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如同天籁,划破了紧绷的寂静。考场内瞬间响起一片混杂着解脱、疲惫和隐约不安的喧哗。
苏玉橙几乎是第一个站起身的。她平静地整理好试卷和答题卡,交到监考老师手中。动作从容不迫,仿佛刚刚完成的不是决定命运的高考,而是一次普通的课堂测验。她迎着监考老师复杂难言的目光,微微颔首,步履平稳地走出考场。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她抬手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出冷静的光芒。
考场外瞬间沸腾起来,如同开了锅。家长们涌上前,急切地寻找着自己的孩子。
“橙子!这边!” 周昊轩的大嗓门穿透了人群。他用力挥手,脸上是毫无保留的灿烂笑容,仿佛考完的是他自己。
苏玉橙循声望去,看到了父母焦灼而关切的脸,陆岐带着温和笑意的目光,还有周昊轩那副没心没肺的开心样子。她脚步未停,径直走了过去,清冷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波澜,只是对父母轻轻点了点头:“考完了。”
林婉清一把拉住她的手,上下打量着,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累不累?饿不饿?”
“还好。”苏玉橙的回答依旧简洁。
这时,苏珊桃也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小脸红扑扑的,额角还带着细密的汗珠,但眼睛亮晶晶的,像盛满了星光。她一眼就看到家人和周昊轩,兴奋地小跑过来:“爸!妈!姐!我写完啦!”
“珊桃!”林婉清立刻松开苏玉橙,又心疼又激动地抱住小女儿,眼眶又红了。
周昊轩立刻凑上来,习惯性地想拍苏珊桃的肩膀:“桃子!怎么样?哥说请你吃大餐!想吃什么随便点!”
苏珊桃灵活地往苏玉橙身后一躲,探出脑袋,冲他做了个鬼脸:“谁要跟你庆祝!一身汗味!野蛮人!” 语气是惯常的嫌弃,但那双弯弯的笑眼里,分明盛满了考后的释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松愉悦。
陆岐则走到苏玉橙身边,递给她一瓶水,目光温和:“感觉如何?最后那道物理压轴题,第三问的临界条件,我总觉得有点模糊……”
苏玉橙接过水,拧开喝了一口,动作自然。她看向陆岐,清冽的嗓音在喧嚣的背景音中格外清晰:“你是指物体脱离轨道前的角速度限定?关键在于摩擦力的突变点和离心力的矢量叠加,忽略空气阻力下,临界点应该是……”她语速平缓,条理分明,三言两语便点出了陆岐思路中那个模糊的节点。
陆岐凝神听着,眼神从疑惑到思索,再到豁然开朗,最后化为由衷的敬佩。他看着苏玉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白皙的侧脸和那副仿佛能洞察一切奥秘的细框眼镜,心中再次被那种高山仰止的感觉填满。她总是这样,轻易就能抵达他需要费尽心力才能触及的彼岸。
夕阳的余晖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高考的硝烟暂时散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杂着疲惫、兴奋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苏玉橙和苏珊桃,这对性格迥异却同样不凡的姐妹,并肩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她们刚刚以各自的方式,征服了千万人拥挤的独木桥。而桥的那一端,等待着她们的,是更广阔的天空,更深邃的海洋,以及,潜藏在辉煌未来之下的、更加汹涌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