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孙明德的手指,还停留在报告那一行清晰的铅字上,整个人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动不动。

调研科里,其他几个原本还抱着看热闹心态的科员,此刻也全都围了过来,伸着脖子看着孙明德手里的文件,又看看一脸平静的陆鸣,那表情,活像大白天见了鬼。

“孙科长,”陆鸣仿佛没看到他们脸上的震惊,只是继续用他那平静无波的语调说道,“除了星海市,关于江北新区的资料,这里面也缺了两份。一份是去年江北新区管委会和西京大学技术物理研究所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另一份是关于他们‘光子芯片’产业园区的内部环评报告。这两份文件不看,我们对江北新区的了解,至少要偏差百分之三十。”

他每说一句,孙明德的脸色就白一分。

这些东西,他作为科长,都只是有个模糊的印象,知道有这么回事。但要让他说出具体的文件名,具体的内容,那是打死他也做不到的!

而眼前这个年轻人,只是像翻画报一样翻了几分钟,就把这些犄角旮旯里的东西,全都给揪了出来!

这不是人了,这是……行走的数据库!是人型扫描仪!

“我……我马上去找!马上去!”孙明德再也不敢有半点轻慢,他手忙脚乱地冲着身后的科员吼道,“都愣着干什么?赶紧去档案室找!小王,你去找江北新区的!小李,你去找西京大学的!快去!”

整个调研科,瞬间鸡飞狗跳。

殷实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戏剧性的一幕,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从今天起,“陆鸣”这个名字,在县政府这帮老油条的眼里,将再也不是“靠关系上位的年轻人”,而是一个深不可测、绝对不能得罪的“妖孽”。

王书记这一手,实在是高。

……

三天后,省城,星海市高新区。

考察的行程紧凑而高效。上午参观企业,下午座谈交流。

洪山县的考察团,除了县委书记王熙媛和县委办主任殷实,还包括几个相关局委的一把手。这些人,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见过的世面多了去了。

一开始,他们对跟在王熙媛身边的陆鸣,都抱着和孙明德差不多的心态。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能懂什么?不过是书记身边一个负责端茶倒水、拎包记录的“花瓶”罢了。

然而,仅仅一天,所有人的看法,都被彻底颠覆。

在参观一家国内顶尖的智能制造企业时,对方的技术总监正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他们的流水线,嘴里蹦出一连串普通人听都听不懂的专业术语。

就在洪山县这边几位局长听得云里雾里,只能跟着陪笑点头的时候,陆鸣却突然开口了。

“张总,我刚才注意到,你们的AGV小车在转向的时候,似乎有一个零点五秒的延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们使用的‘SLAM’导航算法,应该是基于激光雷达的。这种延迟,是不是因为现场的粉尘浓度,对雷达的识别精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一问,让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那位意气风发的技术总监,脸上的笑容一僵,看向陆鸣的眼神里充满了不可思议。

而洪山县这边的几位局长,更是面面相觑,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这……这是那个政研室的小年轻能问出来的话?他怎么懂这个?

技术总监愣了足足五秒,才像看怪物一样看着陆鸣,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这位……这位领导,您太专业了!您说得没错,这确实是我们目前正在攻克的一个难题!没想到被您一眼就看出来了!”

王熙媛站在一旁,看着在众人焦点中侃侃而谈的陆鸣,美眸里异彩连连。

下午的座谈会,更是成了陆鸣的个人秀场。

对方的招商局长,拿出了一份厚厚的政策汇编,正准备官方地介绍一下。陆鸣却微笑着摆了摆手。

“刘局长,不用麻烦了。”他看着对方,如数家珍地说道,“贵区的招商政策,从针对总部经济的‘16条’,到针对高新技术的‘22条’,再到针对人才引进的‘凤凰计划3.0版’,我们都学习过了。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在‘凤凰计划’里,对于A类顶尖人才的子女入学问题,政策里只提到了‘协调解决’。我想请问一下,这个‘协调解决’,具体能落实到哪一步?是保证进入市重点,还是区重点?”

这个问题,问得比星海市自己的招商专员还要专业,还要刁钻!

刘局长张了张嘴,一时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接下来的三天,无论是在江北新区,还是在省里其他的先进开发区,同样的一幕,不断上演。

陆鸣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智者。无论对方谈到的是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还是某个具体的技术细节、甚至是某个不起眼的人事变动,他都能信手拈来,对答如流。而且,他总能从对方天花乱坠的介绍中,精准地找到最核心、最关键、也可能是最薄弱的环节,然后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

几天下来,洪山县考察团的几位局长,看陆鸣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轻视,变成了彻底的敬畏。他们私下里议论,说王书记这次带来的,根本不是秘书,而是带了一部加装了超级人工智能的“活电脑”!

而王熙媛,则愈发地倚重他。每天晚上,她都会把陆鸣单独叫到自己的房间,两人关起门来,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

从一开始只是讨论白天的考察内容,到后来,王熙媛开始主动询问陆鸣对洪山县未来发展的看法。从工业布局,到城市规划,再到人事安排……她几乎是在毫无保留地,考校着陆鸣的每一个想法。

而陆鸣,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这三年来,通过“超忆症”所构建的庞大知识体系和对洪山县现状的深刻洞察,一一展现在了她的面前。

每一次密谈,都让王熙媛对这个年轻人,更多一分惊喜,多一分震撼。

她发现,陆鸣不仅有过目不忘的“术”,更有洞察全局的“道”。他的很多想法,大胆、新颖,甚至有些离经叛道,但仔细推敲,却又无不切中要害,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

她知道,自己捡到宝了,捡到了一个足以改变洪山县,甚至能帮助自己未来走得更远的,绝世奇才。

考察的最后一天晚上,返回洪山县的专车上。

殷实将一份刚刚打印出来,还带着墨香的初稿,恭敬地递给了王熙媛。

“书记,考察报告的初稿,出来了。”

这份报告,是考察团几位笔杆子连夜赶出来的,融合了这几天的所见所闻,也算是中规中矩。

王熙媛接过来,只是随意地翻了两页,便微微皱起了眉头。

报告写得四平八稳,该有的都有,但……没有灵魂。通篇都是些正确的废话,和她想要的,相差太远。

她放下报告,揉了揉有些疲惫的眉心,目光转向了坐在对面的陆鸣。

这几天,陆鸣几乎没怎么合眼。白天要跟全程,晚上还要跟她开会,此刻正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清秀的脸上带着一丝倦意。

王熙媛的眼神,不自觉地柔和了下来。

她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终于,她像是下定了决心,拿起那份初稿,又从包里拿出了一支红色的签字笔。

车内,考察团的其他成员都屏住了呼吸,看着书记的动作。

他们都以为,王书记是要亲自修改这份报告。

然而,王熙媛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只见她打开笔帽,在那份报告的封面上,“执笔人”那一栏后面,那几个早已写好的、调研科笔杆子的名字上,画了一道决绝的横线。

然后,她在横线的下方,郑重地,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两个字。

陆鸣。

做完这一切,她将报告和笔,一起递到了陆鸣面前。

“这份报告,不行。推倒重来。”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车里每个人的耳朵里,“陆鸣,你来写。明天早上上班前,我要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一份能让我满意的报告。”

车厢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份被划掉名字,又重新署名的报告上。

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洪山县官场,一颗新星,已经不是冉冉升起,而是……一步登天!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