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淮水雾深,旧部传信
淮水的雾比朔北的霜更沉,船行至南淮地界时,水汽裹着潮湿的凉意,沾在苏青芜的素色襦裙上,冷得人骨头缝发疼。她拢紧拓跋烈给的玄色披风——披风上还留着淡淡的墨香,混着紫苏的药味,像他站在身边时的气息,让她稍微定了定神。
秦峰安排的暗卫扮作船工,守在船舱外,低声禀报:“苏姑娘,前面就是建康码头了,谢临舟的人在码头设了暗哨,咱们得从侧岸的小渡口下船。”
苏青芜点头,把母亲的紫苏纹银簪插进发髻——这是联系苏家旧部的信物。她换了身更不起眼的粗布衣裳,跟着暗卫从小渡口上岸,脚下的青石板路沾着青苔,和记忆里建康城的样子重叠,却又透着陌生的冷寂。
街面上行人不多,偶尔能看到贴在墙上的“通缉令”,上面画着她的画像,写着“苏家罪女苏青芜,通朔叛国,悬赏捉拿”——谢临舟早就布好了网,等着她自投罗网。
“往这边走,陈老郎中的药铺在巷子里。”暗卫引着她拐进一条窄巷,巷口挂着“陈记药铺”的木牌,药香从半开的门里飘出来,熟悉得让她鼻头发酸——这是父亲生前最常来的药铺,陈老郎中是父亲救过的病人,也是苏家最可靠的旧部。
推开门,药铺里静悄悄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坐在柜台后碾药,正是陈老郎中。他抬头见了苏青芜,手里的药碾子“哐当”掉在桌上,眼神瞬间红了:“青芜……真是你?你怎么敢回来?谢临舟到处抓你!”
“陈伯,我回来救爹和青湄。”苏青芜走到柜台后,取下发髻上的紫苏纹银簪,递给他,“这是我娘的簪子,您认得。”
陈老郎中接过银簪,摩挲着上面的紫苏纹,叹了口气:“你爹当年救我一命,我本该早帮你,可谢临舟看得太紧,我连天牢都近不了——你爹上个月被灌了软筋散,听说现在连抬手都费劲,天牢里的狱卒收了谢家的钱,对他非打即骂……”
“谢临舟!”苏青芜攥紧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她早知道谢临舟狠毒,却没想到他对父亲下这么重的手。
“你别急,青湄那边还有转机。”陈老郎中压低声音,从柜台下摸出一张折叠的纸条,“前几日我借着给城西别院送药材的由头,见了青湄一面——她装痴傻,谢临舟的人没太防备,她偷偷塞给我这个,说‘表哥的书房里,藏着害苏家的东西’,还说‘姐姐回来,让她千万别去别院’。”
苏青芜展开纸条——上面是青湄歪歪扭扭的字迹,画着一个小紫苏叶,旁边写着“谢府书房,左三”,想来是谢临舟书房里左数第三个书架,藏着罪证。她把纸条叠好,放进贴身的衣襟里,心里暖了些——青湄没白装痴傻,还在偷偷帮她查线索。
“谢临舟最近在忙什么?”苏青芜问,指尖捏着银簪,脑子飞快盘算。
“忙着拉拢南淮的官员,说要‘清君侧’,把你和拓跋烈说成‘祸乱南北的奸贼’。”陈老郎中叹了口气,“他还让人在街面上散布谣言,说你在朔北当了拓跋烈的妾,忘了苏家的冤屈,百姓们被他骗了,现在提到你,都骂你‘叛国女’。”
苏青芜冷笑一声——谢临舟是想先毁掉她的名声,等她“认罪”时,百姓们只会信他的话,不会信她揭露的真相。可他忘了,苏家在南淮行医多年,救过的人不计其数,总有百姓记得苏家的好。
“陈伯,您能不能帮我传个消息?”苏青芜凑近他,声音压得极低,“告诉那些受过苏家恩惠的人家,三日后巳时,我在城南的‘苏记药圃’等他们——我有谢临舟害苏家的证据,要让他们知道真相。”
苏记药圃是苏家祖上传下来的,也是她和青湄小时候常去的地方,那里的老邻居、老病患,都是能信得过的人。
陈老郎中点头:“我这就去办——只是你要小心,谢临舟的人肯定在盯着药圃,你去了就是羊入虎口。”
“我有办法。”苏青芜摸出拓跋烈给的火折子,“暗卫会跟着我,若是出事,他们会立刻动手。”
正说着,巷口突然传来脚步声,伴着粗哑的吆喝:“陈老郎中!开门!谢大人要你去给别院的苏二小姐送药!”
是谢临舟的人!苏青芜立刻躲进柜台后的暗格——那是父亲以前教她的,药铺里藏着的应急暗格。陈老郎中定了定神,打开门,笑着迎上去:“是李差官啊,我这就收拾药材,跟你去。”
李差官走进来,目光扫过药铺,鼻子嗅了嗅:“怎么有股朔北的羊毛味?你这儿来过外人?”
“哪能啊。”陈老郎中赶紧递上一杯热茶,“是前几日收了些朔北来的甘草,带着点羊毛絮,让您见笑了。”
李差官接过茶,喝了一口,没再多问,催着陈老郎中出门。等脚步声远了,苏青芜才从暗格里出来,后背已经沾了冷汗——谢临舟的眼线无处不在,她在南淮的每一步,都走在刀尖上。
暗卫从门外进来,脸色凝重:“苏姑娘,谢临舟的人在巷口布了哨,咱们得赶紧走,换个地方藏着。”
苏青芜点头,最后看了一眼药铺——柜台上还放着父亲以前常用的药碾子,旁边摆着一小包紫苏干,是陈老郎中专为她留的。她拿起紫苏干,放进衣襟里,跟着暗卫从后门离开,融进巷外的浓雾里。
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苏青芜摸出怀里的族玉佩——是拓跋烈母亲留下的苏家玉佩,玉面温润,贴着心口,像他的手在护着她。她想起离开朔北时,他站在码头上,说“等你回来煮紫苏汤”,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意。
她不能输,也不会输。
三日后的苏记药圃,不仅要揭露谢临舟的罪证,还要联系旧部,救出父亲和青湄——为了苏家,为了青湄,也为了那个在朔北等着她回去的人。
淮水的雾还没散,却挡不住她眼底的光。苏青芜加快脚步,往暗卫安排的藏身之处走——前路再险,她也要一步步走下去,把失去的一切,都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