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丽美人死了不到两个月。
后宫又再次诞下一位皇子。
不过
长公主没时间去见。
因为她每日都有课业,实在抽不出空闲。
更因为
尚书查粮税回来了。
萧国转运仓五个,每个转运仓本该近20万石粮。
但每一个转运仓的粮都不足。
转运仓少粮,还有另外三千万粮不见踪影。
知道此次回京死路一条。
尚书便多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在外面查清了所有涉事贪官,只求皇上能饶他家人一命。
贪官的名字整整写了一本折子。
皇上震怒,直接将尚书下了狱。
而涉事官员,也直接被抄家灭族。
此事过了好几日
长公主去了太傅府。
太傅在花园等她。
面前摆着还未落子的棋盘。
“长公主请坐。”
长公主过去坐下。
太傅示意她落子。
两人便下起棋来。
约莫一盘棋到了尾声。
太傅才问“长公主,尚书想要求见长公主,不知长公主可见。”
长公主不答反问“太傅觉得,尚书的生路在本公主手上?”
太傅神色微顿。
其实,他也不相信尚书的生路在长公主手上。
毕竟
此次涉事粮税数目实在太大。
皇上虽然宠爱长公主。
但这事关朝纲。
若长公主小小年岁,便仗着宠爱想要插手。
怕是之前一切宠爱,都将付诸东流。
太傅没再多言,当天只与长公主下了几盘棋,就让她回了宫。
而他则是在长公主回宫后,才去了牢房看望尚书。
“太傅?”尚书眼含期盼。
他托人让太傅替他向长公主求情,虽然知道没用,可他还是抱了希望。
万一长公主年纪小,心软呢?
太傅见他眼含期盼问他“尚书可知户部不但粮税有问题,有可能银税也有问题?”
尚书脸色一白“微臣听说了。”
他尚未回京的时候,就有人给他小道消息。
说是皇上派耿明秋去查银税了。
见尚书脸色灰败,少了几分存活的希冀。
太傅叹“如今耿明秋还没回来,皇上只是将你下狱,若是耿明秋回来,银税真的有问题……”
那尚书估计是真的没有活路。
尚书身子一个踉跄,突然跪倒在太傅跟前“若是微臣死罪难逃,还望太傅替微臣美言几句,切莫牵连家中老小。”
“本官会尽力。”
太傅出了牢狱就遇见了尚书夫人。
尚书夫人一脸憔悴,见到太傅眼神一亮“太傅,我家大人还能活吗?”
“本官也不确定,夫人还是等消息吧。”
尚书被下狱不到半个月
耿明秋回来了。
也带了足以致尚书大人死路一条的证据。
之前按户部账册。
他们都估算被贪污的税银只有一百五十万。
实则根本不止。
往前数五年的税银是六百二十万,被贪了二十万。
之后见事情没有东窗事发,那些人便越发大手笔,每年都越贪越多。
第二年五十多万
第三年八十多万
第四年一百一十万
第五年一百四十万
择合五年贪墨四百万。
这些庞大的数字,都在告诉皇上,尚书大人的失职。
也在告诉所有人,尚书死罪难逃。
消息传到尚书一家。
尚书满门绝望。
尚书夫人强撑着精力去求太傅。
想要他替尚书求情。
太傅黄昏到府邸时也是一脸疲惫。
见到尚书夫人,他叹气“夫人怎么又来了。”
尚书夫人不管不顾的跪倒在太傅跟前,哭的几近晕厥“太傅,求求您,求求您,救救我家夫君,妾身给您磕头,给您当牛做马,求大人救救我家夫君。”
“夫人,不是本官不救你夫君,实在是本官也无从下手啊,几千万的粮税,四百万的税银,本官多替尚书美言一句,本官连许府都得牵连进去,夫人还是莫要为难本官。”
求人无望
尚书夫人瘫坐在地上,良久才出了太傅府。
“爹,赐死尚书的圣旨下了吗?”许夫子问。
太傅摇头“但为父看,也就这两日了。”
尚书死罪难逃
尚书一职便彻底空闲出来。
在人人盯着尚书的位置时。
皇上正为赐死尚书,还是赐死尚书一家而为难。
他招了几个重臣商议此事。
大多的提议是将尚书一家抄家灭族。
见皇上隐隐有同意之意。
太傅咬牙硬着头皮为尚书一家求了情。
皇上的神情肉眼可见的不悦。
但到底没有当着重臣的面发作。
而是沉着脸,让众人都退下了。
但太傅知道,尚书一家,怕是完了。
尚书失职。
虽然证据没查到他有没有参与贪污。
但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皇上不会饶过尚书一家。
太傅叹气,正要回府,就有公公来唤他,说是皇上有请。
太傅到的时候。
皇上正跟长公主下棋。
太傅行礼“臣参见皇上,长公主。”
皇上没理他。
显然是因为他为尚书的求情而生气。
太傅主文
教导君主以仁德为主。
若说他唯一缺少的便是狠。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为尚书求情。
但他也不是迂腐之人。
知道尚书确实失职。
他不死,皇上难以立威,不能杀鸡儆猴。
可尚书府那些也是人命。
他这位以仁德为主的太傅,到底是心软了。
“父皇,母后之前给了儿臣一笔十万两的银票和珠宝,儿臣想把这些珠宝变卖成银钱。”
皇上落子问她“你母后不是给了你十万两的银票,怎么还要变卖珠宝?”
长公主回道“太傅曾告诉过儿臣,冬日大雪,会死不少人,儿臣之前说过,要想富,先修路,母后给的十万两虽然不算多,但也能开个头,冬日马上就要到了,这十万两放在儿臣手里,也不过是积灰,能为百姓谋更大的生机,才是它们真正的去处。”
皇上震住。
良久都没说话。
太傅也是愣愣的看向长公主。
往日她开口,他虽然觉得她聪慧,但到底是纸上谈兵。
没想到,如今竟然真的付出了行动。
“长公主有心,那朕便为你挑选一个能臣处理此事。”皇上为有如此为民着想的能女而高兴时。
长公主拒绝了皇上的提议。
“修路吃力不讨好,唯恐他人办事不尽心,父皇不用为儿臣安排他人,就安排尚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