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郭家有何危险之处?你大胆的说,今日出风口入的我耳,再无第三人知晓,老夫怎么说也是你亲爷爷,虎毒尚且不食子,有话尽管说来。”
老爷子从桌后站起,走到书房窗前,仔细打量了院中环境,确认无人偷听后索性直接就站在窗户边,示意郭岳继续说下去。
“既然老爷子认了我的身份,那小子希望老爷子能答应小子,让家母能埋进郭家的祖坟,作为报答,小子送老爷子一句话,说完以后还望老爷子能放小子离开!”
“你母亲的事已经在办了,至于你,随你的便吧。”
从郭岳分析出自己的处境后,老爷子再也没把郭岳当孩子看待,再一想到马氏和自己说的场景,这家伙仅凭借自己是庶长子的信息和汪氏二人对他的态度就能推断出马氏无子,小看不得。
这等人物留在郭家,若马氏真的无子,而这小子又真的想争上一争,凭借他的才智,恐怕也不是难事,到时候就怕悔之晚矣。
如果说之前还只是担忧,那现在是真的怕郭岳去争,索性把这小子放出去,就当从没认过拉倒,毕竟十一二岁的孩子,想要养熟,那可太难了。
“淮西太大了,藩王们也都快长成了。”
“什么?”老爷子一时间没能听清,又或者是听到了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说上面认为淮西太大了,藩王们也都快成年了!”
郭岳这次说的慢了一些,也清晰了一些。
“你……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爷子猛的上前,双手死死的抓着郭岳的肩膀,声音不自觉的大了不少,眼睛瞪着郭岳,看起来十分瘆人。
“您老人家应该明白的……”郭岳这次没有太多的解释,总不能跟老爷子说我是后世来的,朱元璋马上对淮西这帮人下手可吧?依据是什么?就算真的有依据,那自己一个乡下小孩子又凭什么会知道?
“淮西太大……藩王长成……”
“淮西太大……藩王长成……”
老爷子一边念叨着,一边思索着什么,他总觉得自己要抓住什么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抓不住,郭岳的话如镜中月水中花,说的太大又有迹可循。
自从朱元璋登基以来,朝堂上淮西官员便一家独大,而胡惟庸当了宰相后更是大肆任用淮西人,已然是把朝堂做成了淮西一系的一言堂,手中权力甚至隐隐有超过朱元璋的苗头,淮西一党大的都快没边了。
而朱元璋是什么性格?他可不是从小被当成皇帝来培养的,他农民出身,小农意识加上半生杀伐,思想早已经根深蒂固,对朱元璋来说,你如果让我不舒服,我就让你脑袋搬家,就这么简单,什么狗屁帝王心术权衡制约的,滚一边去。
“淮西太大……藩王长成……”
老爷子还在念叨着这句话,而郭岳却已经推开门走了出去,留下老爷子一个人独自沉浸在内心世界不停的思考着。
郭岳出去之后,唤来了郭府的大管家,让其准备了五百两银子,其中大明宝钞三百贯,剩下的两百两用银子,不要铜钱,这是郭岳分析后的最佳分配方案。
如果全要银子,那就太重了,自己根本不可能背着到处走,而如果都要宝钞,那后面宝钞变成厕纸也没多大用。
三百两宝钞最好,郭岳这些天外出闲逛也不是白逛的,一来是搞清楚了应天府的物价房价,二来是打算在应天买个房子住上一段时间,因为自己年龄太小了,带这么多钱出去太危险。
老管家在听闻郭岳的话后频频回头张望,他想要进去问一下,但一想到刚才老爷子说的不许靠近,最后只能在郭岳镇定的目光下去了账房。
五百两虽然不是小数目,但对于郭府来说还是小意思,而且郭岳刚从老爷子的书房出来,又准备呆在老爷子的院子里等他拿钱回来,一切看起来极为合理,似乎也没多大问题。
没多久,管家就提着两个包裹走了过来,一个里面装着300张一贯面额的宝钞,一个里面装着20锭十两大小的银子。
郭岳连检查都没检查,此时机会难得,现在还不溜更待何时。
郭岳都打听好了,应天府一个偏一点的一进院需要一百多两银子,而一两银子能买米190斤,算上柴米油盐之类的,十两银子就能让自己舒舒服服的过上一年了,毕竟一个正七品县令的俸禄才特么七石五斗,折合银两7两五钱,过个十年后只值一半。
有了银子,郭岳急忙回到了西次院,把一些行李打包带好,拒绝了仆人的跟随,头也不回的出了角门,而此时此刻,老管家正待在老爷子的院门口站着,没人敢把郭岳拦下,就这么看着他急匆匆的走了。
……
明洪武年对于户籍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朱元璋在洪武三年推行户帖制度,每户发放户帖,记录籍贯丁口姓名年龄田宅资产等,作为身份和财产的法律凭证。
无户帖者视为流民,被抓到可能被充军或处斩,农民活动范围限于户籍地一里之内,可见其严格程度。
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人口无序流动,确保赋役征收和社会稳定,而想要出远门,就必须要有文引和路引。
而郭岳眼下就正在被查看这些资料,因为这是买房的必要流程。
不是郭岳不想跑路,实在是一个十一岁的少年怎么跑?步行?还是顾马车?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孤身一人,花几十上百两银子顾马车顾护卫,是生怕别人不会把自己活剥了吗?
【写在这里的话。1:郭岳能这么小的年纪来这应天是跟着乡党的商队来的,他爷爷名声好,大家都照顾他,而是他身上也没钱让别人起歹心。2:为什么不能走!因为现在是洪武初年,外面光流民就不下百万,主角不会骑马不会驾车,一个人走路就是送死!就算雇人保护他回家,但一个孩子能拿出几十两银子,身上只会有更多,人把你带到野外,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太平日子过久了?二十年前的黑车都不知道了?更别提是古代了!所以不要抬杠为什么主角不走了!走不了!走不了!走不了!走不了!】
只有自己长成了,有一定自保能力了,再顾几个人打好主仆关系,日后走出应天,才能真正的保证自己的安全。
“小兄弟,观你户帖,你并无购买这处房产的银钱,敢问钱从何来?”
负责登记的官吏极为负责,手中执笔面色严肃的看着郭岳,并没有因为郭岳年龄小就轻视对方。
“此五百两为郭府园郭老爷子所给,小子进应天寻亲,因小子长年长在淮南,担心小子养不熟,只能以钱财补偿小子。”
遇到这种事,你最好实话实说,不然人家说你偷盗,弄死你都不冤。
“可是巩昌侯之弟郭指挥使所住的郭府园?”
“正是!”
“可有凭证?”
“郭府园老爷子,以及管家郭文昌可为证。但我不建议你去询问,毕竟牵扯到郭府家事。”
听到郭岳一口叫出郭府管家的名讳,官吏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郭文昌他很熟,郭府置办的产业通常都是郭文昌前来对接的。
“明白!”官吏微微一笑,心下了然,大户人家的私生子嘛,见得多了,他也不会没事找事的去问清楚,这少年虽然年幼,但表现不卑不亢,言语清晰,身上穿的也不是寻常人家的料子,可见其没有说谎。
“啪!”
官吏拿起大印照着地契上一盖,随后拿起地契又仔细看了,好一会才重新递给郭岳。“既如此,这座一进院的主人日后就是你郭岳了,你的户籍也会改为应天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