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的铃声像是解开了某种束缚。大多数同学如同归巢的鸟儿,涌向食堂,或者趴在桌上争分夺秒地补觉。而王铭,却逆着人流,如同一尾灵活的游鱼,快速穿过喧闹的走廊,径直走出了校门。
秋日午后的阳光带着暖意,洒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王铭没有片刻耽搁,他的目标明确——县城中心那条以售卖各种小商品和电子产品配件闻名的“老街”。
这条街有些年头了,路面不算宽敞,两侧是密密麻麻的店铺,招牌新旧不一,售卖着从五金百货到山寨手机、从廉价服饰到光碟游戏等各种商品。空气中混杂着油炸食品的香气、劣质塑料的味道以及人群的汗味,形成一种市井特有的、生机勃勃而又略显杂乱的气息。
王铭的心跳有些快,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种即将把构想付诸实践的兴奋与期待。他紧紧攥着口袋里那个有些磨损的铁皮盒子,里面是他多年来积攒下的全部“资产”——三百二十七块五毛。这笔钱对于他这个年纪的学生来说不算小数目,但用于启动一个商业项目,却显得捉襟见肘。
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街道两旁的店铺。他没有急于走进任何一家,而是先放慢脚步,如同一个老练的猎人,观察着。
他在寻找目标——那些门口挂着“手机配件”、“手机维修”牌子,或者橱窗里摆放着各种手机壳、数据线的店铺。同时,他也在观察店主的类型,是看起来精明的中年夫妇,还是相对年轻的、可能更好沟通的伙计。
【专注:观察市场环境,识别潜在供应商,评估商品质量与价格。】
【意图:以最低成本采购到合格的贴膜材料与工具,为创业项目奠定物质基础。】
【重复/应用:走访多家店铺,进行询价与比对。】
他走进第一家店,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正叼着烟看报纸的老板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
“老板,有手机贴膜吗?”王铭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静。
老板随手从柜台下拿出一个落满灰尘的纸盒子,里面杂乱地堆着几种型号的贴膜。“要哪种?诺基亚的?三星的?”
王铭拿起一张看了看,膜材质感粗糙,包装简陋,连基本的清洁工具都没有。“这个怎么卖?”
“十五一张。”老板吐了个烟圈。
“批发呢?如果我多拿点?”王铭试探着问。
老板这才正眼看了看他,似乎觉得一个半大孩子问批发有些好笑:“批发?你能要多少?最少五十张起批,算你十二一张。”
王铭心里快速计算了一下,成本还是太高,而且这膜的质量看起来就不靠谱。他摇了摇头:“谢谢,我再看看。”放下贴膜,转身离开。身后传来老板不以为意的嘀咕声。
他没有气馁,继续走向下一家。这是一对年轻夫妇开的店,看起来稍微整洁一些。
“贴膜?有啊,小伙子要给自己手机贴?”女店主热情地招呼。
王铭同样询问了价格和批发价。这里的膜看起来质量稍好,有简单的包装,但单张要价十八,批发(三十张起)也要十四。依旧超出他的心理预期。
一连走了四五家,情况大同小异。要么价格高昂,要么质量堪忧,要么起批量太大。王铭的心慢慢沉了下去,现实似乎比他想象的更骨感。他那三百多块钱,在这些店铺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难道想法要夭折在第一步?他不甘心。
就在他有些沮丧地走到老街中段一个相对偏僻的拐角时,发现了一个不太起眼的小摊位。与其说是店铺,不如说是在两栋楼之间的过道里支了个小桌子。摊主是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有些腼腆的年轻小伙,正埋头在一个小台灯下修理着什么电子元件。他的摊位上零零散摆着一些手机壳、数据线,还有几盒用透明塑料盒装着的贴膜。
王铭的目光落在那贴膜上。包装比前面几家看到的要正规一些,至少标明了型号和材质(高清PET)。他走了过去。
“老板,这贴膜怎么卖?” 他拿起一盒看了看。
年轻小伙抬起头,推了推眼镜,似乎不太擅长招揽生意,语气有些平淡:“单张二十。iPhone的贵点。”
“批发呢?” 王铭直接问道,同时仔细观察着对方的反应。
小伙愣了一下,打量了一下王铭:“批发?你要多少?”
“我第一次拿货,量可能不大,想先试试。” 王铭坦诚道,但语气不卑不亢,“如果东西好,以后会常来。”
小伙沉吟了一下,似乎在做权衡。他这里位置偏,生意一般,难得有人主动问批发。“你要多少?”
王铭报出了一个他盘算已久的数字:“各种常见型号混着拿,先要三十张。另外,贴膜用的工具,比如刮板、清洁套装,也得配几套。”
三十张,是他目前资金能承受的、且能保证有一定货品多样性的最低数量。
小伙快速心算了一下:“三十张……量是少了点。这样吧,膜算你十块一张,清洁套装一套三块,刮板送你两个。一共三百三。”
三百三!王铭心里一紧,这几乎是他全部的家当!但他表面不动声色,拿起一盒贴膜,仔细看了看:“老板,这膜质量有保证吗?透光率怎么样?防刮吗?还有,这价格……我听说市里大批发市场那边,拿得多的话,六七块就能拿到。” 他故意透露一点“道听途说”的信息,施加压力。
小伙脸上露出一丝为难:“哥们,我这膜质量绝对没问题,比街上那些杂牌好多了。六七块那是低端货,成本价都不够。我这就赚个辛苦钱。这样,看你诚心要,三百!三十张膜,加三套清洁工具,两个刮板,不能再少了。”
三百!王铭心脏砰砰跳。砍下了三十块!但他知道,这还不是底线。
他脸上露出犹豫的神色,作势要把膜放回去:“三百还是有点超预算了……我再去别家看看吧。”
“哎,别急别急!” 小伙果然叫住了他,咬了咬牙,“二百八!最低了!再低我真没法卖了,就当交个朋友,开个张!”
二百八!比最初报价低了整整五十!
王铭知道,这差不多是底线了。他见好就收,脸上露出一个笑容:“行!那就二百八!老板爽快!”
他小心翼翼地从铁皮盒子里数出二十八张十元的钞票,郑重地交给小伙。小伙仔细清点后,也利索地给他清点货物,用一个小塑料袋装好。
“给,清点一下。三十张膜,型号都标了的。三套清洁工具,两个刮板。” 小伙把袋子递过来,脸上也轻松了些,毕竟做成了一单生意。
王铭接过来,仔细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谢谢老板。以后要是生意好,我还来找你拿货。”
“成,没问题!” 小伙笑了笑。
提着这袋沉甸甸的、承载着他最初梦想的“货物”,王铭走出了那条嘈杂的老街。阳光照在他身上,暖洋洋的。虽然花掉了几乎所有的积蓄,但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采购。
这是他迈向经济独立、掌握自身命运的第一步。
是他用勇气、智慧和谈判,从现实手中抢夺来的第一块阵地。
回到学校,下午的课程即将开始。王铭将那个珍贵的塑料袋小心翼翼地塞进书包最里层,仿佛守护着某种绝密的希望。
他坐在座位上,感受着书包里那实实在在的重量,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原材料已经到位。
接下来,就是闭关修炼,将这份“希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手艺”和“资本”的时候了。
第一次采购,圆满成功。
创业的火种,已然在手。
(本章完)

维C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