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红旗大队的大喇叭,就像村里的老槐树一样,枝枝蔓蔓伸到了每家每户的屋檐下。

当那则关于恢复高考的新闻,像一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大队部院子里激起千层浪时,那清晰的播音腔,也一字不落地传进了林家的土坯房里。

王秀兰正坐在炕沿上,手里拿着块旧布,准备给女儿纳双新鞋垫。听到喇叭里传来女儿清亮又坚定的声音宣布要播送新闻时,她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针就扎进了指头里。

“这死丫头,又去折腾啥了……”她一边嘟囔着,一边把渗出血珠的手指含进嘴里。

躺在炕上养伤的林满仓,也皱着眉,支起了半个身子,侧耳听着。

然后,那则足以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新闻,就这么毫无预兆地,通过大喇叭,灌满了这间简陋的屋子。

“……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择优录取……”

王秀兰手里的针线筐“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棉线和顶针滚了一地,她却浑然不觉。

林满仓叼在嘴角的旱烟锅,烟丝明明灭灭,他像是被点了穴,一动不动。

当最后那句“最低学历要求为……小学毕业”响起时,整个屋子陷入了一片死寂。

静得能听到窗外秋风卷起落叶的沙沙声。

王秀兰愣愣地坐在那儿,眼睛眨了又眨。这两个多月来,女儿反常的举动,村里人的指指点点,亲戚们的“好心”劝说,她心里的愁苦和抱怨……所有的一切,都像走马灯一样在她脑海里飞速闪过。

她想起女儿离婚后,非但没有哭闹,反而一头扎进那些破旧的书本里,日夜苦读。

她想起自己背地里跟婆婆抱怨,说女儿魔怔了,不晓得图个啥。

她想起前几天刘婶来说媒,那个几十里外的瘸子,她气得回家掉了半宿的眼泪,觉得女儿这辈子都完了。

原来……原来是这样!

原来女儿不是魔怔了,不是自暴自弃,她是在为自己争一条活路!一条他们老两口想都不敢想的通天大道!

王秀兰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不是委屈,不是难过,而是一种混杂着心疼、愧疚和骄傲的复杂情绪。她捂住嘴,怕自己哭出声来。她这个当妈的,没啥见识,这两个多月,非但没能帮上女儿一点忙,还在背地里唉声叹气,拖了女儿的后腿。

她心里堵得慌,又酸又胀。

炕上的林满仓,这个闷了一辈子的庄稼汉,默默地拿起火柴,“嚓”的一声,重新点燃了熄灭的烟锅。

他“吧嗒,吧嗒”,一口接一口地猛抽着,烟雾缭绕,熏得他眯起了眼睛,也遮住了他眼底翻涌的情绪。他这辈子,嘴笨,不会说什么漂亮话,对女儿的疼爱,全都藏在了一件件小事里。女儿爱吃甜的,他就偷偷把供销社发的糖票攒下来换成糖块;女儿身子弱,地里重活他从来不让沾手。

当初女儿要离婚,他嘴上不说,心里比谁都疼,夜里愁得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不懂女儿为啥非要那张纸,但他信自己的闺女,不是个没良心的人。

现在,他全明白了。

一袋旱烟抽到了底,林满仓把烟锅在炕沿上使劲磕了磕,烟灰落了一地。

他转过头,看着还在抹眼泪的婆娘,喉结滚动了一下,用那被烟熏得有些沙哑的嗓子,嗡声嗡气地开了口。

这是他今天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一句。

“这些日子,把锅里稠的给娃吃。记得,加点糖。”

王秀兰猛地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自己的男人。

锅里稠的,就是每天煮粥时,上面那层最养人的米油和最软烂的米粒。在粮食精贵的年代,这是一家最好的营养品。

加点糖,是这个不善言辞的父亲,能想到的、对女儿最高级别的疼爱和支持。

王秀-兰用力地点了点头,眼泪掉得更凶了,但这一次,是甜的。

……

从大队部回来,林晚秋推开家门,迎接她的,不再是母亲忧愁的叹息和父亲沉默的压抑。

屋子里静悄悄的,但空气中那股沉闷的气氛,已经烟消云散。

晚饭时,王秀-兰一言不发地给她盛了满满一大碗浓稠的小米粥,粥上面,还小心翼翼地撒了一小撮白糖。

“娘……”林晚秋有些错愕。

“吃吧,”王秀兰别过头去,不敢看女儿的眼睛,声音带着浓浓的鼻音,“费脑子,多吃点。”

林晚秋看着碗里那金灿灿的小米粥和晶莹的白糖,一股热流涌上心头。她什么都没说,拿起勺子,一口一口,慢慢地把那碗带着父母无声爱意的粥,吃得干干净净。

从这天起,林晚秋真正进入了心无旁骛的最后冲刺。

她的知识储备,其实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的要求。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协调冲突”。她脑子里那些后世已经成为常识的理论、公式和历史定论,在这个时代,要么还没出现,要么就是截然不同的表述方式。

这就像一个习惯了用智能手机的人,突然要重新学习使用算盘。

她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脑子里的“成品”,拆解成符合这个时代课本逻辑的“零件”,再用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思维方式,重新组装起来。

她的房间里,煤油灯常常亮到后半夜。桌上铺满了演算的草稿纸,墙上贴着记满重点的便签。

她不再焦虑,不再急躁。当来自家庭的阻力变成了最坚实的后盾,她整个人都沉静了下来。

窗外,秋意渐浓。

距离那场将改变无数人命运的考试,还有最后一周。

对林晚秋来说,足够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