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机械厂还在建设中没贴招工告示,但路边有其他工厂张贴的过期招工告示,上面全是繁体字。

赵卫东一眼看过去也认识,书法课都是繁体字,想不认识也难,问题是他怎么解释认识字。原主可是一天学没上过,一个大字都不识的那种。

村里以前办的扫盲班也去过,但每次去都是凑人头,要不是村干部逼,原主是一次都不想去。

也不知道村里还有没有扫盲班,赵卫东决定回去就问问。机械厂招工还要等一段时间,他先给识字找个出处,最好是能有个文凭,进厂后也好分个好岗位。

有了主意后,他又在郊区转了一圈,把附近几个厂子都走遍。一路走下来数了数,柳城的工厂还真不少。

纺织厂、棉纺厂、化工厂、造纸厂、五金厂……还有一些厂子没挂招牌也不知道是什么厂。

赵卫东回到村里第一件事是找村长打听扫盲班的事,最好是马上就有。

“太阳打西边出来,你小子以前让你上扫盲班是好话歹话说尽也不情不愿,坐在教室里还给我装木头,现在居然主动要去。”蔡进喜上下打量,怀疑是不是换了个人。

赵卫东也不怕打量,用讨好的语气解释一句:“进城去找活,都说识字的优先。”

蔡进喜摇头又点头:“知道上进是好事,但咱们乡下人,就算识字又哪里争得过城里人。我看你还是死了进城找活干的心思,好好在家种地。”

“我不会误了农时,你就告诉我哪有扫盲班。”本村没有,去隔壁村也行,不过是多走几步路的事。

秦大勇在旁边嗤笑道:“这可不是几步路的事,你真要去?”

村里其他人也上过扫盲班,但上完还是大字认识不了几个,这才让他坐稳村支书这个支书位置,要是人人都能读会写,他还个支书怕是不好当。

赵卫东不说话,只是看着蔡进喜。几次接触下来他早就发现秦大勇不如蔡进喜公正,有事也不指望他帮忙,不拖后腿就不错了。

“红星村正在办扫盲班,你想学就去。”十几里的路,能不能坚持还是未知数。

赵卫东皱着眉头离开村委会,红星村距离有点远,扫盲班又是晚上上课。

白天去地里干活不放心都是把孩子带到田边玩,晚上没个大人在家实在不放心。

近一点,他还能把几个孩子一起带去上扫盲班,可红星村有点远。一个两个他还能不怕麻烦带过去,五个就实在带不动。

算了,实在不行去请刘桂香过来帮忙照看。

赵兴光看到赵卫东回家,就问出最关心的问题:“爹,你有没有在城里找到活?”

“没有,爹不识字,城里工厂招人只要识字的人。”赵卫东决定小小夸大一下事实,让几个孩子知道读书上学的重要性。

“啊,还要识字。”赵兴光很失望,没找到活,那他们以后是不是还会饿肚子。

赵卫东见得小小年纪就紧锁眉头,比老头子还操心,“放心,不就是识字,爹明天就去上扫盲班,把字学会再进城找工作。”

“爹,你不要等明天了,今天晚上就去。”赵兴光见过扫盲班的老师,知道他们都是晚上上课。

赵卫东乐了:“好小子,还指挥起你爹来了。”笑完他指着院子里傻玩的几个孩子道:“我去上扫盲班,弟弟妹妹怎么办?”

“爹,你就放心去吧,他们有我照顾。”

赵卫东没再说什么,只在心里评估这事行不行。扫盲班他肯定要去,今晚就算了,明天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赵卫东就早早起床做饭,依旧是加了大米的红薯粥。鸡蛋就没加进去,单独蒸了个鸡蛋羹喂小五,这孩子太瘦,得多补充营养。

家里就那一只老母鸡,想多从空间拿几个鸡蛋出来都不行。

赵卫东问几个孩子:“家里多养几只鸡,你们能不能喂好。”

“能。”

“爹,我也能。”

“我也行。”

“还有我。”

“那谁家有小鸡崽换?”村里也不兴买卖,都是拿鸡蛋去换。他对村里这些人也不了解,还不如问几个孩子。

老四赵兴芳又抢答:“我知道,冬梅家就有。”

赵兴荣也傻乎乎来一句:“六奶奶家也有。”

赵卫东还没说什么,他就先被赵兴光瞪了一眼。

“大哥,你瞪我干什么。”

“放心,小五不会送人,你要不喜欢,我们就不找六奶奶换。”赵卫东也不算安慰孩子,他也不想和赵亮一家打交道。

有他这句话,赵兴光小小的脸蛋总算恢复正常。

换鸡蛋的事不急,先去地里干活再说。昨天在城里跑了一天,再不下地干活,赵德义和蔡进喜都要念叨他了。

村里的水田都在河岸两边,说是河叫溪更合适,不过村民习惯叫河,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叫法,也没谁去想对不对。

等他扛着耖到田里时,有不少村民早就开始干活了,包括赵德义。他看到老二这个点才出现,脸色就不太好。周围都是人,他也不好训斥,心里却记了一笔账。

赵卫东可不知道这事,他正在为干活发愁。

哪怕有原主的记忆,这具身体也是干惯农活的,他还是各种适应不了。三分地平了不到一半就受不了,要直起腰休息一会。

除了这个,还有地里各种虫子,甚至偶尔还可能出现水蛇。怕倒是不怕,但是他嫌恶心。

要说平地的好处,那就是又发现泥鳅和黄鳝。其他人也不要,看他捡这两样东西,平地时发现全都给他扔过来。

收获一堆泥鳅和黄鳝同时,他也收获一堆同情的目光。媳妇死了,一个大男人带着几个孩子过日子真是乱,抓泥鳅和黄鳝吃,还不如去河里抓鱼。

赵卫东也不解释,收获一堆同情总比嫉妒好。他倒是想抓鱼,可什么工具都没有,拿什么去抓。鱼要是那么好抓,早就被人抓完了,轮不到他来抓。

一天的活干完,泥鳅和黄鳝加一起差不多收了十来斤。明天继续,再收个十来斤,说不定以后都不用借粮了。他算过,再过一个多月后院的蚕豆差不多能收了。

蚕豆收完,还有其他豆子,早收的黄豆、玉米都能扛饿。明面上有东西扛过这波饥荒就行,又不是真带着全家吃这些东西。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