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深夜基地万籁俱寂,林苏不是在宿舍,而是在她的核心实验室里,对着一叠刚刚由机要通讯员送达的、关于那批K7-319元件的纸质文件出神。

文件包括:生产厂的原始油印质检报告、路途中的几次转运记录,以及一份由收货单位(基地)提前做出的理论参数分析。

这份参数相当完美,引起她警觉的,恰好是这份符合出厂标准的“完美”。

根据生产厂的抽检记录,一批核心芯片的基准频率波动被控制在了一个过于理想的狭窄区间内,几乎像是被精心“修剪”过。

而这,恰恰与她母亲笔记中警示过的一种情况吻合:当芯片被植入某种特殊的物理木马时,其固有的电磁特征会被轻微改变。

为了掩盖这种改变,造假者往往会将测试数据“优化”得过分完美,反而留下了蛛丝马迹。

她判断,如果芯片在生产过程中被做了极其精巧的手脚,这个理论上的“巧合”,可能就是激活“硬件木马”的钥匙。

刻不容缓,她快速在一张信笺上用钢笔写下:

“顾团长:批次K7-319元件理论分析存疑,疑有物理层面潜伏性破坏风险,建议入库前实施最高级别隔离与复检。林苏。即日。”

为了两个人的通信的可信度,他们说好了,林苏写的内容,最后署名是‘林苏’,而不是在基地所有人都知道的古韵。

她密封好信件,交给了门口站岗的、拥有权限的哨兵:“急件,立刻送交顾北辰团长本人,绝密。”

顾北辰此时正在巡查岗哨,哨兵在营房找到他,递上信件。

他看到林苏亲笔且标注“绝密”,他的心提了起来,立刻在走廊灯光下拆阅。

没有确凿证据,只有“理论分析存疑”和“林苏”的署名。

但在经历了钱思明事件后,顾北辰对林苏在技术上的敏锐和判断力建立了绝对的信任。

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动用职权,通过内部有线电话,直接命令物流值班室和仓库警戒部队:

“我是顾北辰。批次K7-319货箱抵达后,未经我本人古韵同志的现场确认,严禁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开箱接触,原地戒严!”

次日清晨,运输卡车驶入基地。

货箱被直接送入一个由顾北辰亲自指定的、相对独立的仓库。

荷枪实弹的战士将仓库团团围住。

林苏和顾北辰几乎同时赶到,两个人只是用眼神汇集了一小会儿,没有任何寒暄。

林苏提着她的手动工具和自制的、基于基础电子元件改造的检测设备,在顾北辰和两名持枪战士的见证下,亲自开箱。

她随机抽取了几个元件,接通她带来的干电池组和便携式示波器,在不通入完整系统电路的情况下,进行基础参数测试。

让林苏意外的是,一切都符合标准。

她检测了一箱又一箱,都是符合标准的,顾北辰始终在林苏的身边帮忙拆箱子,递工具。

她没有放弃,而是基于理论怀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验证方法。

她让顾北辰协助,用一台老式示波器和一节干电池,搭建了一个超出常规测试范围的、极高灵敏度的回路。

她小心翼翼地用探针接触元件特定点位,不通电,只测量极微弱的固有电磁泄漏。

“你看这里,”她指着示波器屏幕上一条几乎平直的基线,对顾北辰说。

身体因长时间保持俯身姿势而有些僵硬,她下意识地微微侧身,想给顾北辰让出观察位置。

顾北辰正全神贯注地俯身看来,两人在狭窄的工作台前的动作形成了一个意外的交错,他的脸颊几乎擦过她的发梢。

林苏像被电流击中,猛地向后一退,却因腿脚发麻而身形一晃。

顾北辰出于本能,迅速伸手稳稳托住了她的肘部。

接触仅在一瞬间。林苏立刻站稳,手臂不动声色地,从他掌心滑脱,语气平静无波:

“理论上,这里应该有一个属于芯片自身材料的、极其微弱的噪声信号,但现在,它太‘干净’了。”

顾北辰收回手俯身,指间仿佛还残留着她外套布料的触感,他将其背到身后,悄然握紧,在放大镜的辅助下,顺着林苏指引的位置看去。

在那过于“干净”的电磁信号对应的物理区域,他发现封装材料的色泽有极其细微、绝非生产瑕疵所能解释的不均。

“像是……被后期处理过?”他凭借战场侦察的经验判断。

“对”林苏直起身,眼神凝重,“内部可能被置换了材料或结构。我的理论推测,很可能成立。”

“能确定吗?”顾北辰回头问林苏。

“不能。需要更精密的解剖分析,但风险很高。”林苏直起身,眼神凝重。

“但结合理论风险,我建议将此元件列为最高嫌疑目标,立即封存,并紧急向原厂调换全新批次。”

这意味着项目进度将被迫延迟,但规避了毁灭性风险。

顾北辰看着她,看到了她眼中的笃定和不容置疑的专业权威。

“按古同志的意见执行。”他转身对詹排长下令。

“将此元件单独封存,送最高级别证物室,其余元件……在未得到古同志的彻底安全确认前,同样封存,不得使用。”

危机,在实物抵达后,依靠最原始的“理论+肉眼+基础仪器”的方式,得到了初步遏制。

离开仓库时,阳光有些刺眼。顾北辰走到林苏身边,语气是纯粹的公事公办:

“你的判断很及时,避免了可能的重大损失。”

林苏微微颔首,同样客气而疏离:“是我的职责,后续还需要追查生产环节的漏洞,这需要你的力量。”

“明白。”

这一次,没有数据预警,没有高科技对抗,有的只是一位科学家基于深厚学识的惊人直觉,和一位军人基于信任的果断决断。

这种属于特定时代的“人”的因素超越“技术” 的较量,或许更显得惊心动魄,也更加真实。

顾北辰摸了摸刚才握住林苏手肘的手掌,他的心微微发酸又很欣慰。

他们之间隔着四年光阴与重重心墙,但在守护共同信念的这条无形战线上,他们是彼此最可靠的“战友”。

这个认知,让他冰冷了四年的心湖,泛起一丝微澜。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