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所幸那夜狄仁杰向李元芳询问细节时,曾亲眼见过那方手帕,故能一眼认出这片残帕。

待张光与李元芳到齐后,狄仁杰自怀中取出一方完整手帕。

虽经火焚雨浸,残片与新手帕质地仍可辨出完全相同,显系同源所出。

世间岂有这般巧合?足证两块手帕皆属蝮蛇所用。

加之张光指认蝮蛇乃袭击翌阳郡主之主凶,此人遂将全案关键尽数串联,成为最大突破口。

闻此推论,张张二人皆露惊色。然一人发自肺腑,一人佯装震惊。

“张光、元芳,且答我两问:蝮蛇为何甘冒奇险刺杀使团?事后又为何遣人假扮使团入京?”狄仁杰故作玄虚。

张光毫不迟疑:”简而言之,意在挑起两国战端!”

“未必如此?若仅为挑起战事,刺杀真使团足矣,何须再遣假使团?”李元芳提出异议。

“此乃两事。刺杀真使团必为挑起战火,假使团则另有所图,不可混为一谈。”张光坚持己见。

“张光所言’必为挑起战火’,可有依据?”狄仁杰颇感兴趣。

“国老明鉴:凡事皆需动机,更须权衡得失。

可确知假使团之事必藏阴谋。然何等图谋,值得蝮蛇甘冒开罪两国之险?此事若泄,必遭灭顶之灾!世间岂有能抵同时触怒两国代价之收益?

再者,以蝮蛇之能,何事非假扮使团不可为?”

因此,我完全可以断定,他们至少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要挑起两国之间的战争!”

张光信心十足地说出这番话,既展示了自己的推理能力,也为他今后继续跟随狄仁杰铺路,同时又恰到好处地收住话头,没有泄露任何不该透露的信息。

“有道理。那他们会不会只是为了利益呢?”狄仁杰有意考考他。

“这更不可能了。说句不好听的,朝廷赏赐使团的那点财物能值多少?以蝮蛇这伙人的能力,随便抢几支商队,或是洗劫几处乡间富户,得到的财富都不知多出多少倍,而且风险还小得多。谁会为了那点赏赐,冒着诛九族的大罪去刺杀使团?难道脑袋被驴踢了吗?”张光语气轻松,显然不把这可能性放在眼里。

这时,李元芳也附和道:“不错。如果只为求财,他们根本没必要放我逃走,更不会刺杀郡主,甚至对大人您下手。”

“嗯,你们说得都有理。既然求财已被排除,挑起两国战火也不是他们假扮使团的真正目的,那你们认为他们究竟意欲何为?”狄仁杰见张光难得对案情做出如此多的推断,而且听起来颇有道理,便想继续听他说下去。

这个难题,李元芳自然是答不上来的。

“假扮使团一事看似难以理解,但若考虑到他们本来就要杀害真使团,那么借对方身份作掩护,反而更容易达成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是这个目的究竟是什么,我暂时猜不出,不过应该与土窑失火有关吧?”

张光虽然知道答案,却也不愿抢尽风头,总得留些表现机会给狄仁杰。

“真没想到张光你不仅勇冠三军,智谋也如此出众,日后必成一代名将!”狄仁杰不由得感叹。

他不禁思忖,这位由武则天钦点的武状元若真成了名将,会对李唐江山带来怎样的影响。或许该趁共事之机,多与他交流,将他培养成李唐的忠实拥护者。

不过这都是后话,眼下还得抓紧推敲案情——待会还要赶着进宫面圣呢!

“抱歉,话题扯远了,我们继续谈土窑的事吧……”

狄仁杰推断,蝮蛇袭击土窑的目的,应当是为了解救关押在其中的某人。

若只为抢夺物品,事情反倒简单——以蝮蛇的身手,完全能轻松制伏所有守卫,直接取走目标。何必大费周章假扮使团,又何必袭击翌阳郡主?

更值得深思的是,此处由皇家千牛卫驻守,意味着此事与陛下密切相关。若真是为陛下保管重要物件,何不置于宫禁深处,反而选择守备较弱的土窑?

由此看来,蝮蛇的目标必定是某个关键人物——一个重要到需要被秘密单独关押的要犯。

至于袭击郡主的原因,狄仁杰推测:土窑失火后全城 ** ,城门紧闭。连使团车队都难以避开搜查,唯有翌阳郡主的官轿能作为藏身之所。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蝮蛇未能战胜张光,只得另谋他法。

虽然最终歹徒与神秘人物成功脱身,但狄仁杰心知他们必然动用了军中内应,否则绝无可能在数千将士眼皮底下完成这场金蝉脱壳,甚至掳走郡主。

令人意外的是,李元芳竟全然接受了这番推论。

而张光却从狄仁杰眼中读出了隐忧——或许他早已察觉翌阳郡主有问题,只是碍于她宗室身份不便点破,特别是在他与李元芳这两个外人在场时。此事若传到陛下耳中,不仅郡主父兄难逃干系,整个李氏宗亲乃至太子都将受到牵连。

这,正是狄仁杰最不愿看到的。

不过这个推论仍存疑点:蝮蛇完全可以在陛下得知土窑失火前,就带着目标人物逃出城去,遁入深山。若真如此,纵使数万大军搜山,也未必能将其擒回……

“也许蝮蛇那帮人只是想搅乱朝廷的视线,好腾出时间暗中推进他们的计划?”

张光佯装受到狄仁杰点拨,提出另一种看似合理的推测。

“从蝮蛇袭击使团、企图挑起两国战端来看,他们真正的目标恐怕是谋逆。如今我大周国力强盛,唯有趁着朝廷与北方全面开战之机,他们的阴谋才可能得逞。至于土窑 ** 现的那个神秘人,想必是对他们谋反有所助益,才会冒险前去搭救。若他们在朝廷查明 ** 前完成布局,届时即便我们查清原委也于事无补!”

他顿了顿,神色愈发凝重:“此外,我怀疑蝮蛇等人已与敌国主战势力暗中勾结。留给我们的时间,恐怕不多了……”

狄仁杰深以为然。战事一触即发,若此时国内再起动荡,必将天下大乱,百姓遭殃。但要推进调查,必须面圣求证土窑神秘人的身份——唯有解开这个关键谜题,案件才能取得突破。

(今日状态欠佳,反复删改,仅能更新至此。)

与此同时,深宫之内武则天正怒不可遏。

“废物!尽是群废物!歹徒公然围攻驿站刺杀钦差,视朝廷法度如无物,你们内卫竟毫无察觉?先是使团在石河川遇袭,如今数百武装匪徒竟能潜入虎牢关作乱!这等规模的叛党绝非旦夕可成,你们内卫却毫无作为,你这大阁领是如何当的!”

不久前,武则天已接到虎牢关所在州府的六百里加急公文。虽比张光等人抵京稍晚,公文却详细禀明了昨夜两百余贼人夜袭驿站,被钦差卫队击溃并俘获百余人、缴获大量军械之事。

然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缴获的武器中许多似乎源自军中流出,其中甚至出现了弩和大量盔甲。

要知道,在古代,私藏少量刀、枪或弓箭等简易兵器,通常不会引起太 ** 烦。但一旦涉及威力强大的弩以及铁制盔甲,性质便截然不同!

尤其是盔甲,私藏一经发现便是死罪,甚至可能被定为谋逆,严重者还会牵连家族遭诛。

公文末尾提到,张光与狄仁杰已提前赶往神都,而钦差卫队则留守原地,负责看守俘虏与救治伤员。此外,该州刺史为防再生变故,已调集本州数千府兵增援虎牢关,并恳请皇帝尽快派遣大臣前来接管事务……

武则天阅毕公文,大为震怒,当即召来内卫府大阁领肖清芳,厉声斥责。

内卫不仅需监察朝中百官,更肩负探查民间是否存有反武势力的重任。

事实上,是否存在反武势力并非武则天盛怒的主因。

关键在于此事发生在虎牢关——神都的东大门,帝国核心腹地。

如此要地竟潜藏着规模庞大、训练有素的反武势力,不仅人手众多,还能获取大量兵器铠甲,甚至可能牵涉军械盗卖大案。

这无异于表明,内卫在对内与对外监察方面皆严重失职!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武则天怎能不怒,又怎能不严责肖清芳这位负责人?

可惜武则天并不知晓,她最信赖的内卫府大阁领,正是这反武势力的幕后主使。

这反武势力实为肖清芳暗中扶植,自然难以被内卫察觉异常。即便有个别忠于皇帝的内卫觉察端倪,恐怕也会在肖清芳的安排下“因公殉职”。

然而,面对武则天的怒火,肖清芳仍需设法应对。

若失去内卫府大阁领之职,对尚在潜伏期的蛇灵将极为不利。

因此,肖清芳只得先行认罪,态度恭顺地承认过失。

他们再次声明,内卫其实已经探听到一些风声,只是敌人太过狡猾,藏得太深,才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导致最近接 ** 生大事。

在肖清芳一番解释之下,武则天便不再深究。

毕竟在武则天看来,肖清芳既忠心又能干。为了替她效力,年过三十仍未出嫁,都快熬成没人要的老姑娘了……

就在武则天让肖清芳退下时,虎敬晖前来禀报:“陛下,张光将军求见!”

“哦,定是狄怀英回来了,快传!”

武则天难掩激动,毕竟她已多年未见狄仁杰。虽然她不可能对狄仁杰这个老头子有什么别的想法,但他作为一代名臣,不仅深受武则天重用,某种程度上更是她少有的朋友,两人交情一向不错。

而且之前的公文提到,狄仁杰与张光抛下大部队、不带护卫就赶回神都,武则天确实有些担心他们再遭歹人袭击,发生意外。即便张光在她认知中勇冠三军,可谁知道贼人是否还有余力,万一再派出一两百人截杀怎么办?

幸好他们及时返回,她也终于可以安心。

随着太监传令,狄仁杰与张光很快进入大殿,向皇帝行礼。

武则天与狄仁杰如同多年未见的老友,虽恪守君臣之礼,仍彼此真诚问候,言语间流露真切情谊。

而张光对此没什么兴趣,下意识地左右张望,结果看到被晾在一旁、仍跪着的肖清芳……

狄仁杰与武则天寒暄过后,开始汇报案情。

不过在此之前,武则天没忘记让肖清芳起身,并向狄仁杰介绍她。

对于内卫府大阁领这位女特务头子,狄仁杰毫无兴趣。曾遭内卫抓捕的狄仁杰,对他们颇为忌惮,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只是简单问候一句,不愿多谈,尤其在皇帝面前。

张光得知方才跪地的女将军竟是蛇灵的肖清芳,心中暗惊,不由得又多看了她几眼。

此时的肖清芳虽已年过三十,但因身居高位,俸禄优厚,保养得宜,仍可称得上肤白貌美。

谁又能想到,这位看似忠心耿耿的女子,竟是天下最大反武势力的首领?

狄仁杰简略陈述了虎牢关遇袭的经过,随即问起土窑中神秘人之事。

所幸此事虽属机密,却并不敏感,武则天便将刘金之事原原本本道出。

原来,十年前越王李臻与黄国公李霭为从武则天手中夺回大权,在襄阳秘密召集了一百三十余名李唐宗室与旧臣,共商讨武之策。

这份与会名单正是由越王记室刘金掌管。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