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殿。
李泰端坐在主位上,脸上装着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他下方坐着心腹权万纪以及另外几位铁杆支持魏王的官员。
“殿下。”
权万纪捋着山羊须,一脸得意的说道,
“东宫发生的事情,虽然陛下暂时压下了,但是太子擅自杀害亲王侍卫,这件事简直是无视律法,自绝于朝堂。
消息虽然被陛下严控了,但是怎么能瞒得住天下人?
现在正是我们乘胜追击,一举奠定乾坤的大好时机。”
驸马都尉苏勖在旁边附和道:
“权先生所言极是!
太子失德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私德有亏了,而是动摇国本。
陛下仁厚,顾念父子之情,不忍对太子下手。
可是我等身为臣子,怎么能坐视江山社稷陷入危局?
明天的朝会,应当联名上奏,肯定陛下为了大唐的万年基业,废储。”
旁边的另外一人更加急切的说道:
“就是如此,迟则生变。
必须防止陛下被皇后娘娘或者太子那些疯言疯语所惑。
务必让陛下明白,废黜李承乾,立魏王殿下为储,已经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李泰听着这些话语,那心里就跟喝了蜜一样,但是脸上还是装出了一副沉重的表情,叹了口气说道:
“唉,诸位大人的心里所想,孤怎么会不知道?
只是大哥毕竟是我的嫡亲兄长,如今又状若疯魔,孤心里实在难受。
此时若是再行逼迫之事,恐怕会引起非议,说孤不顾及兄弟之情啊。”
权万纪怎么会不知道李泰的心思?
他立刻接话说道:
“殿下仁厚,实乃大唐之福。
但是殿下也需要知道,现在不是殿下要去争,而是天下臣民期盼殿下站出来,可以稳定朝纲。
太子的位置空悬一日,那朝廷便会动荡一日。
殿下若是一位的谦让,非但无助于事,反而可能会令别有用心之人心存侥幸,令忠臣义士寒心失望啊。
殿下做这件事,非但不是为私利,而是为公义,为大唐的江山社稷。”
“是啊殿下!太子之位不定,就是祸乱之源。
殿下实在是众望所归,此时不出,更待何时?”
李泰面露“挣扎”之色,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半晌之后,他才仿佛下定了决心,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
“也罢!
既然诸位大人都觉得这件事关乎国运,那孤若在推辞倒显得矫情了。
只是……”
他看向权万纪叮嘱道,
“明天的奏疏一定要言辞恳切,要以江山社稷为重,一定不要攻击大哥。
上次咱们上奏失败,就是因为攻击大哥,引起了父皇的怒火。”
权万纪等人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齐声应道:
“臣等明白。殿下放心。”
翌日,黎明时分。
暴雨虽然停下了,但是天色依旧阴沉的可怕。
宫门之外,等候上朝的官员们三五成群的小声议论着,气氛有些凝重。
许多人的目光若有若无的瞟向魏王李泰及其党羽,又迅速的移开。
李泰在权万纪等人的簇拥下走来,但是他明显感觉出今天的气氛与以往有些不同。
一些平日里对自己态度暧昧的中立官员,今天在见到他之后,竟然有些躲着他的意思。
甚至有几个原本和他关系还可以的宗室,也在刻意的避着他。
“殿下,似乎有些不对劲。”
权万纪这时凑到李泰的身边低声说道。
李泰的心中也生起了一丝不安,但随即就被野心给冲没了。
他冷哼一声:
“能有什么不对劲?
一定是东宫的事情余波未平,有些人被吓破了胆而已。
现在大局已定,不必多虑。”
朝会开始,例行公事地处理了几件政务。
在无人奏对公事之后,李泰很隐秘的给权万纪使了个眼色。
权万纪知道现在是他表现的时候了,他缓缓走了出来,躬身说道:
“陛下,臣有本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了他身上。
李世民冷冷的说道:
“讲。”
权万纪清了清嗓子之后,一脸沉痛的说道:
“陛下!东宫发生的事情,简直骇人听闻,震惊朝野。
太子殿下先是言行无状冲击圣驾,随后又气病国母,而且还在东宫禁地,擅自杀害魏王侍卫,这样的行为,简直形同谋逆。
这绝不是储君应该做了。
臣听说之后,简直痛心疾首。”
“太子李承乾如今心智混乱,德行有亏,已经彻底丧失为太子的资格。
其存在一日,便是对大唐律法的践踏,对朝纲稳定的威胁。
臣斗胆泣血上奏!”
他猛地提高音量,几乎是喊了出来:
“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效尧舜之德,废黜太子李承乾,另择贤明,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他话音刚落,按照预定计划,驸马都尉苏勖立刻站了出来高呼道:
“臣附议!请陛下废黜太子,改立魏王。”
就在两人激情澎湃的表演完之后,大殿内却是一片寂静,许多官员都是低着头,没有吭声。
李泰的心里咯噔一下,这反应有些不太对啊。
权万纪也皱起了眉头,这跟他们预想的一呼百应相差甚远。
然而,就在李泰和权万纪等人以为计划受阻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一名素以耿直闻名的御史,出列躬身奏道:
“陛下,臣附议!
太子品德有亏,可不是今天才这样。
往日里他生活奢侈浪费,还跟那些奸邪谄媚的人混在一起,这早就不是什么好苗头了。
如今他更是变本加厉,竟然敢动手杀害自己的兄弟和身边的亲信侍卫。
这种坏风气绝对不能放任它滋长。
为了大唐能长治久安,请陛下废太子!!”
紧接着,一位平日里并不明显站队,德高望重的老宗室也颤巍巍的走了出来。
“陛下!
老臣……老臣以为,权御史等人所言虽逆耳,却是忠言。
承乾那孩子……唉,确是令人失望透顶。
储位空悬非福啊。”
然后,就像是堤坝决口了一样,一个又一个的官员站了出来。
“臣附议!”
“太子无德,请陛下废储!”
“魏王贤明,请立魏王!”
这些站出来的官员,远远超出了李泰和权万纪的预期。
其中不仅有他们早已拉拢或以为中立的,甚至还有一些平日里对魏王并不感冒,甚至偶尔还会抨击魏王逾制的人。
眨眼之间,站出来要求废太子、立魏王的官员,竟超过了朝堂半数!
李泰先是一愣,随即心中升起巨大的狂喜。
权万纪起初也是狂喜,可是很快的,一股寒意就在他的心中升起。
不对,这太顺利了。
顺利的有些诡异!

维C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