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月面白昼进入第 12 个地球日,阳光的角度已明显倾斜,照在 3D 打印舱体上的光斑比 10 天前矮了近半 —— 距离月面黑夜,只剩约 3 个地球日的窗口期。

赵启明在日志上画了 12 道竖线,终端屏幕显示:“剩余有效工作时长约合地球 36 小时,优先利用正午强日照阶段完成高能耗任务。” 他对着通讯器敲了敲桌面:“激光发射器最后调试,同步接入核动力机组,确保黑夜无缝衔接。”

李昂正蹲在舱顶,给激光发射器的旋转轴加注耐高温润滑油。月面正午的温度高达 120℃,金属部件热胀得恰到好处,伺服电机转动时 “嗡” 的一声,360 度转向流畅得像没有阻力。“雷达联动测试开始。” 她按下启动键,屏幕上的十字准星瞬间锁定 5 千米外的移动靶 —— 那是月球车拖着一块陨石碎片在绕圈,哪怕月球车突然变向,准星也能在 0.05 秒内同步修正,死死咬住目标。

“看到没?” 李昂拍着发射器外壳,“这玩意儿没‘误差’一说,陨石飞得多快,它就能跟得多快,雷达扫到的瞬间,激光已经在算提前量了。”

中控室里,吴悠的屏幕分着四个窗口:太阳能板发电量(峰值)、核反应堆待机数据、培育箱状态、地质样本库。“地球指挥中心刚发了陨石雨预报,” 她调出轨迹图,“黑夜初期会有一批碎片掠过,直径 5-10 厘米,正好测试激光的‘选择性拦截’模式。”

“什么叫选择性?” 林小满抱着培育箱进来,里面的拟南芥开得正盛,白花在强日照下微微蜷曲。

“只打 5 千米红区内、直奔基地的陨石。” 赵启明走进来,手里拿着块刚炼出的铁块 —— 正午阶段用赤铁矿冶炼的,纯度 92%,“红区外的、砸不到咱们的,一律不管,省能量。”

周深蹲在实验台旁,把 127 份地质样本按年代排好,最老的那块赤铁矿被单独放在保温盒里。“这石头含氧量 32%,” 他举着样本对着光,“要是能在红区外找到矿脉,以后盖房子都不用从地球带材料。”

陈悦背着医疗箱进来,给每个人发了钙剂:“周老师,你骨密度下降 0.8%,这剂得慢慢推。” 她看着周深推完针,又转向林小满,“培育箱下午调至半功率,留着能量夜里用。”

月面温度降到 80℃时,太阳能板的发电量开始下滑。赵启明吹了声哨:“冶炼炉停,激光发射器接入核动力预热,其他人整理数据。”

李昂和吴悠合力把铁块搬进舱内,金属块在月尘上拖出浅痕。“这玩意儿能做个通讯器支架,” 李昂掂量着铁块,“比地球带来的合金轻 30%。”

林小满正对着显微镜拍花粉,屏幕上的颗粒在弱光下更清晰:“抗辐射基因活性在午后降了 10%,跟光照强度正相关 —— 记下来,以后好调培育箱参数。”

黄昏最后一缕光消失时,激光发射器的镜头已转向深邃宇宙,像只醒着的眼睛。核反应堆的电缆在月尘里闪着微光,将能量源源不断输过去 —— 它要在接下来 14 天的黑夜里,撑起第一道防线。

月面彻底沉入黑暗,温度骤降到零下 120℃。舱内,核反应堆的嗡鸣成了唯一的声息,指示灯在墙上投下绿色的光斑。

赵启明盯着屏幕上的红区(5 千米半径),激光系统已切换至 “自动拦截”:“能耗优先保障生命维持、通讯和发射器待机,其他设备调至节能模式。”

林小满的培育箱摆在窗边,白花合得紧紧的,根须却在弱光下悄悄生长,在培养基上织出细密的网。“夜里能耗砍了一半,” 她对着记录仪轻声说,“但根系长得比白天快,好像知道白天要开花,夜里就专心扎根。”

周深在分析赤铁矿切片,屏幕上的晶体在核动力台灯下闪着光:“这 35 亿年的石头,比地球花岗岩致密多了……” 话没说完,雷达突然 “嘀嘀” 响起。

吴悠猛地坐直:三个绿点闯入 5 千米红区,两个轨迹偏南(砸向陨石坑),只有一个直指 3D 打印舱体。

没人来得及喊指令,激光发射器已自己动了 —— 镜头 “唰” 地转向,0.2 秒后,一道白光刺破黑夜,那个绿点瞬间消失。另外两个绿点在红区边缘划过,没引起任何动静。

“看到了吧?” 赵启明指着轨迹回放,“系统只打‘冲着咱们来的’,不瞎浪费能量。”

李昂喝着用核反应堆余热加热的营养液,忽然笑了:“这系统比咱们懂‘抓重点’—— 跟干活一个道理,该守的守,该放的放。”

窗外,激光发射器的镜头又转向了西北天空,像个沉默的哨兵。舱内,拟南芥的根须在黑暗里悄悄生长,赤铁矿的切片在灯下泛着光,核反应堆的嗡鸣平稳得像地球的呼吸。

从白昼到黑夜,接力从未停过。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