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史官笔录:我被陛下喂了长生药小说最新章节在哪里可以读到?

史官笔录:我被陛下喂了长生药

作者:抱抱柒染

字数:164420字

2025-09-16 19:29:12 连载

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备受好评的历史古代小说——《史官笔录:我被陛下喂了长生药》!本书以司马彦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作者“抱抱柒染”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小说已经更新164420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史官笔录:我被陛下喂了长生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萧何的赠礼如同一个无声的契约,让司马彦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南郑的处境——一种被默许、被观察、甚至可能被利用的“客居”。他收下了竹简和墨锭,继续着他低调的市掾生活,但内心的警惕提到了最高。

然而,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很快让个人的微妙处境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冬去春来,汉中盆地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紧绷起来。这种变化并非通过轰轰烈烈的誓师大会或公开的动员令,而是像无声的渗漏,悄然浸润到南郑的每一个角落。

最先体现是在市集。司马彦负责的物价平准工作变得棘手。粟米、麦豆的价格开始出现不正常的缓慢攀升,并非因为短缺,而是官府的大规模收购明显增多。采购的吏员行色匆匆,支付的都是足额的铜钱甚至金饼,毫不还价。

紧接着,皮革、生铁、麻绳、桐油等物资也变得紧俏。官方设立的工坊日夜赶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和鞣制皮革的气味弥漫在城南区域,夜间也灯火不灭。招募熟练工匠的告示贴满了街头,报酬丰厚。

“听说又要打仗了?”

“不是栈道都烧了吗?跟谁打?”

“谁知道呢……反正官家要东西,咱就卖呗,价钱好就行。”

市井间流传着窃窃私语,百姓们带着些许不安和茫然,观望着这一切。

司马彦的市掾工作变得更加繁忙。他需要更加频繁地核查度量衡,防止奸商趁乱缺斤短两;需要调解因物资抢购而产生的纠纷;还需要登记大量新“涌入”南郑的人口——其中很多是精壮的、手持工具更像工匠而非农夫的男子,他们的籍贯五花八门,却都持有丞相府签发的特殊凭证。

“汉王欲兴水利,修宫殿,需大量匠人。”官方如此解释。但司马彦知道,修水利不需要如此多的皮革和生铁,更不需要在工匠中夹杂那么多眼神锐利、手掌有老茧的“特殊人才”。

暗度陈仓。历史的这四个字,此刻正化作无数细微的征兆,在他眼前逐一呈现。

他依旧每晚记录,笔触更加冷静客观:“春二月,粮价缓升,官购无算。”“工坊日夜不息,产甲胄箭镞。”“匠户日增,多北方面孔,疑为旧秦工匠。”“市井传言渐起,民心既盼又忧。”

除了观察外部,他对自身长生之谜的探索也未曾停止。那几株“星纹幽蘭”已被他耗尽,确实能缓解部分痛苦,但药效过后,那灼热的嗡鸣似乎反弹得更厉害。他意识到,外物只能缓解,无法根除。

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那危险的“引导”练习上。每次引导那灼热能量流经特定经脉,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伴随着剧烈的痛苦和精神的极度消耗。但数次之后,他隐约发现,每次练习完毕,虽然疲惫欲死,但身体似乎更轻盈一分,五感的敏锐持续时间也稍长一些。更重要的是,他似乎能更清晰地“内视”到体内那团能量的模糊轮廓——它并非均匀分布,而是盘踞在丹田附近,如同一个沉睡的、散发着光和热的活物,那些所谓的“经脉”,更像是它无意识散发出的能量通路。

卢生所谓“种子”,或许并非虚言?

这一日,他正在公廨内整理近日的物资登记册,一位同僚抱着一大卷残破的竹简进来,抱怨道:“真是晦气!清理旧库房,找出这些破烂,看又看不清,扔又不敢扔,说是前朝留下的什么档案……莫兄,你识字多,帮忙看看,若无用,我就报上去销毁了。”

司马彦心中一动,接过那卷竹简。竹简年代久远,绳缆几乎朽断,简片也大多被虫蛀或受潮,字迹模糊不清。他仔细辨认,发现大多是些秦朝管理汉中时的户籍、田亩记录,确实已无太大价值。

但就在他准备放弃时,眼角瞥见一枚夹在中间、材质略显特殊的木牍。它比寻常竹简更厚实,颜色暗沉,似乎经过特殊处理。上面的字迹并非刀刻,而是用某种耐久的墨汁书写,虽黯淡,却依稀可辨。

那不是官文,而像是一份私人笔记,记录的是……一些关于汉中北部秦岭山脉中某些特定山谷、洞穴的方位和特征描述!其中提到了“地火余脉”、“阴阳交汇”、“金石异象”等词语,更有一处标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丹炉标记!

方士!这是秦朝时某个在汉中活动的方士留下的笔记!很可能是为始皇寻找炼丹地点或药材时所作!

司马彦的心脏猛地一跳!长生盟苦苦追寻的,不正是与长生药相关的一切吗?这些记载虽残缺,却可能指向某些具有特殊地理或磁场的地方,或许对他研究自身状态、甚至寻找缓解之法有所助益!

他强压住激动,对那同僚道:“这些确是废简,无用矣。销毁之事,便由我去呈报吧,正好我要去郡府送文书。”

同僚不疑有他,连连道谢。

司马彦将那卷“废简”带回住处,连夜仔细清理、辨认、抄录。可惜内容残缺得太厉害,很多关键信息缺失,路线描述也因年代久远、地貌改变而难以精准定位。但大致范围,指向了秦岭深处一处叫“鬼谷”的险峻之地。

去,还是不去?

那里必然危险重重,毒虫瘴气,猛兽出没,更有迷路的风险。但或许藏着解开长生之谜的线索。

就在他犹豫之际,南郑的气氛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粮价突然稳定了下来,甚至微微回落——这表明大规模收购已近尾声。

工坊的日夜赶工声渐渐平息——装备似乎已制备充足。

那些新来的“工匠”们,也忽然变得深居简出。

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笼罩了全城。

司马彦知道,刘邦军队即将开拔。暗度陈仓的大戏,就要上演。

他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连绵起伏的秦岭黑色轮廓。

南郑不再安全。无论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历史巨变,还是对于可能卷土重来的长生盟。

那个危险的“鬼谷”,或许反而成了一个暂时的避风港?既能避开接下来的动荡,又能探寻自身之谜。

他做出了决定。

次日,他以“探访乡野亲戚,采集特殊药材”为由,向市掾上官告了十日的假。上官并未为难,如今市面稍定,事务不多,很爽快地批准了。

他仔细准备了干粮、清水、绳索、药囊(内含各种解毒疗伤草药),以及防身的短剑和那几块记录着鬼谷信息的木牍。他没有带走所有《通史》手稿,而是将最重要的部分精心隐藏在住处地窖的暗格中。

他再次看了一眼生活了数月的南郑小院,然后毅然转身,背着行囊,融入出城的人流,向着北方那云雾缭绕、神秘而危险的秦岭山脉走去。

他并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是方士遗留的洞府?是缓解痛苦的奇药?还是更深的陷阱?

但他知道,留在原地,只会被历史的洪流和黑暗的追捕再次卷入。

探索,或许才是一线生机。

山雨,终于要来了。而他,选择了主动走入雨中。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