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2. 查尔斯·达尔文之父罗伯特·达尔文:开发保护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孩子一旦拥有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他就可以在头脑中设计他生活的世界,然后改造世界!想象力是孩子学习知识和自我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当今社会所需人才的必要素质之一。父母一定要重视开发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要向达尔文的父亲学习。

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6岁时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学医,19岁时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22岁毕业。1831~1836年,他随“贝格尔”号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通过观察研究最终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著有《随贝格尔号考察各国地质和自然史的日记》(1839年),《物种起源》(1859年)。他的进化论对生物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科学上完成了一个伟大的革命,结束了生物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统治时期,对近代生物科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恩格斯称达尔文的进化论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罗伯特·达尔文,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是当地著名的医学博士,学校董事、医学公会秘书,很有名望。

与孩子交朋友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什鲁斯伯里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他的父亲老达尔文渴望他能好好学习,子承父业,也做一名优秀的医生。

可是,达尔文从小就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乖孩子,而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每个人见了他就感觉很无奈。他整天在外面撒野,不是跑到森林深处的池塘里抓蝌蚪,就是坐在小河边,望着钓鱼的人们痴痴地发呆。

达尔文喜欢养鸽子,满院子都是鸽子屎。这让他的父亲非常恼火,他多次训斥达尔文说:“你整天除了打鸟、玩狗、挖地洞、抓老鼠之外,简直是一无所为!你以后怎么办?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把我这个事业继承下来呢?”

就这样,父子俩的矛盾越来越大,甚至一见面就大吵一场。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好。于是,老达尔文向一位老朋友友、纺织商人赫德先生求教。

赫德先生从书架上拿下一本法国幻想小说《巨人传》给他看。老达尔文翻开书一看,气得不行,原来卷首语竟然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赫德先生开导他说:“你不光要用你的手和嘴去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接近孩子,聆听孩子灵魂深处的声音。我的老朋友,请忘掉你的年龄,同孩子交朋友吧。”

已经被孩子弄得心力交瘁的老达尔文这才恍然大悟,他欣然接受了老朋友的建议,决定彻底改变自己的教育思路,与孩子好好交一次朋友。可是,当老达尔文希望让孩子朗诵《格林童话》的时候,孩子却一溜烟儿跑到屋檐下去掏麻雀蛋了。这种无法无天的情景气得老达尔文把《格林童话》扔出了窗外。

老达尔文又一次硬着头皮去找赫德先生。望着老达尔文满脸恼怒的模样,赫德先生又开导说:“我们是做生意的,依照我们的规矩,只有倒霉的人,没有倒霉的货。教孩子也一样呀!没有糟糕的孩子,只有糟糕的父母。朋友,喂一只小狗都要有长期的耐心,何况是培养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所以为人父母之道,一是有耐心,二是有灵感,你好好想一想吧,凭你的爱心找到孩子的兴趣,然后你才可能激发灵感。”

这次,老达尔文真的茅塞顿开了,他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兼职工作,腾出了大量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孩子喜欢动物,老达尔文就带他去爱丁堡动物园游览;孩子喜欢野外生活,老达尔文就带他到森林里野营,到河里捕鱼,甚至还同他一起兴致勃勃地养起了小动物。

这种努力显然没有白费,达尔文对父亲的抗拒心理和逆反心理逐渐淡化了,他开始把父亲当成最可信赖的朋友。他的心情变得开朗起来,成绩也一天一天好了起来。

1825年,达尔文顺利完成了中学学业,并且听从了父亲的忠告,子承父业,来到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学习。这是也老达尔文一生最值得炫耀的胜利之一,达尔文正在快步走向成功。

身为父母,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着孩子快乐地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分享点点滴滴的快乐,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之心朋友。

遗憾的是,这种父母真的很少。对于工作忙碌的父母来说,与孩子相处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为很多父母只能在晚上回家后才能与孩子相处,有些父母甚至连晚上的时间都无法与孩子相处。所以,父母应该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跟孩子说说话,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找到做孩子知心朋友的方法。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孩子在想什么?面临怎样的问题?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杂乱无章地塞在里面。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有一天当你不经意地打开时,也许会从里面跑出一只老鼠来,吓你一大跳。”这对很多父母来说,的确是一个问题,孩子到底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呢?其实,很简单,与孩子交朋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与孩子交朋友,父母应该把握几个细节问题:首先,要真诚地与孩子聊天谈心;其次,亲子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最后,父母做错了事敢于要向孩子道歉。

教子点睛:

教育孩子,一定要和孩子成为朋友,而不是以训导者的身份来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否则,只会换来孩子的逃避和欺骗。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