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寅时的梆子刚敲过三响,绍兴县衙后堂的烛火却亮了一夜。陈学政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案头堆着二十份待定的考卷。他拿起最上面那份——答卷上的炭痕虽已用朱笔描红,仍能看出原先铁画银钩的笔势。

“大人。”县教谕捧着名册进来,”周县丞又派人来问…”

“告诉他,本官阅卷不劳费心。”陈学政冷笑,从袖中抖出张纸条,”倒是这个,烦请转交周县丞。”

纸条上是周世仁考卷中的原句:”不以规矩 仁者如射——夫射者必先正己而后发”。教谕脸色大变,这正是周县丞前日透露的考题。

“下官这就去。”教谕躬身退出,差点撞上端着早膳的衙役。热粥腾起的白雾中,陈学政提笔在林墨卷首写下”超等”二字,又蘸朱砂圈了三个圈。

……

林家村的鸡鸣穿透晨雾时,林墨正伏在《春秋大事表》上睡着了。砚台里的墨汁结了一层薄冰,炭盆早已熄灭。院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墨哥儿!快开门!”是赵明德的声音,”周夫子从府城回来了!”

林墨匆忙披衣起身,门闩刚抽开,赵明德就拽着他往外跑:”夫子天没亮就去了苏翰林府上,现在要带你去县衙!”

村口老槐树下,周夫子一袭灰布直裰,身旁停着辆青篷马车。见林墨跑来,老人从袖中取出个油纸包:”先垫垫肚子。”竟是三个热腾腾的肉包子——林墨已经半年没尝过荤腥。

马车驶过结冰的田垄,周夫子突然开口:”昨夜我去见了苏年兄。”

林墨心头一跳。苏翰林致仕前官至礼部侍郎,是朝中有名的清流领袖。

“周家…”夫子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拍了拍书箱,”今日无论发生什么,记住《孟子》那句’富贵不能淫’。”

县衙照壁前人头攒动。林墨刚下马车,就听见周世仁尖利的笑声:”案首?就凭那手炭书?我爹说了…”声音戛然而止——陈学政正负手站在八字墙下,冷眼扫过人群。

“嘉靖二十六年绍兴县试放榜!”

衙役敲响铜锣,展开三丈长的黄榜。林墨的名字赫然列在首位,朱笔圈出的”案首”二字鲜艳夺目。人群爆发出惊呼,几个穿绸衫的士子突然挤到前排:

“定是弄错了!”

“炭书怎能取案首?”

“我们要查卷!”

陈学政一挥手,两名差役立刻抬出考案,二十份考卷整齐铺开。林墨的答卷摆在正中,炭痕旁密密麻麻全是朱批。最醒目的是卷尾批语:”以炭为墨见其艰,引《公羊》显其博,破’器’字彰其智——三绝!”

“肃静!”陈学政突然指向周世仁,”你来说说,’宋师败绩’典出何处?”

周世仁脸色煞白,支吾半天答不上来。陈学政冷笑:”连这都不知,也敢质疑案首?”说着掀开周世仁的考卷——满纸涂改不说,”泓之战”三字竟写成”洪之战”。

人群后方突然传来清朗的笑声。青呢小轿中走出位鹤发老者,腰间玉带显示着二品致仕的身份。周夫子连忙拽着林墨行礼:”拜见苏大人!”

“后生可畏啊。”苏翰林拾起林墨的答卷,对陈学政道,”当年你我县试时,可写不出这等文章。”又转向林墨,”听说你过目成诵?《春秋》三传能背多少?”

“回大人,僖公至哀公,字句不差。”

“好!”苏翰林突然提高声调,”那老夫考考你——昭公七年,’日有食之’,《穀梁传》如何解?”

林墨不假思索:”‘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背诵声越来越响,连衙门口的差役都停下脚步。

苏翰林越听越喜,突然解下腰间玉佩塞给林墨:”府试后到苏园来,老夫有套《十三经注疏》送你。”转身时似无意般踩住周县丞的衣角,”周大人,令郎的文章…颇有古风啊。”

回村的路上,赵明德兴奋得手舞足蹈:”苏翰林的玉佩!听说当年首辅大人想求都没给!”林墨却盯着沉默的周夫子:”先生,苏大人他…”

“记住。”夫子打断他,指了指西边天空。残阳如血,正照在周家大宅的飞檐上。檐角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像极了县试考场的钟声。

当夜,林墨被母亲摇醒。窗外火把通明,里正带着十几个村民堵在门口:”快走!周家派人去府衙告你舞弊,差役明早就到!”

林墨抓起案头的《春秋大事表》,突然发现书页间夹着张字条——是周夫子凌厉的笔迹:”速往府城杨宅”。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