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由十口可可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良心年代著作,内容不拖泥带水,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苏晓所吸引,目前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这本书写了223128字,连载。
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赵婶带来的消息,像一块投入平静水潭的石子,在苏家三口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城东那片被遗忘的角落,似乎真的被推到了某种命运转折的关口。苏建国和李秀兰的心悬了起来,既有对潜在希望的忐忑期待,更有对贪婪亲戚再次伸手的深深戒备。
“赵姐,你看清楚了?真是拿着图纸的人?”李秀兰压低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紧张。
“千真万确!”赵婶用力点头,眼神笃定,“就在城东老粮站那片空地上转悠,指指点点,还拿着本子记东西呢!那架势,一看就不是一般人!红梅那丫头,就躲在街对面的杂货铺门后头探头探脑,鬼鬼祟祟的!”她啐了一口,“我看她们娘俩,准没憋好屁!建国,秀兰,你们可得把稳了!那房子,就是块金疙瘩,也不能让她们占了便宜去!”
苏建国脸色铁青,拳头捏得死紧,闷声道:“放心,赵姐!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别想动我的房子!”
苏晓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小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了然和冰冷的算计。上辈子模糊的记忆碎片与眼前的信息开始重叠,她几乎可以肯定,城东的开发计划已经悄然启动。这阵“风”,终于要吹起来了。只是,这风带来的,究竟是甘霖还是更大的风暴?
“爸,妈,”苏晓的声音打破了沉重的气氛,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冷静,“赵奶奶说得对。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我们自己。债要还,店要开,包子要卖好。外面的人怎么转悠,小姑怎么探头探脑,我们管不了。但只要我们不松口,房子在我们手里,主动权就在我们手里。”
她看向父母,眼神坚定:“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像平常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让那些想捡便宜的人摸不着头脑,让她们急!”
苏建国和李秀兰看着女儿沉静如水的样子,纷乱的心绪仿佛找到了主心骨。是啊,急也没用,日子还得一天天过。
“对!听晓晓的!”苏建国重重点头,像是给自己打气,“该揉面揉面,该卖包子卖包子!”
酸菜包子的销量依旧在稳步上升,成了“苏记早点”名副其实的招牌。邻里们的支持也更加具体:张大爷自发地帮他们在熟客圈子里宣传;王师傅修车时,总不忘跟等车的客人推荐两句“苏记的酸菜包,开胃一绝”;赵婶更是成了“义务质检员”,每次处理酸菜都格外上心,还帮着留意有没有更便宜的货源。老王送面粉时,也会悄悄打听面粉厂的价格波动,尽量帮他们提前规避风险。
这份沉甸甸的邻里情谊,像无形的铠甲,让苏家在巨大的压力下,依然能感受到人间的暖意,步履虽沉重,却未曾停歇。苏晓的小记账本上,“下月十五 300”旁边,那个向上的箭头旁边,又添了一个小小的“√”——三百块已经凑齐,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暂时挪开。
这天下午,苏晓刚放学走到店门口,就看见一个熟悉又令人生厌的身影——小叔苏建军。他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夹克,头发梳得油光水滑,脸上堆着刻意讨好的笑容,正站在店门口跟李秀兰说话,手里还拎着一袋看起来像是水果的东西。
“大嫂,忙着呢?”苏建军的声音带着一种虚伪的热情,“哎呀,你看你们,起早贪黑的,太辛苦了!我正好路过,买了点苹果,给晓晓和你们尝尝鲜!”他说着就要把袋子往李秀兰手里塞。
李秀兰下意识地后退一步,脸上带着明显的疏离和警惕:“建军,不用了,你们留着吃吧。” 城东的风声和赵婶的警告言犹在耳,她对这个平时很少走动、一出现就带着算计的小叔子,充满了戒备。
苏建军脸上笑容一僵,随即又堆得更满:“哎呀大嫂,跟我还客气啥!都是一家人!”他眼珠转了转,装作不经意地环顾了一下略显冷清的店面(并非饭点),叹了口气,“唉,这店…看着是比前阵子还冷清点啊?大哥呢?”
“建国在后面收拾东西。”李秀兰语气冷淡。
“哦,”苏建军往前凑了凑,压低了声音,脸上露出一种“我是为你们好”的真诚表情,“大嫂,不是我说,你们这店,还有城东那老房子…真是拖累啊!你看大哥累得人都瘦脱相了,晓晓这么小也得跟着操心…我看着都心疼!”
他顿了顿,观察着李秀兰的脸色,继续说道:“妈前两天还念叨呢,说你们太犟!放着现成的‘解套’法子不用!那城东的房子,现在就是个烫手山芋!你们守着它,除了背债,还能有啥?我听说啊,”他声音压得更低,带着神秘,“最近有人在打听那片房子,价格压得是低,但好歹是现钱啊!拿到手,先把窟窿填上一点是一点!总比砸在手里强,对吧?”
李秀兰的心猛地一沉,果然来了!她强忍着怒气,冷声道:“建军,房子的事,建国说了算。我们自有打算,不劳你费心。”
“大嫂!你这就不对了!”苏建军立刻换上一种“痛心疾首”的表情,“我是你们亲弟弟,还能害你们不成?我是真心替你们着急!你们现在这样硬撑着,苦的是谁?是大哥,是你,还有晓晓啊!”他故意把目光投向刚走过来的苏晓,语气带着夸张的“心疼”,“你看看晓晓,多好的孩子,本该好好读书的年纪,天天跟着你们操心这些!要是卖了房子,压力小了,你们也能轻松点,晓晓也能专心上学,是不是?”
他图穷匕见,终于绕到了真正的目的:“再说了…你们要是真急着用钱,卖了房子,一时半会周转不开,我这…不是想开个小卖部嘛,地方都看好了,就是缺点启动资金…都是一家人,你们帮衬我一点,我那小店开起来赚了钱,还能不帮衬你们?这不比死守着那破房子强?”他脸上堆满了自以为是的“精明”和“亲情牌”。
苏晓静静地听着,看着小叔那张虚伪的脸,心中冷笑连连。还是那套说辞,用“亲情”和“为你好”包装着赤裸裸的算计。她走上前,没有看苏建军,而是拉了拉母亲的手,声音清脆平静:“妈,我作业本忘在赵奶奶店里了,我去拿一下。” 她不想让母亲独自面对这种恶心的纠缠。
李秀兰明白女儿的意思,点点头:“快去快回。”
苏建军见苏晓要走,连忙想叫住她:“哎,晓晓……”
苏晓却像没听见,径直朝隔壁杂货铺走去。她不想跟这种人虚与委蛇。
苏建军讨了个没趣,脸上有些挂不住,但还不死心,又转向李秀兰:“大嫂,你看晓晓这孩子…唉,也是被拖累了。我说的话,你跟大哥好好想想!机不可失啊!那打听的人,说不定明天就走了!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李秀兰深吸一口气,看着苏建军,一字一句地说:“建军,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房子卖不卖,怎么卖,是我们家的事。至于你的小卖部,”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缺钱,你自己想办法。我们自家窟窿都填不上,没那个能力帮衬别人。你请回吧。” 说完,她不再看苏建军,转身就回了后厨。
苏建军拎着那袋苹果,僵在店门口,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又是尴尬又是恼怒。他没想到一向温和甚至有些软弱的李秀兰,这次态度如此强硬!他恨恨地瞪了一眼后厨的方向,又看了看隔壁杂货铺,最终只能悻悻地啐了一口,灰溜溜地走了。
苏晓在赵婶店里待了一会儿,确认小叔走了才回来。李秀兰把刚才苏建军的话复述了一遍,后厨的气氛有些凝重。
“哼!老三也坐不住了!”苏建国气得把抹布摔在水池里,“一个个的,都盯着咱家那点骨头!真当我是傻子!”
“爸,别生气。”苏晓平静地说,“他们越是这样急,越是证明城东的风声是真的,而且价值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大。小叔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让我们贱卖,然后‘借钱’给他开店,这算盘打得隔壁街都听见了。”
她走到父母中间,眼神明亮而锐利:“现在,我们更要沉住气。小叔来了,说明奶奶和小姑那边已经按捺不住,开始换人试探了。接下来,她们可能还会想别的办法,甚至可能直接找上门来。我们只要记住:不松口,不理会,不签字!安心卖我们的包子,攒我们的钱,等真正的‘风’吹过来!”
苏建国看着女儿冷静分析的样子,胸中的怒火渐渐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取代。李秀兰也用力点头:“对!我们过我们的日子,随她们折腾去!”
就在这时,卷帘门被轻轻敲响。赵婶探进头来,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建国,秀兰,刚听几个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在街口聊天,说是有个什么…‘旧城改造’的风声,好像重点就是东边那片老城区?说是要搞什么‘文化街区’试点?还提到什么‘产权明晰’‘拆迁补偿’之类的词儿…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感觉…像是好事要来了?”
“旧城改造”?“文化街区”?“拆迁补偿”?
这几个陌生的词汇,像一道闪电,骤然劈开了苏建国和李秀兰心中长久以来的迷雾!城东那片破房子,原来真的不是死地!它即将迎来的是……新生?!
巨大的冲击和难以言喻的狂喜瞬间攫住了他们!苏建国手中的擀面杖“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李秀兰则捂住了嘴,眼泪毫无征兆地涌了出来。原来…原来晓晓一直守护的,不是负担,而是一座等待被唤醒的金矿!
苏晓的心也剧烈地跳动起来,虽然她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旧城改造”“拆迁补偿”这些具体的字眼,还是让她激动得指尖都在微微颤抖。
然而,狂喜只是一瞬。苏晓立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