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明星仕商小说——《名义:从汉大开始崛起》!由知名作家“风系魔导”创作,以宁方远杨雪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57582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名义:从汉大开始崛起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6章
汉东省委扩大会议在省委礼堂召开,庄重的会场内气氛肃穆。宁方远作为副省长刘长生的秘书,第一次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他谨慎地选择了一个既能看清全场又不引人注目的位置坐下。
会议开始前,会场内已是人头攒动。各地方市委书记、省直部门负责人陆续入场,彼此寒暄交谈,形成一个个小圈子。宁方远敏锐地观察着这一切,默默记下各位领导的相貌特征和互动关系。
突然,会场入口处一阵骚动。几位领导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了进来,顿时成为全场焦点。宁方远抬眼望去,只见为首一人五十多岁年纪,身材微胖但步履沉稳,面带微笑却自带威严。他一眼认出,这就是时任汉东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的赵立春。
紧跟在赵立春身后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干部,身材高瘦,面容冷峻,眼神锐利。他步履生风,手中拿着公文包和水杯,时刻保持着与赵立春一步之遥的距离。宁方远心中了然——这就是李达康,赵立春的秘书。
更让宁方远注意的是随后进来的一位领导。那人约莫五十出头,身材高大,面色严肃,步伐有力,一身警服在会场中格外显眼。陪同在他身边的几位也都是政法系统的领导。宁方远知道,这位就是省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厅长梁群峰。
看到梁群峰,宁方远不禁想起了祁同伟。算起来,祁同伟现在应该已经是汉东大学政法系研究生一年级了。按照前世记忆,梁群峰的女儿梁璐此时很可能已经盯上了这个出身寒门却才华出众的年轻人。
宁方远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他同情祁同伟的遭遇,但也清楚地知道,现在的自己根本无力改变什么。刘长生虽然贵为副省长,但还不是省委常委,在汉东政坛的影响力有限。而梁群峰不仅是常委,还掌管着政法系统,实力雄厚。
“让刘省长为祁同伟去得罪梁群峰?不可能。”宁方远暗自摇头。官场讲究实力和权衡,为一个不相干的人去挑战一位实权常委,既不现实也不明智。
会议开始了。省委书记做主题报告,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当讲到国有企业改革时,特别提到了宁州市的经验,对刘长生在宁州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分组讨论时,宁方远紧随刘长生左右,及时提供所需资料,谨慎地记录领导们的发言要点。
会议结束后,刘长生被王省长叫去谈话。宁方远在办公室外等候,心中猜测着谈话内容。半小时后,刘长生走出来,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回省政府的车上,刘长生对宁方远说:“王省长肯定我们在宁州的国企改革工作,决定将全省国企改革的分工划给我来负责。这是块硬骨头,但也是重要机遇。”
宁方远立即回应:“这是省委对您工作的认可。虽然任务重,但有了宁州的经验,我们一定能做好。”
刘长生点点头:“首先要摸清底数。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各地市调研,特别是几个老工业基地。你准备一下调研方案。”
“明白,我回去就着手准备。”宁方远应道。
回到办公室,宁方远立即投入工作。他调阅了全省国有企业的基础资料,初步了解了各地市国企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他起草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方案,包括调研地点、内容、行程安排等。
刘长生看过方案后十分满意:“小宁,你想得很周到,就按这个方案执行。第一站去京州吧,那里的国企最多,问题也最复杂。”
京州是汉东省省会,也是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宁方远知道,京州之行不仅是对国企改革的调研,也是对刘长生与赵立春关系的一次考验。赵立春作为京州市委书记,对省里的调研自然十分重视,亲自安排了接待和调研行程。
调研第一天,赵立春和李达康陪同刘长生参观了京州钢铁厂。这家拥有三万职工的特大型企业正面临着设备老化、产品滞销的困境。厂领导汇报时满是困难,希望省里增加补贴。
刘长生听完汇报后,没有立即表态,而是转身问宁方远:“小宁,你怎么看?”
宁方远略作思考,谨慎地回答:“刘省长,我认为京钢的问题不能单纯靠输血解决。应该借鉴宁州机械厂的经验,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同时要解决好人员分流问题。”
李达康接过话头:“宁秘书说得对。我们市里也正在研究京钢的改革方案,准备学习宁州的经验。”
刘长生点点头:“改革是大势所趋。省里会支持京钢的改革,但关键还是要靠企业自身转变观念,闯出一条新路来。”
宁方远注意到,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李达康表现出了极强的专业能力,对京州国企的情况了如指掌,提出的建议也很有见地。
接下来的几个月,宁方远跟随刘长生跑遍了汉东省的所有地市,调研了上百家国有企业。每到一处,他都认真做好记录,收集第一手资料,晚上还要整理调研报告,经常工作到深夜。
通过这次全面调研,宁方远对汉东省国企的状况有了深入了解。他注意到,各地改革进度不一,有的地方思想解放,改革步伐较快;有的地方则顾虑重重,改革滞后。同时,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职工安置不到位等。
回到省里后,宁方远协助刘长生起草了一份关于全面推进汉东省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分类指导、一企一策、稳妥推进”的改革思路。这份文件后来成为指导全省国企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
在这个过程中,宁方远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对全省经济状况有了整体把握,也与各地市的领导建立了工作联系。他注意到,虽然梁群峰主要分管政法工作,但其在各地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不少地方领导都与梁家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