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个小时的航行,客轮终于抵达了香港的中环码头。
白芷站在甲板上,看着眼前这座繁华的城市。1966年的香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霓虹灯招牌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与刚刚离开的广州相比,这里的商业气息要浓厚得多。
“芷儿,别东张西望了,我们得赶紧下船。”白清旭提醒道。
香港的入境检查比广州更加严格。英国殖民政府的官员穿着整齐的制服,操着带有英国口音的粤语进行询问。
“来香港做什么?”检查官员问道。
“探亲,我妻子的兄弟在这里。”白景崧用粤语回答。香港虽然是英国殖民地,但粤语仍然是主要的交流语言。
“住多久?”
“不确定,要看亲人的病情。”
检查官员翻看着他们的证件,特别注意了白清旭的英国邀请函。
“你要去英国?”
“是的,剑桥大学的学术交流项目。”白清旭回答道。
经过一番询问,一家人终于通过了检查。
刚走出码头,就有一个穿着得体的稍显年轻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
“淑英姑妈!”那人激动地喊道。
“志明!”于淑英也激动得眼中含泪。
这是于振华的大儿子于志明,今年三十六岁,帮父亲打理在香港的生意。他看起来精神矍铄,穿着考究的西装,很有现代商人的干练样子。
“景崧姑父,一路辛苦了。”于志明热情地和白景崧握手,”还有清旭表哥、雪见表嫂,这就是芷儿吧?都长这么大了!”
“表叔好!”白芷乖巧地叫道。
“好好好!”于志明高兴地拍拍白芷的头,”快上车,我带你们回家。我爸爸在家里等着呢,他年纪大了,腿脚不太方便,就让我来接你们。”
于志明的汽车是一辆黑色的福特轿车,在1966年的香港,能拥有私家车的人并不多,这说明于家的生意确实做得不错。
车子穿过香港的街道,白芷透过车窗看着这座城市的繁华。街道两旁都是各种商店,招牌上写着中英文对照的文字。行人穿着时髦,有穿旗袍的女士,也有穿西装的男士,比起内地确实要开放很多。
“表叔,二舅爷最近身体怎么样?”于淑英关切地问道。
“爸爸身体还行,就是腿脚有些不便,医生说是风湿。”于志明边开车边说道,”但精神很好,一听说你们要来,高兴得不得了。”
“那就好。”白景崧点点头,”我们这次过来,可能要麻烦你们很多事情。”
“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都是一家人。”于志明摆摆手,”爸爸已经在半山区买了套房子给你们住,还在铜锣湾租了间铺子,准备让姑父开中医堂。”
“志明,这些钱…”白清旭有些不好意思。
“表哥别急着说钱的事。”于志明笑了笑,”爸爸说了,姑妈和姑父当年在港岛银行有存款,明天陪你们去取出来再算账。”
车子开到了半山区的一栋洋房前。这是一座三层的独立洋房,有小花园和车库,在当时的香港算是相当不错的住宅了。
“哇,表叔,这房子好漂亮!”白芷真心地赞叹道。
“喜欢就好。”于志明笑着说道,”你们先休息一下,晚上我妈做几个拿手菜,给你们接风洗尘。”
进入洋房后,白芷发现这里的装修确实很精致。客厅里有真皮沙发、木质茶几,墙上挂着几幅字画,显然于家这些年在香港混得很不错。
这时,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从楼上慢慢走下来,正是于振华。
“淑英!”于振华激动地喊道,”你们终于到了!”
“二哥!”于淑英冲过去扶住二哥,”你的腿怎么了?”
“老毛病了,不碍事。”于振华拍拍妹妹的手,然后看向其他人,”景崧兄弟,清旭、雪见,还有我们的小芷儿,都好吗?”
“二舅爷好!”白芷恭敬地叫道。
“好好好!”于振华眼中含泪,”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芷儿,你和爸妈住二楼,爷爷奶奶住三楼。”于志明安排道,”有什么需要的随时告诉我们。”
安顿下来后,白芷有机会和家人私下交流。
“二舅爷看起来年纪大了不少。”白芷小声说道。
“是啊,二哥比我大五岁,今年都七十了。”于淑英有些感慨,”幸好志明很能干,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那我们去英国的手续应该不成问题了。”白清旭松了一口气。
“不过我们也要小心,不能给二舅爷添麻烦。”白景崧提醒道,”毕竟他们还要在这里做生意。”
晚上,于志明的母亲蔡美玲亲自下厨,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有白切鸡、清蒸鱼、红烧肉,还有几样广式点心,比起内地的生活水平确实要高很多。
“这几年内地的情况怎么样?”于振华在饭桌上问道。
白景崧和白清旭对视了一眼,最后说道:”还行,就是政治运动比较多,一些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
“我听说最近又要搞什么新的运动?”于振华压低声音问道。
“具体的我们也不太清楚,只是听说要破除一些旧思想、旧文化。”白清旭谨慎地回答。
于振华点点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在香港生活这么多年,他很清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二哥,这次真是太麻烦你们了。”于淑英感激地说道,”房子和中医堂的事情都让你们操心了。”
“说什么麻烦,都是一家人。”于振华摆摆手,”半山区的那套洋房我已经让志明买下来了,铜锣湾的那间铺子也租好了,地段很不错,适合开中医堂。”
“爸,姑妈他们之前写信提到,在港岛银行有存款。”于志明提醒道。
“对对对!”于振华高兴地说道,”景崧,淑英当年的存单还在吗?香港的银行制度很完善,只要有存单和身份证明就行。我明天陪你们去银行看看。”
于淑英从随身的小包里拿出两张泛黄的存单:”这是我们当年的存单,一直小心保存着。”
白芷看到那两张存单,心中涌起一阵感动。爷爷奶奶年轻时就有这样的远见,在香港银行存钱,这在当时确实是很有前瞻性的选择。
“太好了!”蔡美玲高兴地说道,”这样你们就有启动资金了。景崧哥开中医堂,一定会很受欢迎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于振华认真地说道,”香港人很信中医,特别是内地来的名医,声誉很高。景崧的医术在广州就很有名,来香港肯定不愁病人。”
“那房子和铺子的钱…”白景崧还是想把账算清楚。
“这样吧,明天我们先去银行把存款取出来,看看有多少,然后再算账。”于振华提议道,”不过你们也别太见外,志明这些年把生意做得很好,帮助家人是应该的。”
白芷在心中暗暗高兴。有了香港银行的存款,再加上她空间里的那些金条,他们在香港的生活就有了保障。爷爷开中医堂也有了启动资金,不用完全依赖二舅爷的帮助。
“对了,景崧哥,你有行医执照吗?”于振华想到一个重要问题。
“在内地有,但不知道香港认不认。”白景崧回答道。
“这个我来想办法。”于志明信心满满地说道,”我有朋友在医务委员会工作,可以帮姑父申请香港的行医执照。凭姑父的医术和声望,应该不难通过。”
“那我们去英国的手续呢?”白芷问道。
“这个更不用担心。”于志明笑道,”我和英国领事馆的人很熟,剑桥大学的邀请函又是真的,手续很快就能办下来。”
白清旭想了想说道:”那我们争取在春节后出发吧。难得一家人团聚在香港,不如就在这里过个年。”
“对!”于淑英眼睛一亮,”我们好久没有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年了。”
“这个主意好!”蔡美玲高兴地拍手,”我们可以一起包饺子,做年夜饭,热热闹闹过个年。”
“而且春节后出发,时间也比较充裕。”于振华点点头,”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把景崧的行医执照和中医堂的事情都办妥当,你们去英国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白景崧深有感触地说道:”是啊,这样安排最好。在内地的时候,过年都提心吊胆的。现在在香港,我们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团圆年了。”
“爷爷说得对。”白芷笑着说道,”这可能是我们很长时间以来最安心的一个春节了。”
“那就这么定了!”于振华高兴地说道,”明天我们先去银行办存款的事,然后开始筹备过年的物品。香港过年也很热闹,有很多传统活动。”
林雪见想到什么,问道:”那苏儿知道我们要来吗?”
“还不知道,我们想给他一个惊喜。”白清旭说道,”而且现在时间还充裕,我们可以先写信告诉他,让他也安排一下英国那边的事情。”
“对,这样苏儿也能提前准备,到时候接待你们也更方便。”蔡美玲赞同道。
当天晚上,白芷躺在香港的新房间里,心情前所未有的轻松。他们终于安全了,而且各种安排都很周全。
明天去银行取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再加上她空间里的财产,他们的经济问题就完全解决了。爷爷可以在香港开中医堂,他们也能顺利去英国与哥哥团聚。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