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于志明就开车带着白景崧和于淑英去银行。
汇丰银行的总部位于中环,是一座雄伟的石建筑。1966年的汇丰银行已经是香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也是连接东西方金融的重要枢纽。
“景崧姑父,淑英姑妈,这就是汇丰银行。”于志明指着眼前的建筑说道,”你们的存单是这家银行的吧?”
“是的,当年我们就是在这里存的钱。”白景崧拿出那张泛黄的存单,”也不知道这么多年了,还能不能取出来。”
“放心,香港的银行制度很完善,只要证件齐全就没问题。”于志明信心满满地说道。
走进银行大厅,里面装修豪华,工作人员穿着整齐的制服,说着流利的中英文。
“请问需要什么服务?”一个年轻的女职员礼貌地问道。
“我们要取存款。”白景崧递上两张存单,”这是我和我太太的。”
女职员接过存单仔细查看,然后说道:”请稍等,我需要查一下记录。”
过了大约十分钟,女职员回来了,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先生,您的存款确实还在,而且这些年来一直在计息。不过按照规定,需要您提供身份证明。”
“身份证明?”白景崧有些疑惑,”我们刚从内地过来,有港澳通行证可以吗?”
“港澳通行证可以作为临时身份证明,但如果您打算长期在香港居住,建议办理香港身份证。”女职员解释道,”这样以后办理各种手续都会方便很多。”
于志明在旁边补充道:”姑父,香港身份证确实很重要。您要在这里开中医堂,各种执照申请都需要身份证。”
“那怎么办理呢?”于淑英问道。
“我来安排。”于志明说道,”我有朋友在入境处工作,可以帮你们加快手续。”
最终,银行同意先用港澳通行证办理取款手续。当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存款数额时,全家人都吃了一惊。
“白先生,您当年存了港币八万元,加上这些年的利息,现在总共是港币十四万五千元。”职员翻到另一张存单,”白太太这张存单金额更大,当年存了港币十万元,加上利息现在是港币十八万元。”
“总共是三十二万五千港币。”职员微笑着说道。
三十多万港币在1966年可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几十年的工资,足够在香港买好几套房子了。
“太好了!”于淑英激动得眼中含泪,”想不到当年的积蓄还能派上大用场。”
“这样我们就有足够的钱了。”白景崧也很高兴,”可以把房子的钱还给振华,还有余钱开中医堂。”
白芷在一旁听着,心中也很激动。有了这笔钱,再加上她空间里的金条和古董,白家在香港的经济基础就非常稳固了。
办完银行的事务,于志明又带他们去了入境处。
香港入境处位于湾仔,是一座现代化的政府大楼。于志明的朋友是一个叫陈sir的中年官员,对他们很热情。
“于先生,这就是您提到的亲戚吧?”陈sir用英式口音的粤语说道。
“是的,这是我姑父姑妈,刚从内地过来。”于志明介绍道,”他们打算在香港长期居住,需要办理身份证。”
“没问题,不过需要一些手续。”陈sir解释道,”首先要有香港的住址证明,然后要有担保人,还要提供在港的经济来源证明。”
“住址证明我们有,就是半山区的那套房子,房契在我这里。”于志明说道,”担保人我来做,经济来源的话,我姑父打算在香港开中医堂,而且他们刚从银行取出了存款,经济实力很雄厚。”
“中医堂?”陈sir眼睛一亮,”那很好啊,香港很需要好的中医。不过开中医堂需要行医执照。”
“这个我们也在办理。”于志明回答道。
经过一番手续,陈sir答应帮他们加快办理香港身份证,大概一个星期就能拿到。
“有了香港身份证,你们就是香港居民了,可以享受各种福利和便利。”陈sir说道,”而且将来申请其他国家的签证也会容易很多。”
回到半山区的洋房后,于振华正坐在客厅里等他们。
“怎么样?银行的事情办好了吗?”于振华关切地问道。
“二舅爷,办好了!”白芷兴奋地说道,”爷爷奶奶的存款比我们想的多很多!”
“总共三十二万多港币。”白景崧高兴地说道,”振华,这下可以把房子的钱还给你了。”
“哈哈,我就知道淑英当年肯定存了不少钱。”于振华笑着说道,”咱们于家本来就是大户人家,虽然大哥当年为国捐躯了,但家底还是有的。加上景崧的医术,你们能没有积蓄吗?”
这时于振华的神情有些黯然:”要是大哥还在,看到咱们一家人团聚,该多高兴啊。”
“二哥,别提这些了。”于淑英也有些伤感,”大哥泉下有知,看到我们都平安,也会欣慰的。”
“二哥,这套房子您花了多少钱?”于淑英问道。
“十八万港币。”于振华回答道,”半山区的房子确实不便宜,但这里环境好,交通也方便。”
“那我们现在就把钱给您。”白景崧说道。
“不急不急。”于振华摆摆手,”我暂时还住在楼上,是为了帮你们安排各种事情。等你们完全安顿好了,我再搬回我自己的房子。”
原来于振华在香港有好几套房产,这套半山区的洋房是专门买给白家的,而他平时住在另一套更大的房子里。
“二舅爷,您真是太周到了。”白芷感激地说道。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客气话。”于振华慈爱地看着白芷,”对了,志明,中医执照的事情安排得怎么样了?”
“我已经联系了医务委员会的朋友,安排在下个星期考试。”于志明回答道,”主要是中医理论和实际操作,以姑父的医术,肯定没问题。”
“那铜锣湾的铺子呢?”白景崧问道。
“租金是每月八百港币,我已经付了半年的,装修费大概需要五千块。”于志明说道,”现在有了姑父的存款,这些费用都不是问题了。”
听到这些安排,白芷心中很安慰。有了充足的资金,爷爷奶奶在香港的生活就有了坚实的保障。
“对了,芷儿,你们一家三口也需要办香港身份证。”于振华提醒道,”虽然你们要去英国,但有个香港身份总是好的,将来往来也方便。”
“二舅爷说得对。”白芷点点头,”香港身份证将来可能会很有用。”
下午,蔡美玲带着白芷和林雪见去采购年货。
1966年的香港街头非常热闹,各种店铺琳琅满目。与内地相比,这里的商品种类繁多,而且没有各种政治标语,完全是商业化的氛围。
“雪见,芷儿,你们看这些腊味。”蔡美玲指着一家店铺说道,”在香港过年,腊肠腊肉是必不可少的。”
“好香啊!”白芷闻着腊肉的香味,”在内地这几年都吃不到这么好的腊味了。”
“还有这些海味,鲍鱼、花胶、冬菇。”蔡美玲继续介绍,”虽然贵一些,但过年嘛,就是要吃得好一点。”
林雪见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感慨地说道:”香港确实比内地富裕很多,什么都买得到。”
“是啊,这里是自由港,世界各地的商品都有。”蔡美玲自豪地说道,”而且政府不会干涉商业活动,所以经济发展很快。”
买完年货回到家,白景崧正在和于振华、于志明讨论中医堂的事情。
“爸,医务委员会的考试安排好了吗?”蔡美玲问道。
“安排在下星期三。”于志明回答道,”主要考中医理论、诊断和针灸技术。姑父在内地就是名医,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难。”
“那太好了。”于淑英高兴地说道,”有了行医执照,中医堂就能正式开业了。”
“我已经想好了名字。”白景崧说道,”就叫’济世堂’,取济世救人之意。”
“好名字!”于振华赞赏道,”简单明了,而且寓意很好。”
当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讨论着春节后的安排。
“现在看来,一切都很顺利。”白清旭总结道,”爸妈在香港安定下来,我们也能安心去英国了。”
“对,等你们去了英国,我和你爷爷就安心在香港过日子。”于淑英笑着说道,”有足够的钱,有二哥照顾,还有中医堂的事业,生活会很充实。”
“奶奶,您真的不舍不得我们吗?”白芷有些担心。
“怎么会不舍得?但是为了你们的前途,这是值得的。”于淑英拍拍孙女的手,”香港离英国也不算太远,你们有时间就回来看我们。”
白芷点点头,心中还是有些不舍。但她知道这是最好的安排,爷爷奶奶在香港安全稳定,她们在英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还能和哥哥团聚。
“对了,我们要给苏儿写信了。”林雪见提醒道,”告诉他我们已经到了香港,春节后就去英国。”
“对,让他也准备一下,接待我们这一大家子。”白清旭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