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最近非常热门的一本青春甜宠小说,星辰予你,皆是璀璨,已经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小说的主角林澄江述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让读者们深深着迷。作者肥灰猫以其细腻的笔触,将故事描绘得生动有趣,让人欲罢不能。
星辰予你,皆是璀璨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
第十二章:混沌初显
带着画室里那份“内部星光”的悸动,林澄再次扎进了数据的海洋。只是这一次,她的目标不再是解析江述,而是解析自己。
她将“混沌理论”作为新的理论框架,试图为自己对江述的复杂感受建立一个预测模型。
系统定义:林澄情感状态系统。
主要变量:
· X轴:与江述的互动强度(由距离、时长、对话深度等参数加权得出)
· Y轴:自我报告的“情绪平静度”(1-10分)
· Z轴:生理唤醒水平(综合心率、皮电反应等)
她将过去几周收集到的所有关于自己和江述的互动数据输入,运行模拟。屏幕上,一个三维的相空间图开始形成。数据点最初聚集在某个角落(代表初始的平静状态),但随着与江述的互动,开始向外扩散,轨迹杂乱无章,如同被搅乱的星云。
她引入了“李雅普诺夫指数”进行检验——这是衡量系统对初始条件敏感度的关键指标。如果指数为正,则系统是混沌的。
计算结果:李雅普诺夫指数 > 0。
结论:林澄情感状态系统,在江述这个变量的持续输入下,确为一个混沌系统。
这个结论让她既兴奋又沮丧。兴奋在于,她终于为自己的混乱找到了一个“科学”的命名。沮丧在于,混沌系统从长期来看是不可预测的。这意味着,她无法知道自己下一步会对江述产生怎样的反应,更无法预知这份情感的最终走向。
她盯着屏幕上那团看似无序的数据云,试图寻找那个约束着一切的“奇异吸引子”。在混沌系统中,尽管轨迹无法预测,但总会围绕一个或多个“吸引子”运动。
那个让她的情绪虽然混乱,却始终围绕着旋转的核心,是什么?
是江述本人吗?还是他带来的那种“感受”?抑或是……她自身对连接和理解的渴望?
她缺乏足够的数据来定位这个“吸引子”。
就在这时,沈薇薇敷着面膜凑了过来,看着屏幕上那团令人眼花缭乱的轨迹图。“嚯,你这研究课题够抽象的,这是什么?宇宙大爆炸模拟?”
“是混沌系统。”林澄叹了口气,难得地感到一丝挫败,“我试图找到规律,但发现它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
“废话!”沈薇薇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喜欢一个人要是能预测,那还叫喜欢吗?那叫程序设定!我问你,你现在想到江述,第一个蹦出来的念头是什么?是这些弯弯绕绕的图表,还是他某个具体的瞬间?”
林澄下意识地回想。第一个闯入脑海的,不是任何数据,而是他蘸取浅紫色颜料时,那专注的侧脸;是他低声说“内部星光”时,眼底那抹难以捕捉的温柔。
“看吧!”沈薇薇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你的大脑比你诚实多了!别折腾这些模型了,遵从你的本能。你的心,可比你这台破电脑会计算多了。”
遵从本能? 这对林澄来说,比解一道世界级数学难题还要困难。本能是感性的,是未经编码的,是……危险的。
下一次去画室,林澄感觉自己像一个带着失败课题的研究员,去见那个导致她课题失败的“元凶”。
江述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心不在焉。在 session 进行到一半时,他忽然停下笔,问道:“你今天好像有点不一样。”
林澄心里一紧。【系统警报:被目标察觉状态异常。】
她勉强回应:“在想一些……理论上的问题。”
“关于混沌?”江述几乎是脱口而出。
林澄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惊愕。他怎么会知道?
江述指了指她不小心从背包侧袋滑落出来的笔记本,上面正好写着“混沌理论初步验证”几个字。
林澄瞬间脸颊发热,有种最深处的秘密被窥破的羞窘。
江述没有嘲笑她,反而露出了一个理解的表情,带着些许无奈。“看来,你还是试图给它找一个框架。”他放下画笔,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林澄,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星空美丽?”
林澄下意识地回答:“因为它的浩瀚,它的规律,以及其中蕴含的未知物理……”
“不,”江述打断她,转过身,目光沉静地落在她身上,“是因为它就在那里,而我们,恰好看见了它。仅此而已。”
“感受它,仰望它,为它心动。这就够了。不必非要计算出每一颗星星的轨道。”
他的话语,像一把温柔的锤子,给予她试图构建的理性模型最后一击。
屏幕上的混沌轨迹依旧无法预测,沈薇薇的话语在耳边回响,而眼前江述的目光,更是让她所有的计算公式都化为灰烬。
她终于明白,混沌理论的真正含义——不是为她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工具,而是宣告了她所有解释工具的彻底失效。在心的领域里,她一直倚仗的理性,第一次失去了管辖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