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看两宋元明小说,一定不要错过酸酸的橙子写的一本连载小说《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目前这本书已更新183722字,这本书的主角是朱慈烺。
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16章
朱慈烺监国首日,便斩杀了光时亨、骆养性等大臣,还将三十多名文官御史打入昭狱。
消息传到内阁首辅温体仁耳中,他气得险些吐血,却只能强压怒火。
老奸巨猾的他深知,此刻与朱慈烺硬碰硬,很可能落得和骆养性一样的下场,唯有暂时隐忍,等崇祯康复后,再联合文官集团狠狠参奏太子一本。
在温体仁看来,朱慈烺擅杀朝廷命官,已是犯了大忌;
更别提敲诈文官集团数十万两银子,这更是扳倒太子的绝佳借口。
他笃定,以崇祯对文官集团的“宽容”,绝不会坐视太子如此“胡闹”。
可还没等他想好如何措辞,又一个坏消息传来。
他们安插在锦衣卫的眼线,竟全被李若琏清理出局。
“岂有此理!这小太子到底想干什么?难道还想重振锦衣卫不成?”
温体仁拍案而起,满脸怒容。
文官集团好不容易忽悠崇祯削弱了锦衣卫的权力,绝不能让太子将这把“尖刀”重新磨亮。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问道:“吴孟明还活着吗?”
“回阁老,吴孟明还在,但已经被架空,锦衣卫的事他根本插不上手。”下属答道。
温体仁点点头,又摇摇头:“他虽是文官之后,却是个贪婪好财之辈,或许能利用一二,但绝不能信他。”
沉默片刻,他又追问:“你刚才说,太子杀了兵仗局的掌印太监?”
“千真万确!”
听到这话,温体仁突然笑了:“呵呵……兵仗局和京营提督朱纯臣关系密切,他绝不会善罢甘休。让其他官员暂时按兵不动,耐心等陛下康复再说。”
这朱纯臣,乃是明朝最后一任成国公,承袭的是先祖朱能的爵位。
朱能曾是永乐皇帝朱棣靖难之役的功臣,功勋卓著。
朱纯臣于万历三十九年袭爵,崇祯三年加太傅,崇祯九年五月被任命为京城三大营总督,手握京营兵权。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勋贵之后”,最终会沦为卖国求荣之辈。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派朱纯臣镇守齐化门。
可当崇祯带着太监逃到城下,呼喊朱纯臣开门时,早已决定投降的朱纯臣却紧闭城门,眼睁睁看着崇祯陷入绝境。
最终,崇祯在煤山自缢,死前还写下诏书,命朱纯臣辅佐太子、挽救社稷,却不知自己早已被这位“忠臣”背叛。
不久后,朱纯臣便带着百官劝李自成称帝,将祖先的英名踩在了脚下。
此时的朱纯臣,身兼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与京营一把手,与兵仗局的两位掌印太监早已结成利益同盟。
太监们利用职务之便倒卖生铁、火药,将残次火器塞给京营,而朱纯臣则负责“通路子”,甚至将部分违禁品偷偷运往辽东,卖给清军。
八大晋商也在其中推波助澜,各方利益集团勾结在一起,为了钱财不惜出卖大明的军备与情报,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成国公府内,朱纯臣正捧着一个精致的小本子,嘴角带着满足的笑意。
他有写日记的习惯,抢占的民田、霸占的商铺、贪污的银两,都会一一记录在案,这本“财富账本”,是他最珍视的宝贝。
每天翻看账本,看着数字不断增长,便是他最亢奋的时刻。
“国公爷,不好了!”大管家朱虎急匆匆跑进书房,“兵仗局的两位掌印太监被皇太子杀了,锦衣卫正在抄他们的家!”
朱纯臣猛地站起身,慌忙将账本塞进抽屉,脸色骤变:“什么?这小太子疯了不成?竟敢动兵仗局!”
他并非心疼那两个太监,而是心疼自己的财路。
兵仗局是他最赚钱的“生意”,太子这么一闹,等于断了他的摇钱树。
见朱纯臣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朱虎小声提醒:“国公爷,太子敢对兵仗局动手,说不定也会对京营下手。您还是早做准备,赶紧招兵填补空缺,那些知道内情的‘泥腿子’,最好给些银子封口……”
“滚!”朱纯臣瞪了他一眼,“本国公是与大明同休的成国公,朱慈烺绝不敢动我!不过,得给他点颜色看看。去,把‘草上飞’叫来!”
与此同时,钟粹宫内,李若琏与高文采正向朱慈烺汇报抄家情况。
“殿下,臣在刘福生府中抄出五十三万两白银、五万两黄金,还有珠宝、字画、地契等,总价值超过八十万两!”
李若琏汇报道,语气中难掩震惊。
高文采接着说:“臣在李长根府中查抄的财物也不少,白银六十万两、黄金七万两,加上其他财物,价值不低于九十万两!”
朱慈烺虽早有心理准备,却也被这个数字惊到了。
崇祯的内帑早已空空如也,国库更是一贫如洗,两个太监竟搜刮了近两百万两银子,实在骇人听闻!
他接过账本翻了两页,沉声道:“太监贪财,果然名不虚传。你们领十万两银子,用于发展锦衣卫情报网;所有参与行动的锦衣卫,每人赏五十两银子;你们二人,各领一百两补贴家用。”
“谢殿下大恩!”李若琏与高文采大喜过望,连忙躬身谢恩。
朱慈烺淡淡一笑:“这只是开胃菜,只要你们忠于大明、忠于本宫,日后少不了你们的好处。对了,这两天,大臣们可有什么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