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皇帝抱着怀中幼女,感受着那异于常人的体温,再听着孙慧宁这番情真意切、满是担忧的话语,心中那点因夜色和丽色而生出的旖旎心思,瞬间被对唯一帝女健康的重视压了下去。

他点了点头,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既如此,是要仔细些,万万不能大意。苏培盛!”

“奴才在!”殿外候着的苏培盛立刻尖着嗓子应声。

“即刻去太医院,传当值的太医速来启祥宫,给公主仔细诊脉!”皇帝命令道,每一个字都透着紧迫。

“嗻!奴才这就去!”苏培盛不敢怠慢,立刻小跑着离去,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孙慧宁见状,心下稍安,她脸上依旧笼罩着重重忧色,上前一步,距离皇帝更近了些,能让他清晰地看到她眼中的诚恳与焦虑。

她柔声建议,每一个字都经过了深思熟虑,透着为皇帝和公主着想的极致体贴:

“皇上,您看,眼下夜已深了,太医来看过,总需时间望闻问切,仔细斟酌方子。

温宜年纪这么小,病中身子骨最是娇弱,需要绝对静养,更是经不得半点折腾,若是再挪动,只怕于病情不利。”

她语速放缓,目光恳切地望向皇帝,将最关键的理由娓娓道来,带着一种顾全大局的贤德:“您明日还要早朝,聆听百官奏报,处理国政民生,乃是天下之本,岂能为后宫这点小事熬坏了龙体?

若是因此伤了圣躬,臣妾等就是万死也难辞其咎啊。这里有臣妾亲自守着,必定万分精心,您尽可放心。”

最后,她不忘递上一颗定心丸,语气温柔而坚定,仿佛下了极大的决心:“皇上放心,

臣妾向您保证,待温宜稍有好转,病情稳定下来,臣妾必定立刻派遣最得力、最稳妥的小太监,第一时间前往养心殿向皇上详细禀报,绝不让皇上悬心片刻。”

这番话,层层递进,情理兼备。

既体现了对皇嗣无微不至的关怀,又彰显了顾全大局、体贴圣体的贤德,还将皇帝可能留下的理由彻底堵死,同时给了皇帝一个体贴的台阶,表明会及时通报,免其后顾之忧。

把自己完美地包装成了“深明大义”和“慈母心肠”的一宫主位。

接着,她像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内心挣扎,终于下定了决心般,目光恳切又带着一丝“贤德”之下难以掩饰的、对圣体康健的真切担忧,看向皇帝,

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持:“龙体康健关乎国本,乃是江山社稷之福,万万不能有失。

皇上日日为处理朝政操劳,岂能再为后宫琐事劳神?不若……不若今夜就先回养心殿安歇?这里有臣妾和曹妹妹,定当竭尽全力照料温宜。”

这时,始终抱着温宜、垂首不语的曹贵人,趁着无人注意的间隙,飞快地抬起眼皮,极快地瞥了一眼正在侃侃而谈、将一场潜在的风波化解于无形的孙慧宁。

她心中早已是惊涛骇浪,翻涌不定:丽嫔今日此举……太过反常了。她何时变得如此机敏善辩,又如此……“贤惠大度”?

这完全不似她平日张扬浅薄的作风。这其中,究竟是真的关心温宜,还是另有所图?曹琴默的心,不由得沉了下去,充满了疑虑与警惕。

圣眷当前,君恩似火,是多少后宫女子梦寐以求、绞尽脑汁也难以触及的殊荣,她孙慧宁竟真舍得将已然到手的恩宠,借着由头生生推开?

甚至还拉上自己和温宜做筏子?这究竟是出于对温宜真切的维护,还是……一种更为高明、更为隐晦的,以退为进的争宠手段?

曹琴默心中惊疑不定,浪潮般翻涌。刻意在皇上面前彰显对非亲生皇女的慈爱,凸显顾全大局、体贴圣体的贤德,以此反而更能勾起皇上对这位“识大体”妃嫔的怜惜与敬重?

若真是后者,那眼前这位丽嫔的心思之深、算计之精,也未免太可怕了。这与她往日那个徒有美貌、头脑简单的印象,简直判若两人。

但无论如何,眼前铁一般的结果是:皇上因为温宜身体不适而留心了她们母女,丽嫔也确确实实在皇上面前为她们说了话,全了她们的脸面,甚至可能因此让皇上对温宜多了几分印象。

这份情,不管丽嫔内里是出于何种精妙的算计,表面上的恩惠,她不得不承,也必须承,而且要承得漂亮。在这深宫,有时候,欠下人情,也是一种建立更紧密联系的方式。

很快,太医奉命急匆匆赶来,跪在帝妃面前,仔细为温宜公主诊了脉。

自然,回禀的结果是公主凤体并无大碍,只是小儿常见,稍有积食,或受了点微风,开了些温和安神、助消化的汤药便恭敬地退下了。

皇帝见爱女确实无甚大事,神色缓和不少,又见夜色已深,明日还有早朝,便起身,嘱咐了曹贵人几句“务必好生照看”,

又看了孙慧宁一眼,目光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或许是被“贤德”打动了的温和,便起驾回了养心殿,据说还有几分紧急政务需要处理。

皇帝的龙辇仪仗一离开启祥宫,殿内那根自接驾起就一直紧绷的弦霎时松了下来。空气中弥漫的龙涎香气似乎也淡了些。

孙慧宁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一直挺直的脊背几不可察地松弛了一点,她微不可察地吁出一口长气,一股深切的疲惫感席卷而来,她抬手,用指尖轻轻揉了揉突突直跳的太阳穴。

曹贵人抱着已然被安抚、再次熟睡的温宜,上前一步,对着孙慧宁深深一福,姿态比往日更加恭谨。

她的声音里,比往常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那里面有关切,有感谢,但更深层,是某种探究不到的、混合着警惕与权衡的“真诚”:“今夜,多谢娘娘回护之恩。

若不是娘娘洞察先机,体贴圣体,温宜只怕要受更多苦楚。嫔妾……与温宜,感激不尽。”

她极其聪明地没有多问一个字,比如为何恰好那时公主不适,为何丽嫔如此果断地留下她们,只是将感谢明明白白地摆在台面上,将猜测埋在心底。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