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骇浪之下》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悬疑灵异小说,作者“寒夜梦雪”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是张伟,一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角色。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74736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骇浪之下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0018章:追踪失败
小孙那份关键证词所带来的短暂振奋,以及资金调查组勾勒出的惊人资金轮廓,曾一度如同刺破厚重铅云缝隙的阳光,虽然微弱,却真切地照亮了专案组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道路,让连日来被挫败感和无形压力笼罩的指挥部,重新注入了一股背水一战的决绝之气。
张伟果断调整策略,将精锐力量兵分两路,一路直扑“碧水云居”别墅区这个赵义曾秘密现身的地点,另一路则紧扣那几个刚刚开启、藏匿着巨额财富和关键SD卡的银行保险箱,意图双管齐下,撕开更大的缺口。
然而,现实远比理想残酷。当这两支被寄予厚望的突击队,带着最新的线索和满腔斗志,扑向既定目标时,却仿佛一头撞在了一堵无形而又坚韧无比的橡皮墙上。希望的光芒刚刚显露,便被更浓、更深的迷雾迅速吞噬,留给专案组的,是更加沉重的挫败感和一种近乎窒息的无力感。
对“碧水云居”别墅区的秘密排查,动用了专案组所能调动的最高级别的外勤和技术资源。
老马亲自带队,抽调了最精干的便衣侦查员,化装成物业维修工、绿化养护人员、甚至快递员,对小区及周边半径一公里内的所有区域,进行了地毯式的秘密勘察。
技术组则调取了该区域近一个月内所有治安监控、交通卡口、沿街商铺私人摄像头等可能捕捉到影像的海量数据,动用最先进的人脸识别、车辆特征比对系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筛查分析。
调查组还以市局治安支队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的名义,与小区物业、保安队进行了正面接触,试图从内部人员口中套取信息。
然而,投入与产出形成了令人绝望的反差。所有努力的结果,汇总到张伟案头的,是一份份充斥着“未发现”、“已覆盖”、“无记录”字样的沮丧报告:
关键位置监控盲区:
小孙指认的、赵义当晚下车并秘密会面的那个位于小区外围的偏僻角落,经过实地反复勘验,确认恰好是周边所有公共监控探头的绝对盲区。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案发当晚,覆盖该区域及相连几条辅路的治安监控系统,竟然“巧合”地因“线路老化,急需检修”而全部处于关闭状态!
检修记录看似完整,申请、审批流程齐全,时间点卡得精准无比,让人挑不出明显的程序毛病,但这种“恰到好处”的故障,本身就充满了人为操纵的强烈嫌疑。
物业记录“完美无瑕”:
物业公司的访客登记系统、车辆进出记录、保安巡逻日志,所有纸质和电子档案都被反复核查,结果却干净得像被水洗过一样。
案发时间段内,没有任何关于赵义或其车辆(包括那辆接应的车)的登记信息,也没有任何异常访客记录。
当办案人员试图询问当晚值班保安一些细节时,对方要么表示时间久远记不清,要么回答得滴水不漏,仿佛事先经过统一的“培训”。
居民走访一无所获:
对小区内,特别是靠近那个角落的几栋别墅住户进行的谨慎走访,同样收获寥寥。被问及的居民要么表示当晚一切正常,未听到或看到任何异常;要么就以“隐私为重”为由,婉拒了更深入的交流。
整个社区呈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仿佛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从未发生过。
整个针对“碧水云居”的调查,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所有的力量都被无声无息地吸收、化解,没有激起一丝涟漪。
对手仿佛拥有“隐身”能力,完美地抹去了自己和赵义在那里出现过的所有痕迹。这种干净利落到极致的反侦查手段,让参与行动的老刑警们都感到一阵阵心惊。
另一边,对那几个银行保险箱的深入调查,也陷入了令人焦灼的僵局。
虽然保险箱内的巨额现金和贵重物品触目惊心,那张SD卡更是提供了指向海外庞大资金网络的线索,但想要顺着这些线索深挖下去,却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性和制度性障碍:
离岸迷宫难以穿透:
资金调查组集中了全省顶尖的金融分析专家,试图对SD卡内加密文件记录的那些错综复杂的离岸公司架构和资金流向进行逆向追踪和穿透。
然而,这些离岸公司往往在开曼、维京、百慕大等避税天堂注册,层层嵌套,股权结构复杂得像一座精心设计的、布满镜子的迷宫。
想要查清最终的实际控制人,需要启动极其繁琐、耗时漫长的国际司法协作程序,向多个司法管辖区发出请求,对方是否配合、配合到什么程度、需要多长时间,都是未知数。
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对于争分夺秒的专案组来说,几乎是条死胡同。
保险箱历史记录缺失:
办案人员试图通过银行内部的监控录像和详细的开启记录,来还原赵义(或其代理人)使用这些保险箱的频率、时间规律以及可能接触的人员。
然而,银行方面的回复冰冷而程式化:根据内部规定和行业惯例,保险箱区域的监控录像保存周期为30天,逾期自动覆盖清除,无法恢复。
而保险箱的开启记录,电子系统里只显示最近一次(即办案人员开启)和开户时的记录,中间的过程性记录并无留存。
这意味着,赵义在失踪前是如何往这些箱子里存放财物、是否与他人一同前来等关键信息,已经随着时间流逝而永远湮灭。
线索再次被干净利落地斩断。
仿佛有一双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眼睛,一直在背后冷冷地注视着专案组的一举一动。
每当他们即将触碰到核心线索时,这双眼睛的主人总能快人一步,精准地启动“清除”程序,或者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
这种“敌动我知”、甚至“敌预判我动”的被动局面,让张伟感到一种深沉的无力感和巨大的愤怒。对手的谨慎、专业和老辣,已经超出了普通犯罪集团的范畴,更像是一个拥有强大资源和支持的系统在运作。
更让张伟脊背发凉的是,对那个匿名威胁电话的溯源工作,也取得了极其有限、甚至可以说是反向证明其“专业性”的进展。
技侦部门耗费了大量资源,终于追踪到那张未实名手机卡最初被激活销售的便利店。
但当侦查员赶到时,店员对几天前购买此卡的人毫无印象——每天买卡的人太多,而且对方很可能进行了伪装。
更致命的是,店门口那个本可能拍到购买者相貌的监控摄像头,因其存储卡容量有限,早已循环覆盖了案发时间段的记录。
唯一的“收获”,是通过运营商后台数据,恢复了该号码的极简通讯记录,发现它在拨打专案组电话前,只与另一个同样未实名、此刻已彻底沉寂的号码有过一次不足十秒的通话。
这明显是一次性的、经过设计的单线联系,用完即弃,干净利落,不给追踪留下任何尾巴。
这种高度专业化、反侦察意识极强的通讯方式,再次将矛头指向了内部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对方似乎对专案组的技术手段、工作流程乃至内部结构都了如指掌,总能精准地掐断信息流,让自己始终隐藏在深深的迷雾之后。
连续的高强度工作,换来的却是一次次在即将触摸到真相时的功亏一篑,这种挫败感像一种无声的瘟疫,在专案组指挥部里悄然蔓延、发酵。
键盘敲击声不再那么密集,讨论声也低沉了许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疲惫、焦虑和隐隐失望的压抑气息。
有人开始忍不住在休息时低声抱怨,怀疑调查的方向是否从一开始就错了,甚至有人私下议论,对手是否真的强大到无法战胜,这根本就是一场注定失败的任务。
张伟站在那面巨大的、此刻却显得格外刺眼的线索图前,目光死死盯住代表“碧水云居”和“保险箱”的那两条刚刚被画上巨大红色叉号和问号的线条,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入骨髓的疲惫,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心理上的巨大消耗。
对手就像一个棋力远超于他、并且能随时窥看他棋盘的顶尖棋手,任凭他如何调动兵马,设计棋路,对方总能轻描淡写地一一化解,甚至反过来布下更深的陷阱。
这种智力上的被碾压感和信息上的绝对劣势,让人感到绝望。
追踪,失败了。不是他们不够努力,不够专业,而是对手太狡猾,准备太充分,背后的支撑力量太强大,而且极有可能……致命的漏洞,就出在内部!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翻腾的烦躁、疑虑和那丝几乎要破土而出的绝望感。他知道,此刻自己就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是所有人的精神支柱。如果他流露出一丝一毫的动摇,那么整个团队的士气将彻底崩溃。
他猛地转过身,目光如电,扫过指挥部里每一张写满疲惫和些许消沉的面孔,声音沉稳而有力,刻意拔高了几分,打破令人窒息的沉默:
“都打起精神来!垂头丧气像什么样子!我们是谁?我们是江东省公安厅的精锐!这点挫折就打倒我们了?!”
他走到场地中央,环视众人,语气斩钉截铁:“对手越是这样处心积虑地掩盖痕迹,越是这样干净利落地切断线索,就越说明我们逼近了他们的核心!打到了他们的七寸!他们害怕了!
所以才用这种种手段来阻挠我们、恐吓我们!一次的失败,甚至十次的失败,都代表不了最终的结果!这恰恰说明,他们已经是穷途末路,只能靠这些伎俩来拖延时间!”
“现在的局面,就像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但越是黑暗,就越说明曙光即将到来!”张伟挥动手臂,加强语气,
“从现在起,收起你们的沮丧!技侦部门,继续深挖那个匿名号码背后可能关联的所有蛛丝马迹,哪怕只有0.1%的可能,也要给我抓住!
外勤组,扩大排查范围!把对‘碧水云居’周边区域的排查时间范围扩大到前后一个月!地理范围扩大到相邻街区!我就不信,他们能抹掉所有的痕迹!资金组,加强与公安部、央行反洗钱中心以及国际刑警组织的协作!
就算过程慢得像蚂蚁啃骨头,也要一点点地把那些离岸公司的皮给我剥开,看清楚里面到底是什么魑魅魍魉!”
他的命令一如既往的坚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他那看似坚毅的眼神深处,感受到那份几乎要压垮他的巨大压力。
迷雾非但没有散去,反而变得更加浓重,前路也更加迷茫和凶险。他们都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是更加艰难的跋涉。

维C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