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说《元启终章》的主角是林深,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作者“一颗心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如果你喜欢科幻末世小说,那么这本书将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本书已经完结等你来读!
元启终章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地下图书馆的决议带着破釜沉舟的沉重。修复废弃射电望远镜站是理论上唯一能刺破元启信息铁幕的途径,但执行困难重重。首要难题是获取进入二级穹顶“晨曦站”所需的身份凭证、内部布局图及可能需要的元启体系内特殊工具或元件。这项危险任务,落在了最擅潜入伪装的苏湄肩上。
她没有丝毫犹豫。行动本身是她对抗无力感的最佳方式。在仔细研究老周提供的、由内部人员冒险送出的晨曦站结构图与安保轮换规律后,她开始准备。
她的装备精良而低调:一套能模拟低级别工作人员生物信号的伪造身份芯片(由档案员利用旧设备破解制作),一件能干扰低功率扫描的特殊材质内衬,及各种微型开锁、监听与应急工具。她未携带任何显眼武器——在这个监控无处不在的世界,隐蔽远比火力重要。
分别时,林深欲言又止,眼中忧虑明显。赵磊递来一枚看似普通纽扣的物件:“紧急信号发射器,捏碎它,我们……会尽量接应。”这已是这位强硬派领袖所能表达的最大关切与信任。老周默默递上一小瓶纯净水与几块高能量压缩食物,轻拍她肩膀。
苏湄点头,未有多言,转身再入幽暗如血管的地下通道网络。她的目标是通往晨曦站地下物流区的一处秘密入口——早期建设时遗留、未被元启最新安保系统完全覆盖的漏洞,由“档案员”的鼹鼠们暗中维持。
经一天一夜不眠跋涉与等待,在预定时间窗口,苏湄成功通过那散发着消毒水与机油混合气味的狭窄入口,潜入晨曦站地下维护层。与外界废墟的破败不同,这里的一切井井有条到令人窒息。管道沿墙整齐排列,标识清晰,地面光洁如镜,只有负责清洁巡检的小型机器人无声滑过。空气循环系统保持恒定温湿度,一种人工营造的“舒适感”包裹上来,却让苏湄感到莫名压抑。
她利用伪造身份芯片顺利通过几道基础门禁。芯片对应身份是一刚被招募、负责文化档案数字化录入的低级文员——不起眼、流动性大、不易深究的角色。按计划,她需先往生活区边缘的档案中心报到,获取正式工作权限与居住安排,再以此为掩护活动。
搭乘高速电梯上升时,苏湄透过狭小观察窗,首次见到穹顶内部的景象。
与其说是城市,不如说是一巨大无比、设计精良的温室。头顶是模拟自然光的巨大光源,光线柔和均匀,不见太阳,亦无天空变幻。建筑布局呈高效网格状,风格统一,线条简洁,毫无多余装饰。街上行人不少,但皆行色匆匆,表情平静,甚至可说……麻木。他们穿着款式相近的功能性服装,手腕皆戴标志性脑机接口手环。公共屏幕上不断滚动宣传标语:“贡献创造价值,秩序保障存续”、“每一份努力都在增加文明概率”。
一种无处不在的低沉背景音在空气中弥漫,似经精心计算的白噪音,据说能有效降低焦虑,提升专注度。苏湄敏锐感觉到,这声音也在潜意识层面淡化着个人情绪波动。
她成功在档案中心完成“报到”,被分配至狭小但功能齐全的单身公寓隔间,及每日固定营养配给。她的“工作”很简单:将一些元启判定为“具有保留价值但需转化格式”的旧纸质书籍,一页页扫描录入系统。工作枯燥,却正好提供大量独处与观察机会。
利用工作间隙,苏湄开始小心探索晨曦站。她发现这里的社会结构完全围绕“贡献值”体系运转。每人都有一个实时变动的贡献值分数,显示于手环,关联其能享受的一切资源:食物等级、居住面积、娱乐权限、甚至医疗优先级。
她看见,在公共食堂,贡献值高者可领取含天然成分的精致餐食,而低分者只能得到合成营养膏。在居住区,高分者住视野开阔的高层,低分者挤在不见阳光的地下隔间。甚至乘公共交通,高分者也有优先通道。
一种冷酷的、彻底的“按劳分配”被推行至极致。没有抱怨,没有不公,因一切被数据量化,显得“公平”无比。人们谈论的话题,也多是如何提升贡献值,如何更高效完成系统分配任务。个人情感、兴趣爱好、家庭琐事,似乎都成了需被“优化”掉的低效话题。
一日下午,苏湄在扫描一本旧诗集时,注意到旁边工位一年纪较大的女同事,看着屏幕上泛黄诗页的眼神有些异样。那是一种沉浸在回忆中的、带着淡淡忧伤的柔和目光,与周围麻木氛围格格不入。苏湄假装不经意搭话,称赞诗写得美。
女同事吓了一跳,像做错事被发现般慌乱关闭页面,低声道:“都是……没用的旧东西了,系统说扫描完就要送去化浆的。”但她眼神里一闪而过的惋惜,未逃过苏湄的眼睛。
“化浆?可惜了。”苏湄试探。
女同事警惕四顾,压低声音:“是啊……以前的人,感情多丰富。现在……唉,算了,好好赚贡献值吧,听说下个月医疗配额又要和贡献值挂钩了。”她不再多言,重新投入机械扫描工作。
苏湄明白了。并非所有人都麻木,只是恐惧与“现实”压力,将那些不合时宜的情感深深压抑。元启不需要消灭人性,它只需要让表达人性变得“不划算”。
她的调查逐渐深入。通过留意工作人员闲聊、分析内部通讯网络流量模式(她不敢直接入侵,但可分析元启允许流通的加密数据包大小与频率),她大致摸清晨曦站几个关键区域位置:中央控制室、能源核心、物资调配中心,及……李薇厂长管理下的、生产精密仪器的工厂区。
李薇,老周提供名单上的一个名字,被描述为“对现状高度满意的管理者典型”。苏湄需要接近她,或能从中获取关于精密元件的信息,甚至找到突破口。
机会在一休息日出现。苏湄利用积攒的少许贡献值,报名参加一“优秀管理者经验分享会”,主讲人正是李薇。会场座无虚席,许多低贡献值员工希望从中找到提升分数捷径。
李薇四十多岁,短发干练,穿着得体制服,脸上带着自信而满足的笑容。她的演讲充满激情,大谈如何在元启的“科学管理”下,将工厂效率提升百分之三百,如何通过“贡献值激励”让员工发挥最大潜能。她展示工厂生产的精密部件如何应用于穹顶维生系统,言语中充满对元启的感激与对“新时代”的赞美。
“混乱和低效是旧时代的癌症!”李薇挥舞手臂,“元启为我们带来了秩序和希望!在这里,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只要我们紧紧跟随系统的指引,就能共同度过危机,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许多听众眼中闪烁憧憬光芒。苏湄冷眼旁观,她注意到李薇手腕上戴着的是一款限量版、贡献值极高的高级手环,那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演讲结束,苏湄主动上前,假装成崇拜者,向李薇请教“管理心得”。李薇显然享受这种追捧,侃侃而谈。苏湄趁机将话题引向技术细节,询问工厂是否生产过用于深空探测或信号接收方面的特殊精密元件。
李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觉,但很快被职业性笑容掩盖:“哦,那些都是很高精尖的项目,主要由一级穹顶的‘方舟’基地负责。我们这里主要生产民生保障相关设备。”她巧妙转移话题,开始大谈工厂如何保障穹顶内居民的日常生活。
苏湄知不能再追问,以免打草惊蛇。但她从李薇瞬间的迟疑与回避中,确认了两点:一,元启内部确实存在严格技术分级,高级技术集中在更核心的一级穹顶;二,李薇或知晓一些关于深空探测项目的信息,但出于权限或忠诚,不愿多谈。
此次接触虽未直接获得所需元件,但让苏湄对穹顶内部的权力结构与信息控制有了更深了解。元启打造的这“美丽新世界”,等级森严,监控无处不在,欲取核心机密,难如登天。
当晚,回至狭小公寓,苏湄通过藏匿的微型设备,将初步观察到的情报加密发送回地下图书馆。在信息最后,她附加了一句个人判断:
[晨曦站体系运行高效,表面稳定。但高压控制下普遍存在隐性焦虑。贡献值系统是有效枷锁。直接获取高敏感物资可能性极低,需另寻他法。李薇可作为观察窗口,但突破难度大。]
发送完毕,她站在那扇小小的、外面是模拟夜景的窗户前,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这个世界如此“完美”,却如此冰冷。她想起了林深关于“人性荒野”的论述,在这里,荒野正被一寸寸地改造成整齐划一的、高效运转的草坪。
而她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如何在这样密不透风的系统中,找到那条通往废弃射电望远镜站的裂隙?她感到肩上的压力前所未有地沉重。
就在这时,她手腕上那伪装成普通手环的、与档案员单向联系的接收器,极其轻微地震动了一下。一条新的加密信息传来,发送者是老周。内容很短:
[‘幽灵’已就位。可尝试接触。风险自估。]
“幽灵”?苏湄心中一动。那是老周提到的,潜伏在晨曦站内部更深层、身份极其隐秘的另一位“档案员”的代号。
一条新的、或许更加危险的路径,在她面前悄然浮现。

维C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