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玉殒香沉
昭德三年,暮春。
掖庭的残花尚在枝头挣扎,风里已带了夏初的潮气,卷着太医署昼夜不熄的药炉味,弥漫在宫墙夹道之间,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龙影卫指挥同知封凌焱站在内务审验署的后殿院中,天色未明,檐下的气死风灯将他挺拔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他面前,一块白布覆盖着一具纤瘦的尸身——那是阿霏。
“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封凌焱的声音不高,却像冰凌敲在青石板上,清晰刺骨。
一名龙影卫校尉躬身回道:“回大人,是昨夜三更。在凝香宫后身一口废弃的井里。发现时,人已经凉透了。”
封凌焱眼神微眯。凝香宫后身,杜妃的地界。死的是杜妃的贴身婢女阿霏。时机,就在龙影卫开始彻查皇后病源,风声鹤唳之时。太过巧合,巧合得像是精心算计好的献祭。
他示意仵作上前。
白布掀开,露出阿霏苍白却异常平静的脸。她穿着寻常的宫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仿佛只是睡着了。若非颈间那道深紫色的、几乎勒断颈骨的勒痕,任谁也看不出她是自缢而亡。
老仵作验得极其仔细,半晌,他直起身,眉头紧锁,对封凌焱缓缓摇头:
“大人,确是自缢。颈间只有一道索痕,受力角度、深浅均符合。指缝干净,周身无搏斗伤痕。而且……”老仵作顿了顿,声音更低,“她死前似乎服用过少量宁神药物,神色安详,并非挣扎恐惧之状。这……不像是被迫,倒像是……心甘情愿。”
心甘情愿。
这四个字像重锤,砸在封凌焱心上。一个宫女,若非有天大的隐秘和绝对的忠诚,何以如此平静地赴死?她这一死,就像一把最锋利的剪刀,咔嚓一声,将可能通向杜妃、甚至通向杜家的所有线索,齐根剪断。
殿内寂静,只闻窗外风声。封凌焱的目光落在阿霏紧握的右手上。他俯身,轻轻掰开她冰冷僵硬的手指——掌心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她什么都没留下。没有遗书,没有证物,甚至连一丝挣扎的痕迹都吝于给予。她用最彻底的沉默,守护了她誓死效忠的秘密。
就在这时,一名属下匆匆入内,低声禀报:“大人,宫外开始有流言传出……”
“说什么?”
“说……说龙影卫逼供无度,屈打成招,杜妃娘娘身边忠心的婢女不堪受辱,含冤自尽,以死明志……”
封凌焱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好快的动作!人刚死,舆论的刀子就已经从宫外递了进来。这不仅是切断线索,更是反手将了一军,将“残暴逼供”的污水泼向了龙影卫和他这个主审官。杜家,果然没有坐视。
他挥退仵作和旁人,独自站在阿霏的尸身前。殿内只剩下那具冰冷的躯体和他沉重的呼吸。
线索似乎真的断了。阿霏一死,皇后病倒前经手香料、食物的直接责任人没了。再查下去,除非能找到新的、铁一般的物证,否则只会陷入杜家营造的“忠仆蒙冤”的悲情叙事里,徒惹一身腥。
但封凌焱不信。他不信一个活生生的人,能如此彻底地抹去所有痕迹。阿霏的死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寻常!这恰恰证明,皇后病倒的背后,一定藏着绝不能见光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值得用一条人命来掩盖。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阿霏平静的脸,最终落在她极其干净、甚至显得有些刻板的衣领和袖口上。
(封凌焱的破局思路:转向物证和更隐秘的线索)
“传令,”他转身,声音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与决断,“第一,彻底搜查阿霏在宫女住所的所有遗物,一片纸、一根线都不许放过。第二,秘密提审所有与阿霏有过接触的低等杂役、甚至……负责收敛尸身的宦官。不要用刑,只问细节,尤其是她死前最后几日的言行、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东西。第三,将皇后病倒前后,凝香宫所有物资出入记录,尤其是香料、药材、食材,与内务府存档进行比对,我要知道有没有对不上的账!”
他不信人能凭空消失所有痕迹。只要她行动过,就必然会在物质世界留下印记。阿霏用死亡堵住了活人的嘴,但那些不会说话的物件、那些被忽略的日常细节,或许会开口说出真相。
“另外,”他补充道,眼神锐利,“将杜家开始散布流言的消息,原封不动,呈报陛下。”
他要知道,陛下对杜家这番“舆论反击”,会是什么态度。这,或许比阿霏之死本身,更能揭示棋局的走向。
封凌焱最后看了一眼阿霏,亲手将白布为她盖上。
玉已碎,香已沉。但这场由死亡开启的棋局,才刚刚走到中盘。他嗅到的,不再是简单的阴谋,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弥漫着血腥味的权斗风暴。

维C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