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自从那通深夜电话之后,他们之间似乎有些不一样了,林如雪感觉到有一种微妙的变化在悄然发生。它并非源于墨染——他依旧恪守着委托人的本分,沟通高效、要求严苛,仿佛那晚流露的脆弱与坦诚只是月光下的一个错觉,如梦似幻。但是变化,发生在林如雪自己的心里。

那份被她强行压制在心底深处、如同被深埋在地下的种子一般的情感,已经被她硬生生地归类为“过往云烟”,但是那是一段早已被岁月尘封的记忆,似乎与她现在的生活毫无关系。

然而,不知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份情感却突然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清泉,原本干涸的心田瞬间变得滋润起来,那颗被深埋的种子也开始蠢蠢欲动,仿佛在黑暗中嗅到了一丝阳光的味道。

这股情感的涌动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她几乎无法再继续忽视它的存在。它就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不断地撞击着笼子的栏杆,发出阵阵低吼,似乎在抗议着被束缚的命运。阅读案件资料时,她会不自觉地分析他当年做出那个决定时,背后可能承受的经济与家庭压力和付出的勇气;在与他团队开会时,她敏锐地捕捉到他偶尔流露出的一丝疲惫,心底会掠过一丝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心疼。

她开始更加努力地工作,几乎是以一种执拗的姿态投入这个案子。她带领团队梳理了数以千计的邮件和文件,走访了数位行业内的技术专家,以后辈人的身份向他们请教,从而构建出的法律逻辑链条严谨的几乎无懈可击。她需要用专业的成果来证明自己,证明她接下这个案子纯粹是基于能力,而绝非任何私心;同时她也似乎想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来填满所有可能滋生杂念的缝隙。

然而,无论她如何努力地用理智去筑起一道坚固的堤坝,试图阻挡那些汹涌澎湃的情感和思绪,但这道堤坝却总是在她最不经意的时候,被细节的洪流无情地冲刷着。这些细节可能是他的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个眼神,它们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涓涓细流一般,悄然渗透进林如雪的内心深处,逐渐侵蚀着她的理智。

但这一次,因为某个技术细节的认定问题,双方团队争执不下,会议陷入僵局。林如雪据理力争,引经据典,对面墨染的法务总监却坚持己见,气氛有些剑拔弩张之感。

此时,一直沉默的墨染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听林律师的。”

就这如此简单的五个字,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法务总监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明白了,墨总。”

林如雪的心跳在那一瞬间仿佛失去了控制一般,突然加速起来。这并不是因为她与墨总之间存在着某种私人关系而导致的偏袒,而是完全基于对她专业判断的绝对信任。

这种信任是如此的纯粹和坚定,以至于它所带来的冲击力远远超过了任何刻意的维护。林如雪不禁感到一阵感动,同时也意识到这份信任的分量有多重。

她迅速垂下眼帘,想要掩饰住眼眸中那一闪而过的波澜,但她的内心却无法平静。尽管表面上她保持着冷静和镇定,只是淡淡地回应道:“谢谢墨总的信任,我们会进一步完善证据。”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话语背后,林如雪的思绪却早已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一般翻腾不止。她深知这份信任不仅是对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整个团队努力的肯定,或许会存在一些私人情感。

另一次,她因为连续加班,在一次视频会议中声音略显沙哑。会议结束时,墨染单独留下了她线上沟通了几句案情的后续,公事谈完,他似乎无意地问了一句:“林律师,注意休息。这个案子周期长,不必急于一时。”

关切藏在公事化的外壳下,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让她连拒绝都觉得小题大做。她只能公事化地回应:“谢谢墨总关心,我会安排好。”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宛如一颗颗轻盈的石子,被轻轻地投入她那平静的心湖之中。石子入水,激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地向外扩散开来,仿佛永无止境。

她凝视着这一圈圈的涟漪,心中的波澜也随之荡漾。这些涟漪所带来的影响,让她逐渐清晰地认识到一个事实:那条她一直努力想要划清的界限,那条将她与委托人分隔开来的明确界限,正在从内部悄然发生变化。

这条界限原本是如此坚固,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将她与委托人的关系牢牢地限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然而,如今这道界限却像是被岁月侵蚀的城墙,逐渐变得模糊不清,脆弱不堪。

案子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林如雪团队准备的一份关键证据得到了海外法院的初步采纳。墨染提出,由他做东,邀请整个项目团队聚餐庆祝。

聚餐选在一家颇有格调的私房菜馆。脱离了会议室冰冷的灯光和投影仪,氛围轻松了许多。墨染褪去了商界精英的冷硬外壳,表现得谦和而周到,亲自为团队成员敬酒,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他谈笑风生,能巧妙地引导话题,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连团队里最年轻的助理律师都能和他轻松聊上几句。

林如雪坐在他对面,看着他游刃有余的模样,有些恍惚。这似乎是她从未认识过的墨染的一面——成熟、稳重、富有魅力,懂得收放自如。他不再是那个需要用冷漠来伪装自己的少年,也不再是那个在电话里流露出疲惫和悔意的男人。他完美地扮演着一个慷慨、体贴的雇主角色。

然而,就在她低头抿了一口果汁的瞬间,抬眼却恰好撞上他的目光。他正听着旁边一位工程师说话,嘴角带着浅笑,但目光却越过众人,落在了她身上。那眼神很深,里面没有刚才应对众人的圆融,只有一片沉静的、专注的,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的墨色。

仅仅一秒,他便自然地移开了视线,仿佛刚才那一眼只是她的错觉。

林如雪握着杯子的指尖微微收紧。那种被他目光穿透的感觉,让她心底警铃大作。她意识到,自己筑起的心理防线,在他这种不经意的、却又无比精准的“越界”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聚餐结束时,夜色已深。同事们互相道别,陆续打车离开。如雪站在路边,正准备用手机叫车,墨染的车悄无声息地滑到她身边。

车窗降下,他看着她:“我送你。”

“不用了墨总,我打车很方便。”林如雪下意识地拒绝。

“顺路。”他语气平静,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笃定,“这个时间,这边不好打车。上车吧,林律师。”

他再次用那个公事化的称呼,却做着打破界限的事情。晚风吹拂,带着初夏的微凉,如雪看着他那双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深邃的眼睛,发现自己找不到一个不显得刻意的拒绝理由。

沉默了几秒,她拉开车门,坐进了副驾驶。

车内空间密闭,他身上淡淡的、清冽的雪松气息若有若无地萦绕过来。两人一时无话。电台里流淌着舒缓的爵士乐,更衬得车厢内一片寂静。

“今天,辛苦了。”最终还是墨染先开了口,声音在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格外低沉。

“分内之事。”林如雪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霓虹,语气平淡。

又是一阵沉默。

“如雪。”他忽然唤了她的名字,不再是疏离的“林律师”。

林如雪的心猛地一跳,转过头看他。他目视前方,专注地开着车,侧脸轮廓在明明灭灭的路灯光影中显得有些不真实。

“我们之间,”他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除了委托人和律师,除了老同学,是不是……还能有点别的?”

他的目光并未落在她身上。然而,那微微紧绷的下颌线却如同一个被压抑的秘密,悄然泄露了他内心深处的一丝紧张。

林如雪感觉自己的呼吸窒住了。她预感到他会有所行动,却没料到他会如此直接。她张了张嘴,想用惯常的冷静和疏离将他推开,想说“墨总,这样不合适”,或者“我们现在的关系就很好”。

然而,那些话却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扼住了喉咙一般,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从口中吐出。它们就像被囚禁在喉咙深处的囚徒,挣扎着想要逃脱束缚,却始终无法冲破那道无形的枷锁。

七年前的拒绝,七年的空白,重逢后的试探,工作中的默契,深夜的坦白……无数画面在她脑海中飞速闪过。她清楚地知道,有些东西,早已不同了。她筑起的围墙,在他一次次看似无意、实则用心的“越界”下,已经摇摇欲坠。

她看着他紧握方向盘的、骨节分明的手,想起这双手曾经在篮球场上运球如风,也曾在资料上签下决定亿万资金流向的名字。

车厢内,只有音乐在流淌,和彼此压抑的呼吸声。

良久,林如雪才听到自己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响在寂静的车厢里:

“墨染,你想要什么?”

她没有回答,而是将问题抛了回去。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意味着她不再满足于维持表面的和平,意味着她允许,甚至期待他更进一步的表态。

墨染握着方向盘的手,几乎缓慢地收紧了一下。他缓缓将车停靠在路边划线的停车位里,然后,终于转过头,深深地看向她。

窗外城市的灯火映照在他眼底,像是落入了碎星,明亮而灼热。

“我想要一个机会,”他看着她,目光坦诚而专注,带着破釜沉舟般的决心,“一个重新认识你,也让重新你认识我的机会。不是基于过去的记忆,也不是基于现在的身份,只是……墨染和如雪。”

就在这一刹那间,那原本看似坚不可摧的界限,就如同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猛然撞击一般,瞬间土崩瓦解,化为了无数碎片,飘散在空气之中。

林如雪迎着他的目光,心脏在胸腔里狂跳,那声音大得几乎要震碎她的耳膜。她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男人,看着他眼中那份不容忽视的认真和期待,还有那深藏其下的一丝……不安。

她沉默了许久,久到墨染眼底的光芒几乎要开始黯淡下去。

然后,她微微吸了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好。”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