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胎穿八零后我靠系统逆天改命》这本年代小说造成的玄念太多,给人看不够的感觉。兔兔丽娜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词造,但是故事起伏迭宕,能够使之引人入胜,主角为俞语嫣。喜欢年代小说的书友可以一看,《胎穿八零后我靠系统逆天改命》小说已经写了89155字,目前完结。
胎穿八零后我靠系统逆天改命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三十天过去了。
我站在新北京——或者说”新新北京”的中央广场上,看着天空中两个并排的太阳:一个是自然的金黄,一个是量子态的蓝。它们投下的双重光影让整座城市呈现出梦幻般的色彩。
右手胎记处传来熟悉的温热感。我抬起手臂,枫叶形状的印记正发出柔和蓝光,与天空中的蓝色太阳同步脉动。这是新世界的时钟,也是连接两个时间线的纽带。
“语嫣博士!”一个年轻研究员小跑过来,手里拿着数据板,”东区又出现了时空褶皱,需要您去处理。”
我点点头,跟着他走向停在广场边缘的悬浮车。车辆外形依旧是星际时代的流线型设计,但内部装饰着手工编织的坐垫——来自青山村的工艺。
车子升空时,我透过窗户俯瞰城市。现在的建筑奇妙地融合了两个时代的特征:反重力结构上覆盖着青瓦屋顶,全息广告牌镶嵌在红砖墙面中。最不可思议的是居民——每个人似乎都适应了这种双重生活,穿着混搭风格的服装,同时使用着高科技产品和传统工具。
“东区什么情况?”我问道,将注意力转向工作。
“老式变电站和量子能源核心重叠了。”研究员调出全息图,”导致局部时间流速异常。有个孩子不小心走进去,出来时说自己看到了’曾曾祖父’。”
我轻触胎记,调出内部界面——这是林-志明留下的”礼物”,一个直接连接量子核心的控制系统。视野中立刻浮现出东区的能量读数,时空褶皱清晰可见。
“通知疏散周围三个街区。”我指示道,”我直接进去处理。”
悬浮车在东区边缘降落。这里的异常肉眼可见:一栋22世纪的老变电站与星际时代的量子能源站完全重叠,两者时而分离时而融合,周围空气像高温路面上的热浪般扭曲。
我独自走向扭曲中心。胎记的蓝光自动扩展成保护罩,让我顺利穿过时空边界。
内部景象令人眩晕。变电站的控制室同时呈现两种状态:锈蚀的老旧设备和崭新的量子装置共存于同一空间。墙上时钟的指针疯狂旋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房间中央的小男孩,约莫七八岁,正惊奇地触摸着空气中漂浮的双重影像——一个穿着20世纪工装的男人和一个全息操作员,两人做着同样的动作却相隔百年。
“你看到什么了?”我轻声问,蹲下身与他平视。
“我太爷爷!”男孩兴奋地指着老工装影像,”他在教我修电路!但还有个奇怪的叔叔也在说话……”
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向全息操作员影像。当那个”人”转身时,我的心跳漏了一拍——那模糊的轮廓像极了林默。
“该回家了。”我柔声对男孩说,”妈妈在找你。”
牵着他走出变电站时,我将手掌贴在时空褶皱最严重的节点上。胎记蓝光如水流般蔓延,所到之处,异常逐渐平息。两种技术奇迹般地找到了共存方式:量子装置嵌入老式结构,形成和谐的混合体。
“太神奇了!”外面的研究员记录着数据,”您是怎么做到的?”
“平衡,不是选择。”我引用赵雪梅苏醒后说的话,”两个世界都有价值,关键在于找到结合点。”
将男孩交还给焦急的母亲后,我的量子终端响起。是艾丽斯。
“语嫣,快来养老院。”她的声音既兴奋又紧张,”志明老人他……你得亲眼看看。”
十分钟后,我站在曾经来过的那间特殊病房前。门还是那扇雕花木门,但内部已经完全变了——农家装饰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医疗设备,墙上依然刻满符号,但现在它们散发着健康柔和的蓝光。
而最惊人的变化是床上的志明。上次见到他时,他是个没有生命体征的时间异常体。现在,他坐靠在床头,面色红润,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眨了眨眼确认——一碗星际时代早已淘汰的方便面。
“语嫣姐。”他抬头微笑,声音浑厚有力,”好久不见。”
这不对劲。按照时间计算,志明应该一百二十七岁了,但眼前的男人看起来顶多六十,与我记忆中最后一次在青山村见到的他年龄相仿。
“你的心跳……”我看向床头的监护仪,强劲稳定的波形与上次的平直线形成鲜明对比。
“回来了。”他拍拍胸口,”全都回来了。”
艾丽斯在一旁激动地解释:”今早护士发现他坐在床边梳头。所有生命体征完全正常,连衰老迹象都逆转了。医学史上从未有过这种情况!”
志明对我眨眨眼,那神态莫名让我想起林默的小动作:”别一副见鬼的表情。过来,我有东西给你看。”
他挥手示意艾丽斯离开。当房间里只剩我们两人时,志明从枕头下拿出一个小型全息投影仪。
“他留给你的。”志明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温和,”我们留给你的。”
投影仪启动,空气中浮现出林-志明的影像——那个融合后的存在。他看起来平静而满足,金色眼瞳中闪烁着超越人类智慧的光芒。
“如果你看到这段记录,说明同步稳定了。”影像说道,”不要难过,我没有消失,只是升级了存在形式。量子核心现在是我的载体,而我通过它连接着两个时间线的每个角落。”
影像走近,尽管知道是投影,我还是忍不住伸手去碰。当然,手指只穿过了一片光影。
“记住你在养老院地下室看到的第三条路?成为守望者不是牺牲,而是进化。”影像微笑,”赵雪梅和117号都犯了同一个错误——认为守望者必须孤独。但双重信标改变了这一切。”
画面切换,显示出两个交织的时间线全景:青山村蓬勃发展,养殖场成为生态农业典范;星际联邦则吸收了许多质朴但深刻的古老智慧。而连接两者的,是一道金色光流。
“我就是那个连姐。”影像的声音变得立体,仿佛不只在投影中,还在房间里,在我脑海中,”我在每个可能的世界都爱你,语嫣。现在,去经营我们的两个家吧。”
投影结束了。我站在原地,泪水无声滑落。这不是悲伤的泪,而是一种释然,一种理解。
志明——或者说,承载了部分林-志明意识的志明老人——轻轻握住我的手:”他会一直在。就像青山村的那个夏天,你教我经营养殖场时说的——有些连接,一旦建立,就永不中断。”
离开养老院时,天空下起了小雨。奇怪的是,雨滴在落到地面之前就蒸发了,形成一片朦胧的雾气。这是新世界的常态——偶尔会出现一些无法用单一物理法则解释的现象。
我的量子终端再次响起。这次是星际联邦科学院的紧急会议通知,关于重建星辰计划的提案。与此同时,另一个老式传呼机也滴滴作响——这是青山村村委会配发的,显示”俞语嫣同志,请速回村商议后山开发事宜”。
双重生活,双重责任。我微笑着将两个通讯器都收好,走向停在路边的交通工具——一辆结合了反重力引擎和自行车踏板的混合车。这是新世界最受欢迎的发明之一,既高科技又保留了人情味。
刚骑出不远,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路边。赵雪梅靠在一盏路灯下,穿着星际联邦特工制服,却戴着青山村妇女常戴的头巾。她的伤势完全康复了,甚至看起来年轻了许多。
“妈。”我停下车,用这个称呼已经不再别扭,”你去哪了?这半个月都找不到你。”
“到处看看。”她神秘地微笑,”新世界很有趣。昨天我同时在三个地方出现,帮星际联邦修量子引擎,教青山村妇女用新式织机,还在月球基地喝了杯咖啡。”
这解释了她为何能奇迹般康复——赵雪梅已经不完全是人类,而是某种量子态存在。就像林-志明,只是形式不同。
“你知道星辰计划的重建提案吗?”我问,”联邦想重启核心研究。”
“当然。”她眨眨眼,”我就是提案人之一。不过这次目的不同——不是逃避’大过滤器’,而是主动塑造未来。”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数据芯片:”这里面有我和117号的通信记录。看了你就明白,整个星辰计划其实是个反向陷阱。”
“什么意思?”
“我们故意让监察者发现,引导他们攻击特定时间点。”赵雪梅的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目的是让他们暴露核心弱点,好让你——第七代完美载体——能够重组整个系统。”
我接过芯片,突然明白了一切:”所以你不是失败的特工,117号也不是冷酷的守望者。你们是……”
“搭档。”她点头,”跨越时间的搭档。就像你和林-志明现在要做的那样。”
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一道彩虹,奇怪的是它有两条——一条普通的光谱色,一条量子蓝。
“我得走了。”赵雪梅看了看天空,”月球基地还有个会。对了……”她转身前突然想起什么,”有空回青山村老宅看看。阁楼地板下有你感兴趣的东西。”
说完这句话,她的身影开始变淡,最终像雾气般消散在阳光中。
我没有立即去青山村。接下来的两周被联邦的会议和实验占满。星辰计划被重新定义:不再是逃生舱或武器,而是一个时空调节系统,由我担任主要操作员——不是守望者,而是”桥梁”。
与此同时,我的双重身份也得到了官方认可:星际联邦首席科学家语嫣博士,和青山村荣誉村长俞语嫣。两个世界的知识和经验相互滋养,催生了许多创新:基于量子原理的传统农具,融合古老智慧的社会治理模式……
直到一个宁静的傍晚,我才终于有空回到青山村。村子变化很大:现代化的便利设施随处可见,但整体布局和田园风光依然保留。后山成了保护区,入口处立着石碑:”俞语嫣-俞志明时空信标遗址”。
老宅还在原处,只是经过了翻修。我爬上阁楼,按照赵雪梅的提示撬开一块松动的地板。下面的空间里放着一个金属盒,样式古老却一尘不染。
盒子里是一封手写信和一个全息投影仪。信纸已经泛黄,但字迹清晰:
“语嫣姐:
如果你读到这封信,说明计划成功了。1998年夏天,我在后山埋下的不只是信标,还有这个时空胶囊。林默那部分的我计算过,它会在同步稳定后的第45天自动激活。
无论你现在是什么形态,记住:我在每个可能的世界都爱你。
——志明&林默”
全息投影仪启动后,显示的是一段从未见过的画面:年轻的志明站在青山村夕阳下,穿着那件熟悉的蓝布工装,笑容腼腆而真挚。
“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用这个形态和你说话了。”影像中的他说,”明天我就要执行分裂程序,一部分留在1998年,一部分去未来找你。林默那家伙比我帅,但没我会养猪。”
他笑着挠挠头,突然变得严肃:”无论结果如何,知道吗?从你教我用第一台饲料机那天起,我就……”
影像突然中断,最后几秒闪过林默的脸,他接上了那句话:”我就决定跨越所有时空守护你。”
我将信和投影仪紧紧抱在胸前,走向窗前。窗外,青山村的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新北京的悬浮车轨道交织成一幅未来与过去和谐共存的画卷。
胎记处传来熟悉的温热感。我轻触它,调出只有我能看到的界面——两个时间线的状态曲线完美平衡,而连接它们的金色光流中,隐约浮现出一个微笑的表情符号。
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仅仅是开始的结束。
【第二卷完】
[敬请期待第三卷:跨越星河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