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精选的一篇传统玄幻小说《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司徒博彦,作者好二赖,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这本传统玄幻小说目前连载,更新了98795字。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上回说到,新年伊始,襄公召诸卿商议,扩增柒仟门官,并原有三仟,脱产农工,专事于兵,甲胄兵戈,配备周全,期望得以精尖,脱颖而出,雄于三军;另遣太宰孔仲尼出游,拜访周室,求盟晋文公,重赂秦穆公,结暗盟而待良机;晋文公引为帮手,遣教官教授车阵强军术,宋国亦遣人出使吴国,协助晋吴联盟,共同抗楚;另外遣行商,提前查探睢泗彭城之间,欲有事于淮夷诸国。
公元前636年,宋国无战事,积聚财富,休养民生,通商往来,繁荣手工,多出新技,招募庶民,训练士卒,太宰出游,联盟晋秦,各具有司,各司其职。
公元前635年,晋助秦灭鄀国,“诡诈奇谋”,打败楚国并俘获斗克和屈御寇,秦楚兵戈再起。卫国复灭邢国,卫文公卫燬薨,成公即位;卫成公,鲁僖公,莒国大夫三方于鲁国洮地定立盟约,共同防齐。
其年,宋国无战事,孟渚泽处,农庄有成,门官有成,日常操练于此,万人之众,杂以车兵、甲士和骑军,配备剑、戈、弓、矛、盾、革甲、皮靴等,演练合成,由墨翟及少司马主之,百工有所新出,优先用之;日常三军,置于商丘,受训于晋之教官,加强队列前进、丰富车甲战阵和操练阵徒配合作战,大司马公孙固主之。
宋晋使者至吴,有以约谈,三者结盟。晋仿宋国,教授车阵,吴军始强;宋国遣人,学习吴国水战,购买战舟,聘请教官,初设船坞,操练于彭城;彭城外城扩建完毕,增强城防,增设部分坊业于内城,便利淮泗财货往来,并辅助城防建设,另外象军有成,操练于此,公子王臣主之。
左师目夷及司徒公子麟主国内民政,繁殖牲畜,施用农肥,增发农具,加速开荒,梳理庶民,相地征赋,富国裕民;百工坊业,设工正管辖,百工学院一旦新出技艺,迅速生产,全面推广。
司寇所属商人,听令墨翟,以宋国漆器皮革等物,往来贸易周边诸国,以得其奴。郑陈蔡卫鲁,诸国公卿,因宋国器美而纷纷以奴贸易,更有甚者,掳掠庶民,以为奴隶,强而易之。为免资敌,大多皆为老弱病残,无能成兵。墨翟来者不拒,运返回国,用于农渔牧工诸业,尽得其用;至于吴越之地,诸卿猎于山林,以山之野民,易宋之财物,历时三年,累计约得奴隶伍万余人,充于各行,助力发展。
至于百工学院,成立至今,已满二年,初时所出技艺,用于农工商业,加速各业产出,以利积攒国富;到得中期,储备用尽,不能立出,其速暂缓,乃复赴各业,临前线而发问题,思谋新技。及至太宰孔仲尼游晋秦而返,言及秦晋马匹之优及秦青铜之利,乃召回专人,研究青铜与恶金之技。
青铜,商之专长。宋承商而来,本就擅长青铜,闻秦剑优良,辗转购得,观察比较:长短、方正、形制、锋锐、韧性、身槽及覆膜等;分析研究,以材料、配方、工艺、温度、造型等反推,以明其理,历时月余,略有所得,然配方及面膜之物质不可得,进度阻滞,无得大用。
研习期间,或有人献天降陨铁,墨翟请于襄公,研制武器,以商传工艺,终得铁刃铜钺数件,优于原青铜器,遂得合金灵感而转研配方,然陨铁材质富含及多寡仍未明,人工治铁,也不可得,众人搔首无措;
有得一日,公子王臣自彭城反,携吴国宝剑,礼献襄公。观得其剑,剑身较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尖锐,剑身有精美菱形暗格纹、剑首同心圆,复合剑体,脊部呈红黄色,刃部呈黄白色,有人名为“双色剑”。
墨翟请教公子王臣而得其内情,遂遣人赴吴,重金礼聘其匠人,学得工艺,购得南方铜铁,于百工学院内,分组试制,积千累万次,终得青铜剑之铜锡最佳配方,得以复现秦青铜剑,然其剑面覆膜仍未能解。
墨翟请襄公、左师目夷和大司马公孙固亲至,验收成品,先行试制,门官军备,待得其后,研再有得,乃更替全军。
以此契机,墨家学子,转研恶金,期望改进铁制兵戈。得双色剑工艺相助,最初有所进展,然工艺缺陷,终未攻克,难以军用。遂罢,退而求次,精研农具制作效率,以利农耕;另外,此番铜铁合金研究,对城防器具和弓簇部件改进,助益极大,得以新出云梯、连弩车、转射机、藉车等城战器械,着百工赶制储备,以待不时。
公元前634年,因卫鲁莒三国结盟而防齐。齐怒而攻鲁,齐孝公亲率,寇鲁北境。鲁遣使请盟于楚,以为援;另遣使展喜慰劳齐军。展喜以齐鲁祖共辅周室及盟誓“世世子孙无相害”而谏言齐孝公。齐孝公患鲁卫盟,又忧国内局势不稳而撤兵。
同展喜北上,鲁公子遂与臧文仲,南下使楚,言说盟楚而伐宋齐。楚因近年宋晋亲近而允之,以令尹子玉、司马子西率军而攻宋齐。先围宋缗邑,宋请援于晋,晋尚未及,楚解围自去,后克齐穀邑,置齐公子姜雍而班师。
斯年,夔国不祭祀祖先祝融与芈鬻熊,楚王谴责,夔国不服,楚令尹成得臣遂攻夔,夔亡。斯年,楚灭大隗国。
同年,宋国无战事,三年和平,富国裕民,藏粮于仓,藏器于廪,练门官于孟渚泽,精锐甲于常军。大司马公孙固,遂依初期规划,效仿晋国,于三军外新增一军,名为“新”,合上、中、下、新,共计四军。另门官以近卫独成军,司寇墨翟领之。彭城地,以水军三师及象军一师合为一军,公子王臣领之。全国合计约柒万军,除门官外,其他暂不脱农;军费之差,以商贸补偿,不再加赋;其时,宋国有民约七十五万,成军约十之有一,以备宋楚之恶。
公子王臣,自居彭城,主以扩建事,也已增扩完毕。数年之间,与吴地联系,日益密切,常有演习,水陆合练。至于公子子御,驻于柘城及泓水一线,亦有三年,都督涡河沿线,宋郑陈之边境。明面军队不增,城防不修,不欲惹敌警惕而突遭兵戈,暗地则配合墨翟所遣门官小队,沿河侦查上下水情、地理及军备情况,以待将来。
斯年,宋襄公因屡辱于楚,兼耻于楚之蛮夷,倍楚明盟于晋。太宰孔仲尼二游晋秦,商议马匹交易,遭秦晋重礼要挟,易得公马各千五匹。得马而反,至于孟渚泽,仿效秦国,于门官中训练骑军。其时骑军,无马镫,无马鞍,双手受限,重长武器不得使,青铜剑短而不利马上劈砍,马急速而弩不得便,遂以骑军弓箭远射为主,侧重长途奔袭,迂回侧击和追逃杀亡。因骑军耗费和驾驭技艺均低于战车,故门官中骑兵日增而车徒兵日减,到得最后,终得五千骑兵,车兵二百乘,徒兵四千。
当年,司徒博彦,孔仲尼和墨翟至此空间已满叁年,博彦日长,已满十岁,因习六艺而身材略长,粗通孔墨,习射数而不及御,骑军之术,倒有磨炼;至于飞天木鸢,往视多次,无有改进,皆因墨翟专于青铜生铁而未及于此,实为憾事!历叁年相处,于襄公处,以寓言而多次谏言,得以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