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都市日常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豪门弃少之特种兵掘起》?作者“空中跳舞”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曾凌龙形象。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
豪门弃少之特种兵掘起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
就在零号在境外堡垒黑屋受惩罚并在血腥中挣扎求存时、龙国京城的曾家大宅里,那个顶替了他身份的男孩,正沿着一条截然相反的轨迹滑向深渊。
曾凌龙——我们暂且仍这样称呼他——在曾家庞大的羽翼和曾晟、何静夫妇溺爱交织的复杂情感下,已然成长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纨绔恶少。他就像一株被过度施肥却又根茎腐烂的植物,外表光鲜,内里却早已败坏。
在京城那所权贵子弟云集的私立学校,曾凌龙是无人敢惹的小霸王。 上课时,他公然睡觉、玩手机,老师若敢提醒,他便斜眼瞪过去,懒洋洋地说:“吵什么?信不信我让我爷爷跟董事会打个招呼,让你明天就不用来了?” 一次,一位新来的年轻老师试图批评他未完成作业,曾凌龙直接抓起桌上的砚台(学校附庸风雅的道具)砸向老师,墨汁溅了老师一身。他不仅毫无悔意,反而指着老师狼狈的样子对同学大笑:“看!像不像掉进臭水沟的乌鸦?” 学校多次联系家长,但最终总是不了了之。曾家为国为民的付出就像一层无形的屏障,将所有责难与惩罚都隔绝在外。校长也只能对曾晟委婉表示:“凌龙同学……个性比较强,希望家里多加引导。”而所谓的“引导”,在曾凌龙看来不过是无关痛痒的说教。
在家族内部,曾凌龙更是将这种傲慢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对爷爷奶奶缺乏基本的尊重。曾老爷子威严尚在,他尚且收敛几分,但背后常撇嘴:“老头子啰嗦死了。”对于奶奶的疼爱,他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嫌弃老人家唠叨避讳。 与堂兄弟相处,他更是蛮横霸道。一起玩模型,他必须拥有最好的那个;下棋输了,便一把掀翻棋盘;稍有争执,便拳脚相向,让恶人先告状。他仗着自己深受老爷子的宠爱,从不把其他兄弟姐妹放在眼里。 最令人心寒的是他对待自己的双胞胎妹妹曾凌雨的态度。他抢她的玩具,弄坏她珍爱的娃娃,在她练琴时故意捣乱发出噪音。一次,只因为妹妹在家庭聚餐时得到了长辈一句夸奖,他竟偷偷将冰水从妹妹领口灌进去,看着她惊叫哭泣而得意大笑。何静出言制止,他却振振有词:“她是女的,将来要嫁人,夸她有什么用?我才是曾家的未来!”
曾老爷子与闫家老爷子是过命之交,早在曾凌龙刚出生时,便为他定下了与闫家孙女闫茹歌的娃娃亲。闫茹歌目前还是个单纯善良的小姑娘,十岁时已经有了大美女胚子,因着这层关系,常常来曾家玩。 曾凌龙小小年纪,却已懂得利用这层关系。他非喜常欢闫茹歌,并将她视为自己的“所有物”和“工具”。他时常对闫茹歌动手动脚,美其名曰“培养感情”,实则是满足其扭曲的占有欲和好奇心,吓得小姑娘频频躲闪。 更过分的是,他常常忽悠闫茹歌替他背黑锅。 “茹歌妹妹,你最好了,帮我把这个(打碎的古董花瓶)说成是小猫碰掉的,好不好?下次我带你去买最大的草莓蛋糕。” “茹歌,要是爷爷问起谁把他的烟斗藏起来了,你就说你没看见,知道吗?” 闫茹歌往往因为懂事及被他许诺的“好处”忽悠,懵懂地点头,结果多次无辜受责。闫老爷子虽疼爱孙女,但碍于老友情面和小孩子间的“玩闹”,起初并未深究。
这一切,又如何能瞒过历经风浪、眼光毒辣的曾家老爷子?他打过,用家法藤条狠狠抽过曾凌龙的屁股;他骂过,声如洪钟地训斥得曾凌龙不敢抬头。但惩罚过后,曾凌龙表面唯唯诺诺,转头便故态复萌,甚至变本加厉。他精准地拿捏着家族的底线——只要不闹出无法收场的大乱子,曾家终究会保他。 曾老爷子看着这个越发不像话的孙子,眼神日益深邃和失望。他有时会独自在书房沉思,看着墙上挂着的军刀和旧照片,喃喃自语:“我曾家铁血峥嵘,怎么就……本来满怀希望能给国家再添砖加瓦,难道是我曾家气数……” 最痛苦的莫过于曾晟与何静。 曾晟作为父亲,威严却无力。他试图严厉管教,但每次何静都忍不住护着孩子:“孩子还小,慢慢教就是了!你凶什么凶!”而曾凌龙早已摸透母亲的软肋,每次犯错就扑到何静怀里哭诉委屈,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让何静的心更是偏得没边。 何静的痛苦则更加复杂深邃。她溺爱儿子,近乎盲目,为他一次次找借口,不相信别人说的“坏话”。但夜深人静时,看着熟睡的儿子那与自己和丈夫及女儿并无太多相似之处的眉眼,一种莫名的空虚和心悸总会袭来。尤其是当儿子表现出极度自私、残忍的一面时,那种心脏被莫名刺穿、五脏六腑都被揪紧的剧痛便会复发。 她搂紧儿子,试图用体温驱散那无端的恐慌,却在心底最深处有一个连自己都不敢触碰的疑问:这……真的是我的龙儿吗?为什么我感受不到那种血脉相连的悸动,反而只有无尽的疲惫和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 她的母爱无处安放,化作了纵容和包庇,反而成了滋养曾凌龙恶性生长的温床。 曾家这座辉煌的宅邸,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因这个假冒的继承人,正悄然蔓延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焦虑与危机。而真正的明珠,此刻正深陷遥远的泥沼,在血与火中淬炼着真正能继承这一切的坚韧与品格。命运的讽刺,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