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梦想成真咯》由墨言忱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良心青春甜宠著作,内容不拖泥带水,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墨言忱所吸引,目前梦想成真咯这本书写了117051字,连载。
梦想成真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初三那年,我的作文成了语文课上最常被朗读的范文。
粉笔灰飞扬的教室里,当老师用她特有的、带着点方言的普通话念出”墨言忱”三个字时,全班都会出现一种微妙的寂静。周媛转笔的动作会突然停住,前排的同学会回头张望,而我总是低着头走上讲台,接过那本被红笔圈画得密密麻麻的作文本。
我的文字里藏着太多不能言说的秘密。
那篇《草原上的月亮》,写的是内蒙古的夜晚,但没人知道文末那只”蹲在毡房外守护的狼”,其实是我脖子上挂着的狼牙。那篇《旧钢笔》,表面上写父亲送我的生日礼物,实则暗喻他摔手机时手背上暴起的青筋。老师用波浪线标出”笔尖洇出的蓝,像永远擦不干的泪”这句时,周媛在底下冷笑了一声,但这次没人附和。
最轰动的是期中考试的命题作文《裂缝》。我写阳光如何从瓷砖的裂缝渗进浴室,写血珠滴落时如何在瓷砖缝里蜿蜒成细小的河流。监考老师在我身边停留了许久,考完试后,我的作文纸被年级组传阅。有人夸”意象独特”,有人说”思想深刻”,但没人问过那些裂缝从何而来。
师父说这是”文字般若”。我开始把那些无法愈合的伤口,都淬炼成纸上锋利的刃。当周媛在班群转发我小学时的糗事,我第二天就交上一篇《蝉蜕》,写蝉如何挣脱旧壳,写阳光下透明的蝉翼怎样”薄得能看清所有过往,却不再被过往刺痛”。语文老师把它推荐到校刊,主编配了幅水墨蝉翼的插图,印在扉页。
毕业前最后一次作文课,题目是《致三年后的自己》。我写得很慢,钢笔吸了三次墨水。写到最后一段时,阳光正好斜照在稿纸上:”你要活得比现在勇敢。如果有人问起那些伤疤,就说是年少时与恶龙搏斗留下的勋章。”
老师把这篇作文投给了校里的中学生征文比赛。颁奖典礼那天,我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站在台上,看见观众席里的周媛正低头刷手机。当我念到”所有没有杀死我的,都让我学会在黑暗中写字”时,会场突然停电了。
黑暗中,我继续往下念。
没有人看见我哭了。
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我拿到356分的成绩单时,手指在纸面上无意识地摩挲出一道折痕。这个分数比上次进步了37分,数学甚至第一次及格了。我小心翼翼地把成绩单放在饭桌上,像在安放一枚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父亲用沾着机油的手指(他刚修完摩托车)捏起那张纸时,我注意到他指甲缝里的黑垢在成绩单边缘蹭出一道污痕。”就这点分数?”他突然把纸拍在桌上,震得酱油瓶里的液体晃出诡异的波纹。母亲从厨房探出头,围裙上沾着葱花,她扫了一眼分数就继续剁起了案板上的排骨——刀锋撞击砧板的声音比平时重了三倍。
惩罚来得毫无新意却又意料之中:没收手机,禁止周末出门,每天额外做三套模拟卷。但真正刺痛我的是父亲摔门而去前那句话:”早知道这样,当初不如让你跟着你小舅放羊去!”这句话像一把钝刀,缓慢地旋进我的肋骨间——他明明知道内蒙古的那段日子,是我记忆里为数不多的光。
深夜,我趴在台灯下写额外布置的物理题。汗水把鬓角的头发黏在脸颊上,手腕内侧的旧伤疤在荧光灯下泛着青白。突然有石子砸响窗户,我推开窗看见母亲站在楼下梧桐树的阴影里。她变魔术似的从怀里掏出个塑料袋,里面装着被摔坏的手机——屏幕已经换新。
“别开灯。”他做口型说。我摸着黑把备用机藏进书包夹层时,摸到他塞在里面的字条:”356在易经里是火风鼎卦,破旧立新之象。”月光透过窗纱照在字条上,那些笔画忽然变得立体,像是随时会从纸上站起来。
后来我总在凌晨四点偷偷用备用机给师父发模拟卷答案。他批改得很仔细,在错题旁画小小的莲花标记。
中考前夜,父亲突然推开我房门。我慌忙把备用机塞进枕头下,但他只是扔来一盒葡萄糖口服液。”别考场上晕倒。”他说这话时眼睛盯着我书桌上的台灯。等他走后,我发现口服液盒子底下压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抄着考场地址和公交路线——那字迹和我书包里的朱砂笔记,竟有七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