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说《呓语纪元》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本书由才华横溢的作者“银发赤木”创作,以李文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17019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呓语纪元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二天,天色微亮。
李文几乎一夜未眠。
他不敢待在自己那已经变成凶杀现场的公寓里,也不敢去任何需要身份登记的地方。他像一个真正的幽灵,在城市的钢铁丛林中游荡了一整夜。
黎明的微光,对他而言不再代表希望,而是将这个世界的“丑陋”细节,更加清晰地暴露出来。他看到清洁工疲惫脸上的每一条皱纹,听到早点摊油锅里每一次细微的爆响,闻到垃圾车驶过时,数十种不同垃圾混合发酵的复杂气味。
这个过于清晰的世界,是一座无时无刻不在对他进行折磨的牢笼。
但他必须回去。
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本黑色的无字之书,那枚诡异的【梦境残晶】,都还在图书馆里。他必须搞清楚那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它究竟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他需要确认,这一切,会不会只是自己精神失常导致的一场荒诞梦境。
尽管他内心深处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梦。
他强打起精神,在公园的公共卫生间里用冷水洗了把脸。镜子里的人脸色苍白,眼眶下带着一圈浓重的青黑色,眼神里充满了挥之不去的疲惫和戒备,像一只受了惊、彻夜未眠的猫。
他努力学习着控制自己那“失控”的感官。他发现这就像学习一项新的技能,需要不断地练习和适应。【收藏家】的能力,本质是对信息的“收集”与“归类”。当他被动接收时,那是折磨;但当他开始主动运用时,情况似乎有了一丝转机。
他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比如自己的脚步声,然后将其他纷杂的信息都当成背景音,主动在脑海中为它们打上“无用”的标签,然后“归档”到意识的角落。
慢慢地,那种混乱的感觉减轻了一些。他依然能感知到一切,但那些信息不再像洪水一样冲击他的理智,而是像图书馆里的藏书一样,被他分门别类地放置在不同的“书架”上,只有当他需要时,才会去主动“调阅”。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当他踏入图书馆大门时,他已经能勉强装得像个没事人了。
“哟,小李,今天气色不太好啊,昨晚做贼去了?”正在大厅拖地的保洁刘姨看到他,笑着打趣道。
在过去,这只是一句寻常的问候。但现在,李文的脑海中却自动浮现出关于她的一系列信息。
【姓名:刘翠花】
【年龄:54岁】
【状态:轻度疲劳,左侧膝盖关节炎有复发迹象。情绪……有些低落,因为昨晚和儿子因为买房的事情吵了一架……】
李文的心猛地一沉。
他赶紧收回自己的“感知”,强迫自己不去“读取”这些属于他人的隐私。这种能力,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恐惧和……罪恶感。
“没,没睡好。”李文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快步穿过大厅,走向附楼。
一路和遇到的同事们点头致意,每一个人的表情、他们身上散发的不同牌子的洗发水味道、他们交谈时细微的口癖……所有信息都被他无意识地“收藏”和“归档”。这种被动的信息接收,让他感觉自己像一个行走的、24小时不间断录音录像的监控器。
推开古籍修复室的门,王叔正戴着老花镜,悠闲地用手机看着新闻。
“来了?”王叔抬头看了他一眼,指了指墙角那堆书,“那堆东西我早上看了一眼,品相都不太行,你大概分分类,能修的就登记一下,不能修的就拉到地下室去,等月底统一处理。”
李文的心脏不争气地加速跳动起来。
“好的,王叔。”他点点头,放下自己的包,换上工作服,看似不经意地走到了那堆旧书旁。
他弯下腰,装作在整理的样子,手指却悄悄地探入了书堆的最底层。
那冰凉、坚硬、沉重的触感,清晰地从指尖传来。
它还在。
昨天的一切,都不是梦。
这个认知让李文的心沉了下去,但也让他彻底断了侥幸的念头。他站起身,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他没有立刻去碰那堆书,而是先处理昨天没完成的《梦溪笔谈》。他需要用这种熟悉的、程序化的工作,来平复自己内心的波澜。
一个上午就这么在沉默和专注中过去了。
到了下午,办公室的实习生小赵敲门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借阅申请单,脸上带着一丝困惑。
“李老师,这张单子有点奇怪,您能帮我看看吗?”
李文接过单子。这是一张馆内研究员的特殊借阅申请,申请人是历史系的郑教授,一位在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申请单上写着需要调阅一本名为《静海市地方水文异闻录》的旧书。这没什么奇怪的,奇怪的是它标注的馆藏位置。
【馆藏分区:丁-13-柜-04】
李文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他在这个图书馆工作了七年,从实习生干到正式修复师,对整个图书馆的馆藏布局了如指掌。静海市图书馆的藏书区,从甲区到庚区,一共七个大区,每一个区下面再细分书架和柜号。
但唯独没有“丁区”。
这不是他的错觉。当年图书馆在规划分区时,因为投资的老板是南方人,觉得“丁”和“钉”同音,有“钉死”的寓意,不吉利,所以直接跳过了这个字,从“丙”区直接跳到了“戊”区。这是图书馆里人尽皆知的一个趣闻。
“小赵,你看错了吧?我们馆里没有丁区。”李文断言道。
“可是……李老师,这张单子是馆里系统自动打印出来的,而且郑教授那边催得很急,说这本书对他正在研究的一个古代遗迹课题很重要。”小赵为难地挠了挠头,“我也觉得奇怪,但系统里确实是这么显示的。”
李文盯着那行小字【丁-13-柜-04】,一种莫名的寒意从心底升起。
一个不存在的图书馆分区。
在三天前,他会把这当成是系统出了BUG,或者是哪个新来的录入员犯下的低级错误。但现在,他不敢这么想了。
他的世界已经裂开了缝隙,任何不合逻辑的事情,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单子放这儿吧,我去找找看。”李文压下心中的不安,对小赵说。他的声音很平静,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脏正在擂鼓般狂跳。
等小赵离开后,李文立刻打开了自己的工作电脑,登录了图书馆的内部管理系统。他输入了那本书的名字,《静海市地方水文异闻录》。
搜索结果很快跳了出来。
书名、作者、出版年份……所有信息都一应俱全,而在馆藏位置那一栏,赫然显示着与借阅单上一样的地址:【丁-13-柜-04】。
他深吸一口气,又调出了图书馆最原始的建筑结构图和馆藏分布总览。他一页一页,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仔细核对。
结果和他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甲、乙、丙、戊、己、庚、辛。
没有丁区,从来就没有过。
一个巨大的、无法用逻辑解释的矛盾摆在了面前:系统和所有纸质档案都证明“丁区”不存在,但系统里却又清清楚楚地记录着一本书被存放在那里。
这就像一个幽灵。一个只存在于数据里的、不存在的区域。
李文坐在椅子上,沉默了许久。他知道,这件事,他躲不掉了。那枚【梦境残晶】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官的变化,似乎也让他成了一个吸引异常事件的“磁铁”。郑教授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要借阅一本存放在异常地点的书?这是巧合吗?
他不相信巧合。
他站起身,锁好修复室的门,独自一人走向了馆藏区。
他没有去任何一个已知的区域,而是凭借着自己对图书馆结构的熟悉,走向了那些最偏僻、最少有人去的角落。他一边走,一边放开了对自己感官的压制,像雷达一样扫描着周围的环境。
细微的气流变化、空气中尘埃浓度的不同、墙壁背后传来的微弱回响……这些在过去他绝不会注意到的细节,此刻都成了他寻找线索的依凭。
他最终来到了地下二层的旧报纸储存库。这里阴暗而潮湿,一排排巨大的金属架直抵天花板,上面堆满了按年份捆扎好的旧报纸,空气中弥漫着纸张霉变和墨水氧化的混合气味。
根据建筑图,这个储存库的尽头是一面承重墙,后面是厚实的土层。
但李文站在墙前,却感觉到了一丝强烈的“不和谐感”。
他那被强化过的听觉,捕捉到了一丝从墙壁后面传来的、若有若无的声音。那不是水管声,也不是电流声,更像是一种……风声。一种在密闭空间里,空气缓慢流动的声音。
他伸出手,轻轻地触摸着冰冷的墙壁。墙面是坚硬的混凝土,敲上去发出沉闷的“梆梆”声。
一切看起来都正常无比。
但李文没有放弃。他闭上眼睛,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那新获得的能力上。
他开始主动“读取”眼前这面墙的信息。
【材质:钢筋混凝土】
【年份:1983年,与主建筑同期建造】
【厚度:40厘米】
【湿度:75%】
【应力结构:稳定,无沉降迹象】
一条条信息被他清晰地“读取”出来。而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混杂在物理数据中的信息点。
一个“概念”。
【概念:虚假的终点】
这个念头凭空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清晰而明确,带着一种超越逻辑的、直指本质的笃定。
李文猛地睁开眼睛,再次看向面前的墙壁。这一次,他不再关注墙壁的物理属性,而是试图去理解那个“虚假”的概念。
他的目光在墙面上缓缓移动,像一台高精度的扫描仪。最终,停留在了墙角处一块毫不起眼的砖块上。那块砖的颜色,比周围的砖块要深了那么万分之一。在普通人眼中,这毫无区别。但在他“收藏家”的视野里,这一点点的色差,就像黑夜中的灯塔一样醒目。
他伸出手,在那块砖上用力一按。
没有机关开启的“咔哒”声,也没有任何物理上的变化。
但是,在李文的“视野”里,整面墙壁,忽然像被投入石子的水波一样,荡漾起一圈无形的涟漪。坚固的混凝土在他眼前变得透明、虚幻。
墙壁的后面,不是实心的土层。
而是一条狭窄、陡峭、由粗糙石块砌成的、通往更深邃黑暗的阶梯。
阴冷、腐朽的气息,如同某种蛰伏在深渊中的古老生物的吐息,从那虚幻墙壁后的石阶尽头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