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林砚小说山风拂讲坛在线阅读

山风拂讲坛

作者:翕道

字数:113133字

2025-09-29 20:13:14 连载

简介

山风拂讲坛》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林砚的故事,看点十足。《山风拂讲坛》这本连载都市日常小说已经写了113133字,喜欢看都市日常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山风拂讲坛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九月中旬的风裹着桂花香吹进学校时,县教育局的审计组突然来了。五个人穿着藏青色制服,手里抱着封皮印着“审计”二字的文件夹,脚步踩得走廊地板咚咚响,没等传达室师傅通报,就径直闯进王校长的办公室,只丢下一句硬邦邦的话:“抽查近三年财务账目,重点查食堂采购和专项资金,现在就调账。”

王校长攥着审计通知的手指节泛白,纸边被蹭得发卷,他立刻让人叫来了林砚、苏敏和刘副校长。“审计组来得急,没给咱们留准备时间。”他把通知往三人面前的桌上一铺,指腹重重按在“专项资金”四个字上,“这钱是给孩子们买图书、修操场的,一分都不能乱;食堂采购更是盯着的敏感项,差一张单据都可能被定性违规。你们三个得把账理清楚,不然没法给孩子们和全校老师交代。”

三人点头应下,转身往财务室走时,审计组的人已经坐在了他们的工位前,指尖翻着三年前的食堂采购账本,书页摩擦声在安静的屋里格外刺耳。没过半小时,一个戴黑框眼镜的审计人员就拿着账本起身,走到三人面前,指着其中一页问:“这笔五千八百元的食堂采购尾款,账上显示已支付,但验收单在哪儿?按照规定,没有验收单的支出,要按违规处理。”

林砚心里一紧——三年前他还在师范学校读书,这笔账只能问当时的经手人。可退休会计的电话打了三遍,听筒里只有“您拨打的号码已停机”的机械提示音。审计人员的目光像探照灯似的落在三人脸上,空气里的紧张快凝成了实质。

“我们马上查,今天之内一定找到验收单。”刘副校长往前站了半步,把账本往自己怀里拢了拢,“三年前的采购档案在教学楼背后的旧仓库里,存放在最里面的铁皮柜,咱们现在就去翻。”

仓库离教学楼隔着半块操场,窗户玻璃碎了两块,风从破口灌进来,卷起地上的灰尘在阳光里打旋。三个铁皮柜并排靠在墙根,柜门上的锁锈得跟铁块似的,刘副校长从口袋里摸出根铁丝,蹲在地上撬锁,铁丝戳进锁孔时,铁锈渣子簌簌落在他的裤腿上。他蹲得久了,膝盖发麻,起身时扶着柜沿晃了晃,才发现仓库地面坑坑洼洼,前几天下雨漏的水还积在角落,鞋尖踩上去就沾了满脚泥。

撬了十分钟,柜门终于“嘎吱”一声弹开,扬起的灰尘呛得人直咳嗽。档案全用牛皮纸袋装着,袋口的标签被潮气糊成一团黑,林砚从口袋里掏出湿巾,擦了擦最上面一袋的标签,指尖蹭到袋口的铁锈,留下道褐色的印子。苏敏蹲在地上翻找,后背的衣服蹭到柜角的钉子,划开一道小口子,风一吹,后背凉得发颤,她却只顾着把虫蛀出小洞的单据凑到光下,连碎纸渣掉进衣领都没察觉。

林砚负责把翻完的档案归位,每次拉抽屉,柜架都会发出“吱呀”的闷响,震得指尖发麻。翻到第三排柜子时,他突然发现一袋档案的边角沾着点干了的菜汁,像当年在望溪教学点,孩子们吃饭时蹭在课本上的痕迹,心里忽然沉了沉——这么乱的档案,真能找到那张三年前的验收单吗?

刘副校长没跟着翻档案,他揣了包烟往食堂走。当时的采购大概率是食堂师傅验收的,他记得张师傅在学校干了二十多年,见证过三任会计,或许能想起点线索。张师傅正在灶台边熬小米粥,粥香飘满了食堂,看见刘副校长进来,赶紧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刘副校长把烟递过去,自己也点了一根,蹲在灶台边陪他聊天——从“今年冬天的煤该提前囤了”聊到“三年前的白菜价比现在贵两毛”,聊到嗓子发干,才终于从张师傅嘴里撬出句话:“那年冬天冷得邪乎,白菜运过来冻得硬邦邦,验收单是我手写的,怕弄丢,塞在装酱油瓶的蓝布袋里了!”

刘副校长心里一喜,烟还夹在指间就往仓库跑,跑过操场时,风把烟吹灭了,他也没顾上理,裤脚沾着的灶台粥渍蹭在草皮上,留下道淡淡的印子。“找到线索了!张师傅说验收单在蓝布袋里!”他冲进仓库时,林砚正举着手电筒照明——天已经黑透了,手电筒电池快没电了,光线忽明忽暗,照得苏敏沾着灰的脸一半亮一半暗。

三人立刻围着蓝布袋翻找,苏敏的手指被纸边划了道小口子,渗着血,她却没顾上擦,继续在纸堆里扒拉。林砚举着手电筒的胳膊发酸,换姿势时,光束扫过苏敏的手,看见血珠顺着指缝往下滴,刚要开口提醒,就听见苏敏突然喊了一声:“找到了!”

林砚和刘副校长立刻凑过去,苏敏举着单据的手还在抖,血珠滴在“萝卜80斤”的“萝”字上,晕开一小片红。林砚赶紧扶她站起来,发现她膝盖蹲得发紫,裤腿还沾着仓库角落的蜘蛛网;刘副校长接过单据时,指尖先轻轻碰了碰苏敏的伤口,才低头去看——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他没顾上推,就凑着微弱的手电光念:“白菜100斤,萝卜80斤,单价2.5元/斤,合计500元(尾款五千三百元已付)。”落款日期正好是三年前的那天,验收人栏签着张师傅歪歪扭扭的名字,纸张边缘沾着泥土,右下角还印着个淡淡的鞋印,显然是从纸箱底翻出来的。

“可算找到了。”刘副校长长舒一口气,声音都带着颤。林砚从口袋里翻出创可贴,撕包装时手也在抖,他把苏敏的手指轻轻掰直,发现她指甲缝里的灰嵌得很深,就用自己的衣角蹭了蹭。苏敏没说话,只是把捋得平平整整的单据往他手里塞了塞,指尖的温度透过纸张传过来,像在说“这是咱们一起找到的”。

三人拿着验收单回到财务室,连夜核对金额和采购记录。苏敏负责念单据上的数字,林砚在电脑上比对账目,刘副校长则翻出当年的银行转账记录。直到凌晨一点,确认每一笔数字都严丝合缝,三人才松了口气,趴在桌上缓神。苏敏看着自己贴了创可贴的手,突然笑了:“还好找到了,不然咱们仨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审计结束那天,王校长特意开了全校大会。他举着那张皱巴巴的验收单,手臂举得笔直,声音比平时洪亮两倍:“大家都觉得财务室的工作就是算算账、签签字,可你们看看这张纸——为了找它,林砚、苏敏和老刘在满是灰尘的仓库里蹲了两天两夜,手指被纸边划得全是小口子,裤腿上沾的泥能刮下二两!”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的老师,把单据举得更高了:“这张纸看着薄,可上面沾着的血印、泥渍,藏着财务室的良心,藏着咱们学校的底线!林砚、苏敏、老刘,你们三个不是在守一本账,是在守孩子们的营养餐、守老师们的补贴款!你们是学校的‘铁闸’,有你们在,我放心!”

台下突然响起热烈的掌声,之前在财务室门口劝苏敏别硬碰硬的英语老师,突然站起来鼓掌,手掌拍得通红。林砚看着身边的苏敏和刘副校长,苏敏贴了创可贴的手指攥着拳,眼里闪着光;刘副校长的裤脚还沾着仓库的泥点,却把腰杆挺得笔直,像当年在山坳教学点站讲台时的样子。

那天晚上,三人一起去食堂吃面条。李老师早就等着了,看见他们进来,转身就往灶台前走:“早给你们留着面呢,还煎了荷包蛋,外焦里嫩。”他把三碗面端上桌,往每碗里都卧了个蛋,放碗时特意把蛋黄戳破,金黄的蛋液流在面条上:“趁热吃,补补力气,这两天累坏了。”

刘副校长拿起筷子,把自己碗里的蛋夹给苏敏:“你手破了,多吃点有营养的。”苏敏又把蛋推给林砚:“你年轻,熬夜伤身体,该你吃。”林砚看着碗里的蛋,又看了看两人,笑着把蛋分成两半,一半推给刘副校长,一半推给苏敏:“一起吃,这碗面少了谁都不香。”

李老师站在旁边看着,转身又煎了个蛋,直接放在三人中间的空碗里:“别推了,这是我的份,分着吃!”刘副校长笑着把蛋再分成三份,往两人碗里各放了一块。汤里飘着葱花和香油的味道,暖乎乎的雾气模糊了视线,林砚喝了口热汤,忽然觉得,这碗面的味道,和当年在望溪教学点,李老师给他煮的那碗撒了芝麻的面条一样,都藏着让人踏实的温度——那是有人并肩作战的温度,是守住底线的温度,更是把平凡日子过成光亮的温度。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