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西北的风总带着股蛮劲,裹着沙砾砸在临时搭建的板房上,整夜都不停歇。刘海涛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指尖还残留着刚才握驾驶杆时留下的硬茧触感。今天的飞行训练强度比往常更大,五架歼-10C组成的编队在荒漠上空完成了三次空中格斗演练,最后一次模拟对抗时,他的战机右侧机翼险些擦过僚机的垂尾,直到现在回想起来,后背的冷汗都还没干透。

板房里挤着四个飞行员,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和偶尔的梦呓混在风声里,成了驻训地深夜最常见的背景音。刘海涛轻轻坐起身,尽量不发出声响地摸过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屏幕亮起时,微弱的光映出他眼底的红血丝——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七天在凌晨一点后才有时间给许婉晴打电话了。

拨号键按下去的瞬间,他下意识地往门口挪了挪,生怕吵醒身边的战友。电话响了三声就被接起,那头传来许婉晴带着睡意却依旧温柔的声音:“海涛?是不是刚结束训练?”

“嗯,刚洗漱完。”刘海涛压低声音,目光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远处机场跑道的指示灯像星星一样闪着微光,“没吵醒你吧?”

“没有,我一直等着呢。”许婉晴的声音顿了顿,似乎在调整姿势,“今天医院不忙,我早早就躺下了,就是睡不着,总想着你那边的天气。听新闻说西北又起沙尘暴了,你们训练没受影响吧?”

话音刚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战机引擎启动的轰鸣声,虽然隔着厚厚的板房墙壁,那震耳欲聋的声响还是清晰地传了过来。刘海涛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对着电话解释:“是夜航训练的战友,有架战机要做紧急检修后的试飞。你别担心,我们每次起飞前都会做三次全面检查,安全得很。”

“我知道安全,可我就是忍不住想。”许婉晴的声音轻了些,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委屈,“昨天科室里收了个病人,是从隔壁航空兵基地送过来的年轻飞行员,才二十三岁,跳伞的时候腿摔骨折了。我给他换药的时候,看到他飞行服上还沾着草屑和泥土,心里一下子就慌了。”

刘海涛的心猛地一沉。驻训地的训练强度远大于基地,空中特情处置的风险也更高,他知道许婉晴此刻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他想安慰几句,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作为飞行员,他不能说“我会小心”这种苍白的承诺,因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面临未知的风险;可作为恋人,他又不能让她一直揪着心。

“那孩子恢复得怎么样?”他换了个话题,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轻松些,“你们科的医生都很专业,肯定能让他尽快康复的。”

“恢复得还行,就是他爸妈赶来的时候,在病房外偷偷哭了好久。”许婉晴的声音里带着点哽咽,“我看着他们,就想起我爸妈每次送你去执行任务时的样子。海涛,我想多了解一点你的工作,比如你们训练时会遇到哪些特情,怎么处置,这样我下次再听到这些事,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手足无措了。”

电话那头的风声似乎更响了,刘海涛握着手机的手指紧了紧,眼眶有些发热。他知道许婉晴是个内敛的姑娘,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脆弱,可今天她的话里藏着的担忧,像一根细针轻轻扎在他心上。

“好,等我回去,慢慢讲给你听。”他的声音比刚才更柔了些,“现在天晚了,你快睡吧,明天还要上班呢。”

“嗯,你也早点休息。”许婉晴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训练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神,我等你回来。”

挂了电话,刘海涛站在门口很久都没动。板房外的沙砾还在砸着墙壁,远处的引擎声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夜色里。他抬头望向天空,几颗星星在云层里忽明忽暗,像极了许婉晴每次送他离开时,眼里闪烁的光。

第二天清晨六点,嘹亮的起床号准时在驻训地响起。刘海涛迅速穿好作训服,叠成“豆腐块”的被子棱角分明。洗漱间里没有热水,冰冷的自来水泼在脸上,让他瞬间清醒过来。早餐是馒头、咸菜和小米粥,大家坐在简易的饭棚里,狼吞虎咽地吃着,偶尔交流几句今天的训练科目。

“海哥,今天的空中格斗演练,我跟你一组怎么样?”刚分到中队不久的年轻飞行员王磊,一边啃着馒头一边问。他眼里满是期待,每次能和刘海涛搭档训练,都能学到不少东西。

刘海涛点点头,喝了一口热粥:“可以,一会儿上飞机前,我们再把战术动作过一遍。今天的风比较大,空中气流可能不稳定,做规避动作的时候,注意控制好高度。”

“明白!”王磊用力点头,眼里的兴奋更浓了。

吃完早餐,飞行员们陆续走向停机坪。此时的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战机的机身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地勤人员已经忙碌了很久,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刘海涛走到自己的战机旁,绕着机身仔细看了一圈,又敲了敲机翼,确认没有问题后,才戴上头盔,坐进驾驶舱。

引擎启动的瞬间,巨大的轰鸣声震得地面都在微微颤抖。刘海涛握着驾驶杆,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的跑道。随着塔台传来的起飞指令,战机像一只展翅的雄鹰,迅速滑跑、升空,很快就消失在荒漠的上空。

而此时的市中心医院,许婉晴刚交完班。她换好便服,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回家,而是打车去了市图书馆。昨天和刘海涛通完电话后,她一夜没睡好,脑子里反复想着那个受伤的年轻飞行员,还有刘海涛每次训练时可能面临的风险。她想了解飞行,想知道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背后,藏着怎样的危险和责任,这样下次再听到机场的轰鸣声,她心里能多一点底气。

市图书馆的三楼是科技类书籍专区,许婉晴在书架间来回穿梭,目光在一排排书脊上扫过。《航空概论》《飞行力学基础》《空中特情处置手册》……这些书的封面都带着一股严谨的专业气息,让她有些无从下手。她随手抽出一本《飞行力学基础》,翻开第一页,满是复杂的公式和图表,看得她头都大了。

“姑娘,你是学航空专业的?”旁边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爷爷,看到她手里的书,笑着问。

许婉晴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不是,我是医院的医生,我男朋友是飞行员,我想多了解一点他的工作。”

“哦,原来是这样。”老爷爷点点头,眼里露出理解的神色,“我以前是空军的地勤工程师,跟飞行员打了一辈子交道。这些书太专业了,你刚开始看肯定看不懂,不如先从基础的航空知识入手。”

说着,老爷爷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飞行员的一天》,递给许婉晴:“这本书里讲的都是飞行员日常训练和生活的故事,语言通俗,还配了很多图片,你可以先看看这个,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流程。”

许婉晴接过书,连声道谢。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翻开书的第一页,一张飞行员穿着飞行服、戴着头盔的照片映入眼帘。照片里的飞行员眼神坚定,嘴角带着微笑,像极了刘海涛每次执行任务前的样子。

她一页一页地看着,越看越入迷。书里详细描写了飞行员从起床、出操、理论学习,到登机训练、空中演练、返航检修的整个过程,还提到了很多训练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比如空中发动机停车、机翼结冰、遭遇鸟击等特情的处置方法。看到“空中发动机停车时,飞行员需要在30秒内做出决断,要么紧急迫降,要么跳伞”这段文字时,许婉晴的手不由得攥紧了书页,心脏也跟着狂跳起来。她终于明白,刘海涛每次训练,都在和死神赛跑。

从图书馆出来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许婉晴手里抱着借的几本书,还有抄满笔记的本子,心里既沉重又坚定。她知道,想要真正了解飞行,这些知识还远远不够,但她会一直学下去,因为这是她和刘海涛之间,最特别的牵挂方式。

晚上下班回家,许婉晴把借来的书放在书桌上,又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白天抄的知识点。她把“空中特情处置方法”单独列出来,用红笔在旁边标注重点,还画了简单的流程图。正看得入神时,手机突然响了,是刘海涛打来的。

“婉晴,忙完了吗?”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点疲惫,还夹杂着隐约的风沙声。

“刚整理完笔记,正想给你打电话呢。”许婉晴的声音里带着点兴奋,“我今天去图书馆借了好几本关于飞行的书,还遇到一位以前是地勤工程师的老爷爷,他给我推荐了一本特别好的书,我已经看了一半了。”

“哦?看来我们家婉晴要变成飞行专家了?”刘海涛的声音里多了几分笑意,“今天训练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特殊情况?”

“今天还好,就是下午的空中格斗演练,风有点大,战机颠簸得厉害,不过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训练。”刘海涛轻描淡写地说着,却没告诉她,在演练过程中,他的战机曾一度陷入螺旋状态,最后凭借丰富的经验才成功改出。

许婉晴没有追问,她知道,刘海涛不想让她担心。她轻声说:“我今天看到书里说,空中遇到特情时,飞行员要特别冷静,还要有快速决断的能力。海涛,你每次训练,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回来。”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刘海涛坚定的声音:“放心吧,我答应你,一定会平安回去。等驻训结束,我带你去吃你最爱的那家火锅,好不好?”

“好,我等你。”许婉晴的眼眶有些湿润,却笑着说,“对了,我今天还学到一个新知识,知道了你们飞行服上的每一个纽扣都有特殊的作用,下次你回来,我要考考你,看你能不能答上来。”

“没问题,保证全对。”刘海涛的笑声透过电话传来,驱散了许婉晴心中的担忧。

挂了电话,许婉晴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夜空。她知道,此刻的刘海涛,正在千里之外的荒漠上,守护着这片天空;而她,会在这里,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他们之间的牵挂。她拿起桌上的书,继续认真地看着,灯光下,她的身影和书桌上的飞行书籍,构成了一幅温暖而坚定的画面。

驻训地的日子依旧艰苦而忙碌。每天清晨,刘海涛都会和战友们一起,迎着风沙出操、训练;夜晚,他会在深夜给许婉晴打电话,听她讲医院的趣事,还有学到的飞行知识。而许婉晴,除了工作,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飞行知识。她不仅去图书馆借书、查资料,还向科室里的老医生请教——科室里的张主任以前当过兵,对部队的情况比较了解,许婉晴经常找他询问关于飞行员训练和生活的细节。

“小张啊,飞行员这个职业,确实很辛苦,也很危险。”张主任看着许婉晴认真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他们每次训练,都是在挑战极限,不仅要身体素质过硬,心理素质也要特别强。你能这样理解他、支持他,是他的福气。”

“张主任,我就是想多了解一点他的工作,这样下次他遇到什么情况,我能更理解他,也能更好地支持他。”许婉晴诚恳地说。

“好,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来问我。”张主任点点头,又给她讲了一些部队里的纪律和飞行员的日常训练安排,还教她怎么看简单的飞行气象图。

日子一天天过去,驻训时间已经过半。刘海涛的训练越来越紧张,每天能给许婉晴打电话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他们之间的牵挂,却越来越深。许婉晴的笔记本已经写满了两本,关于飞行的基础知识也掌握得越来越多,甚至能和刘海涛聊一些简单的战术动作。

有一天晚上,刘海涛打电话时,无意中提到“今天的编队飞行,我们用了‘楔形编队’,在突破模拟敌方雷达时,效果特别好”。许婉晴立刻接话:“我知道‘楔形编队’,就是战机呈三角形排列,前端的战机负责探测,后面的战机负责掩护,这种编队在空战中很常用,对吧?”

电话那头的刘海涛明显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没想到我们家婉晴真的变成飞行专家了,说得一点都没错。看来我以后跟你聊天,得更认真一点了,不然都要被你问住了。”

许婉晴的心里甜甜的,她知道,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和刘海涛之间,虽然隔着千里之遥,隔着荒漠和天空,但他们的心,却因为这份特殊的牵挂,紧紧地贴在一起。

驻训地的风沙依旧在呼啸,机场的轰鸣声也从未停歇,但刘海涛的心里,却因为许婉晴的牵挂,充满了力量。他知道,无论训练多苦、多危险,在千里之外的城市里,总有一个人在为他担心、为他守候,这就足够了。

而许婉晴,每天看着书桌上的飞行书籍,想着刘海涛在荒漠上空翱翔的身影,心里充满了骄傲和期待。她期待着驻训结束的那一天,期待着刘海涛平安归来,期待着能和他一起,分享更多关于飞行的故事,关于他们之间的牵挂。

夜色渐深,驻训地的板房里,刘海涛握着手机,听着电话那头许婉晴轻柔的声音,嘴角露出了温柔的笑容。窗外的星星依旧在闪烁,像极了许婉晴眼里的光,也像极了他们之间,那份跨越千里的牵挂,明亮而坚定。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