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备受瞩目的历史古代小说,祖龙临明,由才华横溢的作者“辉煌741”创作,以秦始皇嬴政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你喜欢历史古代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赶快来一读为快吧!
祖龙临明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十九章:惊涛来信,孤注一掷
北京城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东西两侧是清、顺两大巨兽投下的沉重阴影。城内的气氛在“华夷之辨”的口号下被强行凝聚,但饥饿与瘟疫的阴影依旧如附骨之疽,每日都在悄然吞噬着生命与希望。配给已降至最低限度,连守军都只能半饥半饱,普通百姓的境况更是惨不忍睹。易子而食的惨剧,已从传闻变成了某些阴暗角落里冰冷的事实。
嬴政站在东直门城楼上,目光越过城下耀武扬威的吴三桂部,投向远方烟尘不起的清军主力大营。多尔衮很沉得住气,并未因李自成的侧翼威胁而立刻发动进攻,显然是在等待最佳时机,或者,在筹划着什么。这种暴风雨前的宁静,反而更让人心悸。
“陛下,宋侍郎求见。”王承恩低声禀报,打断了嬴政的沉思。
宋应星一脸疲惫,眼窝深陷,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异样的光芒。他手中捧着一个用油布包裹的、尺许长的物件。
“陛下,幸不辱命!‘轰天炮’与‘破阵子’,初步制成!”宋应星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沙哑。
嬴政目光一凝。所谓“轰天炮”,是宋应星集中所有顶尖工匠,借鉴西洋火炮和明代大将军炮的优点,试图铸造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重型火炮,但因材料和时间所限,仅成一门。而“破阵子”,则是他根据陛下对“开花弹”的设想,反复试验后弄出的简陋版本——一种内填碎石、铁钉和少量火药,依靠抛石机或巨型弩箭发射的爆炸物,虽远不及真正开花弹,但近距离对付密集阵型或有奇效。
“试过了?”嬴政问道。
“试……试过一次。”宋应星脸上露出一丝后怕,“‘轰天炮’射程确远超旧炮,但……但发射三发后,炮身已现裂纹,恐难持久。‘破阵子’……十枚中约有四五枚可爆,威力尚可,但射程太近,且精度全无……”
嬴政点了点头。聊胜于无,尤其是在这山穷水尽之时。这门可能打几炮就废掉的“轰天炮”和那些不稳定的“破阵子”,或许能在关键时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将‘轰天炮’移至东直门瓮城,隐蔽安置,非朕亲令,不得动用。‘破阵子’分发给各门守军,告之用法,慎用之。”嬴政下令道。
“臣遵旨!”宋应星躬身退下。
就在宋应星离开后不久,王之心几乎是连滚爬爬地冲上了城楼,他脸色潮红,呼吸急促,手中紧紧攥着一封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的信函。
“陛下!陛下!海……海上……有消息了!”王之心声音颤抖,带着哭腔,却分明是极度的兴奋,“是‘海东青二号’!他回来了!带着郑芝龙的回信!”
这一声,如同平地惊雷,让城楼上所有听到的人,包括嬴政,心脏都猛地一跳!
嬴政一把夺过那封信函,指尖甚至有些微不可察的颤抖。他迅速拆开火漆,展信阅读。信是郑芝龙麾下重要幕僚所写,语气恭敬,但内容却让嬴政的眉头先是紧锁,继而缓缓舒展,最终,眼中爆射出一种混合着决绝与野心的光芒!
信中最关键的有三点:
其一,郑芝龙原则上接受皇帝的敕封和条件,但要求将“世镇福建”改为“永镇闽海”,并将专营口岸增加广州一处。
其二,鉴于北方局势危急,郑家可先行派遣一支先锋船队,搭载五千石稻米、一百门西洋火炮及相应弹药火药,冒险北上。但这支船队规模不大,且需皇帝派兵在天津大沽口一带接应,并清扫周边敌军,确保登陆安全。
其三,这支先锋船队的指挥官,是郑芝龙的长子——郑森(即后来的郑成功)!信中言明,此乃郑家表示诚意之举,但若郑森有失,则一切合作作废!
苛刻,依旧苛刻!但比起上一次石沉大海,这一次,郑芝龙给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方案!五千石粮食虽不能解长久之困,但足以让核心军队再支撑一段时间;一百门西洋火炮更是雪中送炭!而派其长子前来,既是最大的诚意,也是最大的人质!
更重要的是,这条海路,通了!哪怕只是细细的一缕,也意味着困守并非唯一结局,意味着他嬴政,有了跳出北京这个死局的可能!
“王之心,‘海东青二号’何在?”嬴政压下心中的激荡,沉声问道。
“就在楼下!他身受数创,拼死才杀回城中!”
“带他来见朕!不,朕下去见他!”嬴政大步流星走下城楼。
在城楼下的藏兵洞内,嬴政见到了奄奄一息的“海东青二号”。他浑身是伤,最严重的是腹部一道狰狞的刀口,只是草草包扎,仍在渗血。看到皇帝亲至,他挣扎着想爬起来。
“躺着回话。”嬴政阻止了他,“一路详情,细细道来。”
“海东青二号”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他如何九死一生抵达福建,如何见到郑森,如何目睹郑家水师的庞大,以及郑森接到父亲命令后,如何雷厉风行地集结船队、装载物资……“郑小将军……英武非凡,言……言‘国事糜烂至此,我辈岂能坐视?纵刀山火海,亦要北上一行!’……船队……约大小海船二十艘,已在十日前自泉州出发,算时日……若无意外,五……五日内,当可抵达大沽口外海……”
五日!嬴政眼中精光爆射!
时间紧迫!他必须立刻行动!
“你立下不世之功!好生养伤,朕定不负你!”嬴政对“海东青二号”郑重承诺,随即转身,对王之心和王承恩厉声道:
“传骆养性!传赵二虎!传所有能动的将领,即刻至乾清宫议事!”
※※※
乾清宫内,气氛凝重而炽热。当嬴政将郑芝龙回信的内容和郑森船队即将抵达的消息公布后,所有将领先是难以置信的震惊,随即爆发出狂喜的骚动!
海上援军!粮食!火炮!这意味着希望!
“陛下!末将愿率兵前往大沽口,接应郑家船队!”赵二虎第一个站出来,他伤势未愈,但眼神灼灼。
“末将也愿往!”
“臣请命!”
众将纷纷请战。
“都静一静!”嬴政抬手压下嘈杂,“接应之事,关乎国运,岂是儿戏!”
他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手指点向天津大沽口的位置。
“此地如今在谁控制之下?”
骆养性连忙回道:“回陛下,据最新探报,闯贼部分溃兵和当地豪强武装混杂,并无统一管辖,但清军斥候已频繁出现在附近,吴三桂部也可能向该方向延伸!”
情况复杂而危险。必须要有一支足够精锐、足够忠诚,且能随机应变的部队,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赵二虎!”
“末将在!”
“朕命你,从锐士营及各部再挑选五百敢死之士,配齐马匹、三日干粮!今夜子时,由朕亲率,自东便门潜出,突袭通州与天津之间敌军薄弱处,制造混乱,吸引建虏与闯贼注意力!”嬴政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一位以沉稳著称的老将身上,“刘良佐!”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将出列:“老臣在!”
“朕与你三千兵马,多打旗帜,虚张声势,明日清晨大张旗鼓出朝阳门,佯装向东突围,做出欲与援军汇合之态,务必吸引住建虏主力!”
这是声东击西之计!
“其余诸将,严守城池!尤其东面,要给朕顶住建虏可能的猛攻!”
最后,嬴政看向骆养性:“骆养性,你亲自挑选一百名最精干的锦衣卫,皆要精通水性、熟悉北地情况。待赵二虎吸引敌军注意后,你们化整为零,分批潜行,目标——大沽口!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找到郑森船队,引导他们安全靠岸,并将粮食火炮,不惜一切代价运回北京!若事不可为……便护送郑森,走陆路撤回!”
这是最关键,也最危险的一环。
“臣……万死不辞!”骆养性单膝跪地,重重叩首。
嬴政看着麾下这些在绝境中依旧愿意追随他拼死一搏的将领,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类似于当年横扫六合时的豪情。
陆路已绝,强敌环伺,内有饥馑瘟疫。
然,天不亡朕!海路既通,便有无限可能!
“诸位!”嬴政的声音响彻大殿,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成败在此一举!若能接应成功,我大明便有续命之机!若败……”
他顿了顿,目光如寒星扫过每一个人:
“朕,与诸位,便在这北京城下,玉石俱焚,亦无愧于华夏列祖列宗!”
“愿随陛下,玉石俱焚!”众将轰然应诺,声震屋瓦。
是夜,子时。东便门悄然开启,嬴政亲自披挂上马,与赵二虎及五百死士,如同暗夜中射出的利箭,直扑敌军结合部的薄弱地带。他要用自己的皇帝之尊,作为最诱人的诱饵,为那渺茫的海上生机,搏出一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