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完整版宫斗宅斗小说《清宫卷王不想宫斗》,此文从发布以来便得到了众多读者们的喜爱,可见作品质量优质,主角是青蕊,是作者尊称椰子大王所写的。《清宫卷王不想宫斗》小说已更新105053字,目前连载,喜欢看宫斗宅斗属性小说的朋友们值得一看!
清宫卷王不想宫斗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长春宫的日子,在青蕊有条不紊的规划下,过得充实而迅疾。扩建的暖棚已然完工,在两个更宽敞、光线更充足的棚内,不同配比的营养液对比实验悄然进行,各类耐寒蔬菜的长势被详细记录在册。那本《农桑辑要》的编纂也已初具雏形,青蕊摒弃了农书中常见的玄奥词句,力求语言平实,辅以大量由她口述、德顺寻来的画工绘制的简易示意图,如何堆肥、如何轮作、暖棚如何搭建,皆一目了然。
四阿哥胤禛与十四阿哥胤禵自那日后,果然成了长春宫的常客。胤禛沉静好学,每每前来,或安静观察暖棚内植物的变化,或就着青蕊编纂的农书草稿提出疑问,问题往往切中要害,显是回去后认真思考过。青蕊乐于引导,常以“我们不妨做个假设,然后验证”的方式,鼓励他自行探究。
胤禵则活泼好动,对“格物游戏”的热情远超读书。青蕊便投其所好,带着他们用竹篾和薄纱制作简易的“热气球”(当然飞不高),用磁石和铁针演示指南特性,甚至用凹凸透镜(她设法从传教士那里换来的小玩意儿)观察树叶的脉络和昆虫的翅膀。这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不仅吸引了胤禵,连起初只是陪弟弟来的胤禛,眼中也时常闪现出被点燃的求知光芒。
五阿哥胤祺也偶尔会来,更多是被那些有趣的小玩意儿和暖棚里水灵灵的瓜果(青蕊时常慷慨地让他们采摘尝鲜)吸引。太子一系的人则再无动静,似乎仍在观望。
这日,青蕊正在检查一批新收集来的关于各地纺织技艺的杂记,试图从中找到可以改进现有织机效率的灵感。系统商城里关于“飞梭”的技术早已解锁,但如何将其“自然而然”地引入,仍需契机。她注意到,此时中国的织机多数仍是需要织工双手来回传递梭子的传统样式,效率较低,且布幅宽度受限。
正思索间,胤禛与胤禵又一前一后走了进来。胤禵手里还拿着一个木制的小马车玩具,轮子转得飞快。
“瑞嫔娘娘!”胤禵献宝似的举起小车,“您看,这轮子跑得多快!要是织布的梭子也能像这样自己飞快地跑过去跑过来,是不是就能织得快很多?”
孩童天真烂漫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青蕊的思绪!她心中一动,面上却露出赞赏的笑容:“十四阿哥这个想法妙极!让梭子自己跑……这倒真是个值得琢磨的好主意。”
胤禛闻言,也若有所思地看向弟弟手中的小车,又看向青蕊:“娘娘,此法……可行吗?”
“事在人为。”青蕊没有直接肯定,而是起身走到书案旁,拿起一张纸,用炭笔简单勾勒出传统织机的结构,然后在梭子必经的路径两旁,各画上一个小木匣,又用一根线将梭子与一个类似弓弦的装置连接起来。
“你们看,”她指着草图解释道,“若是在织机两边装上这样的‘梭箱’,再安上拉绳和弹簧(她用弹弓的原理类比),织工只需拉动这根绳子,或许就能让梭子借助弹力,快速地从一个梭箱飞到另一个梭箱,省去了用手抛接的功夫,不仅可能更快,或许还能织出更宽的布匹。”
她描述的,正是“飞梭”的基本原理,但刻意简化了机械结构,用孩子们能理解的“弹弓”、“小车”来类比。
胤禵听得眼睛发亮,拍手道:“这个好!就像弹弓打石子儿一样!嗖一下过去!”
胤禛则盯着那草图,眉头微蹙,似乎在脑海中构建着具体的运作方式:“拉动绳索……弹力……梭箱承接……娘娘,这其中力道、角度,恐怕需反复调试,否则梭子易飞脱或卡住。”
“四阿哥考虑得是。”青蕊赞许地点头,“任何新想法,从图纸到实物,都需要无数次试验、调整,克服诸多困难。这正合了‘格物致知’之理,需观察、假设、验证、修正。”
她的话,不仅是在解释技术,更是在灌输一种科学方法论。
胤禛重重地点了点头,看向那草图的目光更加专注。
这次关于“飞梭”的讨论,似乎只是孩子们又一次天马行空的幻想与青蕊随口的引导,并未引起太多注意。然而,青蕊却悄然将这个念头记在了心里。
几日后,她寻了个由头,召见了内务府造办处的一位老匠人头目。她没有直接拿出“飞梭”的完整图纸,而是以“偶见古籍残页,有所启发”为由,将那天与阿哥们讨论的、简化版的“自动穿梭”设想说了出来,并拿出一个自己用木片和皮筋做的、极其简陋的演示模型——拉动皮筋,一个小木块(代表梭子)能在两个固定点间快速弹射。
“此物粗陋,原理亦未必可行,”青蕊对那老匠人道,“只是本宫觉得有趣,想着造办处的能工巧匠或可参详一二,看能否化臆想为实物,若能对织造略有助益,自是好事。若不能,也只当是件玩物,不必勉强。”
她话说得轻松,仿佛只是一时兴起。那老匠人起初并未在意,但拿着那简陋模型摆弄片刻,又听着青蕊描述的“可能织得更快更宽”的前景,浑浊的老眼里渐渐放出光来。他们这些匠人,世代钻研技艺,对任何能提升效率的新想法都有种本能的敏感。
“娘娘高见!奴才……奴才回去定当仔细琢磨!”老匠人捧着模型,如获至宝般退下了。
青蕊知道,种子已经播下。以这个时代工匠的智慧,只要给了明确的方向和原理提示,造出可用的飞梭并非难事,只是时间问题。而她,只需要耐心等待成果,并在合适的时机,将其与“阿哥们天真幻想引发灵感”的故事一同“无意间”流传出去。
时光荏苒,当第一场冬雪悄然覆盖紫禁城的琉璃瓦时,长春宫后院却依旧蕴藏着勃勃生机。暖棚内绿意盎然,甚至试种的两株小黄瓜已然开花坐果。而前朝也传来好消息,京郊试行堆肥轮作的几个皇庄,今岁秋收统计上来,平均亩产竟比往年高出一成还多!虽然其中有天时因素,但新法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康熙对此龙心大悦,在朝会上再次肯定了“重农恤民”之国策,并对内务府督办新法试验的官员给予了褒奖。虽然没有直接提及瑞嫔,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功劳源头在何处。
与此同时,一个略显粗糙但已能正常运作的“飞梭”装置,也在内务府织造局的某个作坊里悄然诞生。经过工匠们无数次的调试改进,这借助弹力和梭箱、通过拉绳控制的飞梭,确实大大提升了织布速度,且能轻易织出更宽幅的布料。初步试用,效果惊人!
消息传到青蕊耳中时,她正带着胤禛、胤禵兄弟俩,在暖棚里观察黄瓜藤蔓的卷须如何缠绕竹架。
“娘娘!娘娘!”胤禵兴奋地跑来,手里还捏着一片黄瓜叶子,“我听说织造局真的做出了会自己飞的梭子!是不是就像我们上回说的那样?”
青蕊微微一笑,用布巾擦掉他鼻尖的汗珠,柔声道:“是啊,听说织造局的巧手工匠们,正是受了十四阿哥你那日‘让梭子自己跑’的妙想启发,费了许多心思,才终于做成了呢。”
胤禵一听,小胸脯挺得更高了,脸上满是骄傲。连一向沉稳的胤禛,嘴角也微微上扬,显然与有荣焉。
青蕊看着他们,心中欣慰。她成功地将一个可能引来争议的技术革新,包装成了源于皇子童言稚语、经能工巧匠实现的“佳话”,既推广了技术,又抬高了皇子,还将自己完美地隐藏在了幕后。
不久后,康熙自然也听闻了这“飞梭”之事,以及其背后那“源于稚子天真、成于工匠巧思”的美谈。他特意叫来胤禛、胤禵问话,兄弟俩你一言我一语,将当日如何在长春宫与瑞嫔娘娘讨论、如何由玩具小车引发联想的过程说得活灵活现。
康熙听着,目光深邃。他看向两个儿子,尤其是眼神愈发沉静透澈的胤禛,心中颇为复杂。瑞嫔此人,不仅自身于实务巧技上颇有见地,竟还能如此不着痕迹地启发皇子,引导他们关注民生匠艺,这份潜移默化的本事,着实不凡。
“瑞嫔……确是有心。”康熙对梁九功淡淡说了一句。
腊月二十,宫中颁下年终恩赏。送往长春宫的赏赐格外丰厚,除了惯例的金银缎匹,还有一套珍贵的西洋彩绘玻璃文具,以及——一道准许瑞嫔可随时查阅内务府所藏非密级农工杂项档案的恩旨!
这道恩旨,其意义远胜于金银!这意味着青蕊的行动范围和信息来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她可以更“名正言顺”地接触和学习这个时代的技术资料,为她将来拿出更多“合理”的“巧思”铺平了道路!
接到旨意,青蕊在长春宫正殿,对着乾清宫方向,郑重地行了大礼。
她知道,这是康熙对她过去一段时间所有“小动作”的默许和肯定,也是对她未来价值的进一步投资。
雪后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照在殿内光滑的金砖地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青蕊站起身,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庭院,那覆盖在积雪下的,是她亲手培育的绿色希望,也是她悄然播下的、等待破土而出的变革种子。
影响力已深入宫闱,触及皇子,联通前朝实务部门。她的根基,正在这冰雪之下,悄然扎得更深,更稳。
接下来,该考虑如何利用这查阅档案的权力,为下一步——或许是关于水力利用,或许是关于矿物勘探,又或许是关于更高效的交通运输——做好铺垫了。这盘引导时代的大棋,她已悄然布下了几处关键棋子,只待时机成熟,便可连点成线,撬动全局。

维C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