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青春甜宠类型的小说,那么《匿与晨曦的信》绝对值得一读。小说中精彩的情节、鲜活的角色以及深入人心的故事,都会让你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完结,总字数已达67687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匿与晨曦的信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初春,料峭的寒意尚未完全退去,但阳光已有了些许温度。南城一中的礼堂里,座无虚席,高三的学子们正参加几所顶尖高校的招生宣讲会。
P大、T大的招生老师站在台上,展示着美丽的校园风景、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令人心动的就业数据。台下,是一双双充满向往与焦灼的眼睛。林栀坐在靠前的位置,认真记录着招生政策和专业信息。父母期望的轮廓,在这些具体的数字和描述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坚硬。
她注意到,陆沉也来了。他坐在礼堂最后排的角落,帽檐压得很低,似乎是在补觉,与周围凝神倾听的氛围格格不入。可他来了,本身是否就说明了一些什么?林栀不敢深想。
宣讲会结束,人群涌动。林栀收拾好东西,随着人流向门口走去。在礼堂门口,她意外地看到了倚在墙边的陆沉。他似乎是在等人,目光在人群中扫视,然后,定格在她身上。
他直起身,朝她走了过来。
周围是嘈杂的人声,但林栀仿佛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他停在她面前,高大的身影带来一丝压迫感,也隔绝了部分喧嚣。
“林栀。”他叫她的名字,声音比平时似乎认真了些许。
“……嗯?”林栀抬起头,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自然。
陆沉双手插在外套口袋里,低头看着她,眼神里有种她看不懂的复杂情绪,像是犹豫,又像是探究。
“你……打算报哪里?”他问得直接,没有丝毫铺垫。
林栀的心跳骤然失序。他为什么问这个?他是在关心她的去向吗?还是……
无数个念头瞬间闪过,她几乎要脱口而出反问“你呢?”,但话到嘴边,又被她生生咽了回去。她有什么立场反问?她和他,算什么呢?
她垂下眼睫,避开他过于直接的目光,声音尽量平稳地报出了父母和她自己目前最倾向的那个答案:“应该……是P大或者T大吧。”
说出这句话时,她心里有一丝莫名的抽痛。仿佛这个选择,正在将她推向一个与他截然不同的、既定的轨道。
陆沉沉默了几秒,脸上那惯有的漫不经心似乎淡了些。他轻轻“啧”了一声,像是自语,又像是对她说:“……挺好的。适合你。”
说完,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算不上笑容的表情,抬手随意地将帽檐又往下压了压。
“走了。”他转身,再次汇入人流,背影很快消失。
林栀站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记录宣讲信息的笔记本,指尖冰凉。他那句“挺好的”和“适合你”,像是一道无形的墙,再次确认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他认同那条“康庄大道”适合她,是否也意味着,他清楚自己不会在那条路上?
这次短暂而突兀的交谈,没有解答她任何疑问,反而让前路变得更加迷雾重重。
四月初,学校组织了第一次正式的模拟志愿填报。每个人拿到一张空白的志愿表,需要根据自己的预估分数和意愿,填上心仪的大学和专业。
林栀对着那张表格,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第一志愿:P大,金融学/经济学类。这是父母反复商讨后认为“最有前途”的选择。
第二志愿:T大,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这是备选。
她的笔尖悬在纸上,却感觉有千斤重。表格上的每一个空格,都像是一个命运的岔路口。她知道自己成绩优异,有很大的选择权,但这份选择权背后,是沉甸甸的期望和她自己尚且模糊的渴望。
周末,她再次来到外婆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投入学习,她帮外婆整理着旧物。在一个老旧的樟木箱底,她翻出了一本厚厚的相册。
相册里,是外婆年轻时的照片。有她穿着朴素的工装,在工厂里的留影;有她和外公在南城老街的合影;还有几张,是她站在一片广袤的、她从未见过的田野或山峦前的照片,照片背后的字迹已经模糊,但依稀能辨认出“北大荒”、“支援建设”等字样。
外婆坐在旁边,戴着老花镜,一张张地指给她看,声音缓慢而怀念。
“你看这张,那时候我才二十岁,跟着队伍就走了,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那是一片需要开垦的土地,应该去看看。”
“那时候苦啊,但也真是开阔。天大地大,觉得自己渺小,又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挺了不起的事。”
外婆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林栀从未见过的、属于遥远青春年代的光彩。那不是关于稳定和优渥的光芒,而是关于探索、奉献和与更广阔世界联结的激情。
林栀看着照片上年轻的外婆,站在陌生的、苍茫的天地间,笑容灿烂而充满力量。她忽然意识到,外婆的人生,并非一直囿于这小小的天井和桂花糕的甜香里。她也曾勇敢地走向远方,响应过时代的召唤。
“外婆,您后悔过去那么远、那么苦的地方吗?”林栀轻声问。
外婆放下照片,摸了摸她的头发,笑容慈祥而通透:“傻孩子,有什么后悔的?那是外婆的青春啊。每个人年轻的时候,心里不都有一片想去的‘可可西里’吗?只是有的人去了,有的人留下了。但无论怎么选,把自己的路走好了,就值。”
“可可西里……”林栀喃喃重复着这个词,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外婆怎么会知道这个词?是巧合吗?还是……她藏匿的心事,早已被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看穿?
外婆没有解释,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着她:“栀栀,志愿表填好了吗?”
林栀摇了摇头。
外婆温和地说:“慢慢想。选那条你以后回头看,不会觉得遗憾的路。你爸妈那里……外婆帮你说。”
那一刻,林栀的眼眶有些发热。她靠在外婆不再宽阔却无比温暖的肩膀上,像小时候一样。来自长辈的理解和支持,像一道温柔的光,照亮了她内心的迷茫与挣扎。
她或许还没有最终的答案,但她知道,这张志愿表,不应该只承载父母的期望和世俗的标准,更应该承载她林栀,对未来的想象和青春的勇气。
回到书桌前,她再次拿起笔,在那张模拟志愿表上,于P大和T大之后,郑重地、带着一丝叛逆的决绝,写下了第三个选择——
C大,人文科学试验班(可选修地理、生态、文学等方向)。
C大所在的城市,离南城很远,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自由的学风著称,更重要的是,它的“人文科学试验班”允许学生在入学后广泛涉猎,再确定具体方向。那里,或许能安放她对于文字、对于远方、对于生命意义尚未厘清的探索欲。
写下这个选项,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无论最终是否能够成行,至少在此刻,她为自己内心的“可可西里”,争取了一个可能性。
窗外的春夜,繁星点点。林栀拿出那支深蓝色的星辰钢笔,在日记本上写下:
4月3日,星月明朗
外婆说,年轻的心中都有一片“可可西里”。我的那片,是真实的远方,也是精神的故乡。志愿表上,我为自己留了一条小小的、通往它的路。哪怕只是模拟。加油,林栀,为自己。

维C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