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长安城的秋风,带着几分萧瑟,吹过灵隐寺的山门。

唐僧拄着一根枯枝,踉踉跄跄地来到寺前。曾经,他从这里出发,身着锦襕袈裟,头戴毗卢帽,是全寺上下敬仰的“玄奘法师”,是唐王亲封的“御弟圣僧”;如今,他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成了被剥夺一切身份的庶民,只能卑微地站在山门之外,望着熟悉的寺院,眼中满是哀求。

“弟子玄奘,求见方丈师父……”唐僧对着守门的小和尚躬身行礼,声音沙哑,“求师父开恩,让弟子回寺中修行,哪怕只是做个洒扫僧,弟子也心甘情愿……”

守门小和尚看着他这副模样,面露难色,却还是转身跑进寺内禀报。不多时,方丈带着几位长老走出山门,看着眼前落魄的唐僧,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敬重,只有几分惋惜与决绝。

“玄奘,”方丈语气沉重,“你带回空白经书,欺瞒陛下,不仅丢了自己的颜面,更让我灵隐寺蒙羞,让整个东土佛门被天下人质疑。唐王已下旨,废除你的僧籍,我灵隐寺,再也不能留你了。”

“师父!”唐僧猛地跪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弟子知道错了!弟子不该是非不分,不该被灵山蒙蔽,更不该辜负陛下与寺里的信任!求师父再给弟子一次机会,弟子愿用余生忏悔,弥补过错!”

“晚了。”一位长老摇头叹息,“你犯下的错,并非忏悔便能弥补。唐王已派人传话,若我寺再收留你,便是与朝廷作对。玄奘,你还是离开吧,找个地方,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或许还有机会重新做人。”

方丈看着他,终是不忍,从袖中取出一些碎银,递到他手中:“这些银两,你拿去置办些衣物,买些吃食。往后,莫要再以‘僧人’自居,安心做个普通人,好自为之。”

唐僧颤抖着接过银两,看着方丈与长老转身走进寺内,山门“吱呀”一声关上,将他彻底拒之门外。他瘫坐在地上,望着紧闭的山门,泪水模糊了视线——他失去了御弟的尊荣,失去了圣僧的身份,如今连最后的容身之所也没了。

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打在他的脸上,带着刺骨的寒意。唐僧缓缓站起身,踉跄着离开灵隐寺,漫无目的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只能像个孤魂野鬼般,在尘世间漂泊,用余生偿还自己犯下的过错。

与此同时,高老庄外的一处小院里,猪八戒正百无聊赖地躺在院中的躺椅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发呆。院子四周,站着几位手持长枪的大唐士兵,目光警惕地盯着他,防止他离开院子半步。

“唉……”猪八戒重重地叹了口气,肥硕的肚子随着呼吸起伏,“想俺老猪,当年可是天庭的天蓬元帅,统领八万天河水军,何等威风!如今倒好,被贬下凡不说,还被关在这破院子里,连出门买个包子都不行,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一名士兵听到他的抱怨,忍不住说道:“猪大人,陛下也是为了你好。只要你乖乖待在这里,不惹事,日子也不算难过。我们每日都会给你送来吃食,总比在云栈洞当妖的时候强吧?”

“强个屁!”猪八戒瞪了那士兵一眼,却也不敢太过放肆,“在云栈洞的时候,俺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还能出去溜达溜达。现在呢?跟关在笼子里的猪没啥两样!”

话虽如此,猪八戒却也知道,自己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他只能每天躺在院子里,要么睡觉,要么抱怨,偶尔会想起西行路上的日子——虽然辛苦,却能四处闯荡,不像现在这般,被牢牢困在这一方小院里,连自由都成了奢望。

这天,送饭的士兵带来了一些消息:“猪大人,听说那唐僧被灵隐寺赶出来了,现在在乡下漂泊,过得可惨了。还有那沙悟净,被扔回流沙河,不得上岸,天天还得受飞剑穿胸之痛呢!”

猪八戒闻言,心中竟泛起一丝唏嘘:“唉,没想到咱们师徒三人,最后落得这般下场……说起来,俺老猪当初要是勤快些,不那么贪财好色,或许也不会这样……”

只是,后悔也晚了。他只能继续待在这小院里,在士兵的监视下,过着枯燥乏味的日子,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

流沙河底,一片漆黑冰冷。沙僧沉在河底的一块巨石上,周身被冰冷的河水包裹,每过七天,便会有数十柄飞剑从空中落下,穿透他的胸膛,带来钻心的疼痛。

他蜷缩着身体,忍受着飞剑带来的剧痛,脸上满是痛苦与悔恨。曾经,他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在凌霄宝殿侍奉玉帝,何等风光;后来,他被贬下凡,在流沙河为妖,每日受飞剑穿胸之苦;本以为跟随唐僧西行取经,能修成正果,摆脱苦难,却没想到,取经失败,自己最终还是被扔回了这流沙河,永世不得上岸。

“师父……大师兄……二师兄……”沙僧喃喃自语,声音微弱,“都怪我……都怪我太过懦弱,凡事唯唯诺诺,既不能劝住师父的迂腐,又不能帮大师兄降妖,才会落得这般下场……”

河水冰冷刺骨,却比不上他心中的悔恨。他想起西行路上的点点滴滴,想起自己每次遇到妖怪,都只会喊“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从未真正为队伍做过什么。如今想来,自己落到这般境地,全是咎由自取。

偶尔,会有鱼虾从他身边游过,却不敢靠近——他身上的戾气与痛苦,连水中的生灵都感到畏惧。沙僧望着岸上的方向,眼中满是渴望,却也知道,自己再也无法踏上陆地,只能永远困在这冰冷的流沙河底,在痛苦与悔恨中度过余生。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被扔回流沙河后,观音菩萨曾来过一次,却只是远远地看着他,摇了摇头,便转身离去——取经大业失败,沙僧已失去了利用价值,灵山再也不会管他的死活。

长安城的皇宫里,李世民看着手中关于唐僧、八戒、沙僧近况的奏折,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他将奏折放在案上,对着身旁的太监道:“传令下去,继续严加看管猪八戒,不许他离开高老庄半步;派人盯着流沙河,若沙悟净敢上岸,立刻按旨处置;至于唐僧……不必再管他,让他自生自灭吧。”

“是,陛下。”太监躬身应道,转身退下。

李世民望着窗外,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当初派唐僧西行取经时的期盼,想起孙悟空在凌霄宝殿上与他一同吃桃的场景,想起灵山的算计与天庭的博弈。如今,取经大业成了一场空,唐僧师徒落得这般下场,或许,这便是他们各自选择的结果。

而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内,悟空正在静心修行。他早已听闻了唐僧、八戒、沙僧的近况,却没有丝毫波澜。在他看来,这三人的结局,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唐僧迂腐偏私,八戒贪懒怯懦,沙僧唯唯诺诺,若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也不会落得这般田地。

菩提祖师走到他身边,看着他专注修行的模样,满意地点点头:“悟空,你能看清因果,不为外物所扰,已是难得。记住,人生在世,每一个选择都关乎自己的命运,唯有守住本心,明辨是非,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正道。”

悟空睁开眼,对着菩提祖师躬身行礼:“弟子谨记师尊教诲。弟子定当潜心修行,守护好花果山的猴子猴孙,守护好方寸山,不再被三界的纷争所困扰。”

菩提祖师微微一笑,转身离去。悟空重新闭上眼睛,继续修行。洞内的阳光温暖而宁静,与外界的喧嚣与苦难,仿佛是两个世界。

三界依旧,只是那曾经轰轰烈烈的取经队伍,早已分崩离析。唐僧在尘世间漂泊忏悔,猪八戒在小院里忍受禁锢,沙僧在流沙河中承受痛苦,唯有孙悟空,在方寸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正道。这一切,都印证了那句“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的至理,也给三界留下了无尽的警示与反思。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