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的中午,青藤中学的食堂像被抽走了所有热气。
林晓走出教学楼时,风裹着一股馊味飘过来 —— 不是剩饭的馊,是那种潮湿环境里木头腐烂的味道,混在平时的饭菜香里,让人胃里发紧。前一天深夜旧教学楼的经历还在脑子里转,白裙女生的裂唇黑牙、高跟鞋的嗒嗒声,还有脖子上木牌烫出的红肿,都在提醒她 “它” 的无孔不入。她本不想来食堂,可书包里的面包昨天被雨水泡软了,只能硬着头皮来打份饭。
食堂门口的队伍排得很长,却静得可怕。学生们都低着头,校服袖子拉得很长,遮住半只手,像是在刻意隐藏什么。林晓站在队尾,摸了摸脖子上的 “平安” 木牌 —— 裂痕处还残留着一点焦味,檀香淡得快闻不到了。她下意识地把放在书包侧袋的错题本往里面推了推,那本记满规则的本子,现在像个烫手的山芋,连她自己都怕被 “它” 盯上。
前面的队伍慢慢挪动,林晓的目光扫过三个打饭窗口。左边两个窗口的阿姨动作机械,勺子舀菜时没一点声响,像是怕惊动什么;右边那个曾卖过 “死亡面条” 的窗口,黑布又挂了回去,只留一条缝,能看到里面黑漆漆的,像是藏着什么东西。
轮到林晓时,她站在左边第二个窗口前。打饭的阿姨她有点印象,姓刘,平时总爱笑着问学生 “够不够吃”,今天却没笑。刘阿姨的头发梳得很整齐,却遮不住鬓角的白发,她的眼睛有点肿,像是没睡好,手里的饭勺捏得很紧,指关节泛白,勺柄上的饭粒干在上面,没擦。
“要什么?” 刘阿姨的声音很哑,像是喉咙里卡了东西。
“一份米饭,一份青菜。” 林晓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目光落在阿姨的手上 —— 她的手腕上缠着一圈黑布,黑布边缘露出一点暗红色,像是伤口,又像是干涸的血迹。
刘阿姨舀米饭的动作顿了一下。她没立刻把餐盘递过来,反而抬起头,目光越过林晓的肩膀,落在她的书包侧袋上。林晓心里一紧,下意识地挡住书包 —— 错题本的一角露出来了,蓝色的封面在食堂的灯光下很显眼。
“你书包里…… 是什么本子?” 刘阿姨的声音突然变低,像是怕被别人听到,眼睛死死盯着那个露出来的角,瞳孔微微收缩。
“没什么,就是普通的错题本。” 林晓的心跳开始加速,她想起张大爷说的 “别让‘它’看到记录”,难道阿姨也知道 “它” 的存在?
刘阿姨没说话。她慢慢把餐盘放在窗口的台面上,米饭堆得很满,青菜却只舀了几根。然后她伸出手,不是递餐盘,而是朝着林晓的书包伸过来,指尖快要碰到侧袋时,又突然缩了回去,像是被什么烫到。
“你这本子记的东西,” 刘阿姨的嘴唇哆嗦着,声音压得更低,几乎要贴到窗口的玻璃上,“别让‘它’看到。‘它’能顺着字找过来,找记规则的人。”
林晓的呼吸一下子屏住了。阿姨不仅知道 “它”,还知道错题本里记的是规则!她赶紧追问:“阿姨,您说的‘它’,是不是和三年前的火灾有关?是不是和消失的学生有关?您知道怎么才能找到‘它’的弱点吗?”
她的声音有点急,周围排队的学生都看了过来。有个戴眼镜的女生赶紧低下头,往队伍后面退了退;还有个男生假装整理校服,把耳朵凑了过来,又很快转回去,肩膀微微发抖。
刘阿姨的脸色瞬间变了。刚才的紧张和警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狰狞的恐惧。她猛地举起手里的饭勺,往林晓的餐盘上一刮 ——“刺啦” 一声,金属勺刮过瓷盘的声音尖锐得像指甲挠玻璃,食堂里的学生都哆嗦了一下,没人敢抬头。
“别问!” 刘阿姨的声音陡然拔高,又很快压低,带着威胁的语气,“再问,我就把你‘记’下来!记下来的人,‘它’会先找!”
林晓被她的反应吓住了。她看着刘阿姨的眼睛,里面满是恐惧,却又藏着一丝狠劲,像是在逼自己做什么决定。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餐盘里的米饭变了 ——
原本雪白的米饭,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黑。不是整碗变黑,是从米粒的边缘开始,慢慢渗出黑色的颗粒,像墨汁滴在纸上,一点点晕开。黑色颗粒越来越多,很快就覆盖了大半碗米饭,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腥味,和操场草叶上的黏液、旧教学楼的焦味混在一起,让人作呕。
“这…… 这是怎么回事?” 林晓指着餐盘,声音发颤。
刘阿姨没看米饭,只是死死盯着林晓,手里的饭勺还停在餐盘上,黑色的颗粒沾在勺沿,像细小的虫子。“这是警告,” 她的声音又恢复了沙哑,“别再查了,别再记了,把本子烧了,就能好好活着。否则……”
她没说完,只是用饭勺指了指右边挂着黑布的窗口。林晓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黑布的缝隙里,好像有个模糊的影子在动,像是有人站在里面,盯着她的方向。
“快拿走!别在这里待着!” 刘阿姨突然推了一下餐盘,林晓没接住,餐盘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米饭撒了一地,黑色的颗粒滚到旁边学生的脚边,那个学生赶紧往后跳,像是怕被颗粒碰到。
刘阿姨没再看她,转身就往食堂后面走。她的脚步很快,背影有点踉跄,手腕上的黑布晃了晃,露出更多暗红色的痕迹 —— 那不是伤口,像是用黑色的笔在皮肤上画的圈,和校规手册封面上的印记一模一样。
林晓蹲下来,想捡掉落的餐盘,手指刚碰到盘子边缘,就感觉到一股凉意。她低头看,撒在地上的黑色颗粒正慢慢往一起聚,像是有生命一样,形成一个小小的圈,和刘阿姨手腕上的圈、校规手册上的印记一模一样。
“别碰!” 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林晓抬头,看到陈默站在她身边,手里拿着一个空餐盘,脸色很沉。他蹲下来,用自己的餐盘把黑色颗粒盖住,然后拉着林晓站起来,“别碰这些东西,是‘它’的痕迹,碰了会被‘它’盯上。”
两人快步走出食堂,走到教学楼后面的空地上,陈默才松开手。林晓的手心全是汗,刚才刘阿姨的反应、变黑的米饭、黑布后的影子,像一团乱麻缠在她心里。
“刘阿姨为什么会那样?” 林晓问,“她好像知道很多,却又不敢说,还说要把我‘记’下来。”
“她是被‘它’威胁了。” 陈默的眼神很沉,“三年前火灾后,食堂的阿姨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刘阿姨一直留下来。我之前听说,她的女儿也是三年前的学生,在火灾里消失了。‘它’用她女儿的执念威胁她,让她帮忙‘盯’着查规则的学生,不听话,她女儿的执念就会被‘它’吞噬。”
林晓心里一阵发酸。原来刘阿姨的恐惧,是因为自己的女儿。她的警告不是恶意,是在害怕林晓步她女儿的后尘,也害怕自己的女儿被 “它” 伤害。
“那她说的‘记下来’是什么意思?” 林晓又问。
陈默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是手写的名单,有十几个名字,苏晓雅、赵磊、王浩、张强的名字都在上面,每个名字后面都画着一个黑色的圈。“这是我在食堂后面的垃圾桶里找到的,” 他指着名单,“应该是刘阿姨‘记’下来的人,都是查过规则、或者违反过规则的学生。‘它’会根据这个名单,一个个找过来。”
林晓看着名单上的黑色圈,想起刘阿姨手腕上的圈、餐盘里的黑色颗粒,心里一紧:“那我刚才被她‘记’下来了吗?”
“应该没有,” 陈默摇了摇头,“她要是记了,会在名单上添你的名字,而且刚才的米饭变黑,更像是她在偷偷给你警告,不是真的要举报你。她推掉餐盘,也是想让你赶紧离开,别被‘它’发现你们在说话。”
林晓松了口气,却又更担心了。刘阿姨夹在 “它” 和学生之间,一边要保护女儿的执念,一边要提醒学生避开危险,该有多难。她想起刘阿姨转身时踉跄的背影,想起她鬓角的白发,心里满是愧疚 —— 刚才不该追问得那么急,让她陷入两难的境地。
“对了,” 陈默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旧发卡,递给林晓,“这是我姐的发卡,上次忘了给你。你把它带在身上,和‘平安’木牌一起,能增强一点保护。刘阿姨刚才说‘它’能顺着字找过来,你以后把错题本藏好,别再露出来了。”
林晓接过发卡。那是一枚银色的蝴蝶发卡,翅膀上的漆掉了不少,边缘有点氧化,却很干净,像是被人反复擦拭过。她把发卡别在头发上,刚碰到头皮,就感觉到一股淡淡的暖意,和 “平安” 木牌的感觉很像。
“我们明天去旧教学楼,要更小心了,” 陈默的眼神坚定起来,“刘阿姨的警告提醒我们,‘它’已经注意到你在记规则,会提前设陷阱。不过她也给了我们线索 —— 右边那个挂黑布的窗口,里面肯定有‘它’的东西,说不定和三年前的火灾有关。”
林晓点点头。她想起刘阿姨指黑布窗口的动作,想起里面的模糊影子,心里有了个猜测:“你说,那个窗口里,会不会藏着当年火灾的证据?比如被烧毁的作业本、学生的遗物,或者‘它’用来控制食堂的东西?”
“有可能,” 陈默的眼睛亮了一下,“等我们从旧教学楼找到陈曦的日记,就去查那个窗口。现在最重要的是,别让‘它’察觉到我们的计划。”
两人一起走回教室。林晓把错题本从书包侧袋拿出来,放进内侧的口袋,紧贴着胸口,确保不会再露出来。她摸了摸头发上的蝴蝶发卡,又摸了摸脖子上的 “平安” 木牌,心里踏实了不少 —— 有这两样东西,有陈默的陪伴,还有刘阿姨的暗中提醒,明天去旧教学楼,应该能避开 “它” 的陷阱。
下午的课,林晓一直没敢走神。她注意到,刘阿姨没来食堂打饭 —— 平时她总会在课间来教室门口的保温桶里拿饭,今天却没来。林晓有点担心,怕她因为中午的事被 “它” 惩罚,也怕她的女儿会因此受到伤害。
放学时,林晓特意绕到食堂后面。刘阿姨平时休息的小房间关着门,窗户上贴着报纸,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她站在门口,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敢敲门 —— 她怕打扰到刘阿姨,也怕被 “它” 发现。
走到校门口时,她看到张大爷在拖地。拖把上沾着一点黑色的颗粒,和食堂餐盘里的颗粒一模一样。张大爷看到她,停下手里的动作,指了指她头发上的蝴蝶发卡,又指了指脖子上的 “平安” 木牌,嘴里念叨着:“两个一起,能挡一挡…… 明天去旧教学楼,别碰书柜后面的黑盒子……”
林晓心里一紧 —— 张大爷又在提醒她!书柜后面有黑盒子?那里面藏的是什么?是陈曦的日记,还是 “它” 的本体?
她刚想追问,张大爷已经拿起拖把,往保安室走了。背影佝偻,却透着一股坚定,像是在为明天的事做准备。
回到家,林晓把蝴蝶发卡放在书桌上,和 “平安” 木牌、陈曦的钢笔、错题本放在一起。她打开错题本,用朱砂笔在最新的一页画了个小圈,然后慢慢写下:
“周四中午,食堂打饭时遇刘阿姨异常,获关键信息与警告:
1. 刘阿姨(食堂老员工,女儿三年前火灾消失)先盯书包侧袋的错题本,低声提醒‘别让 “它” 看到本子,“它” 会顺着字找人’;
2. 追问后阿姨变脸,饭勺刮餐盘示警,威胁‘再问就把你 “记” 下来,记下来的人 “它” 先找’;
3. 餐盘米饭迅速变黑(渗出黑色颗粒,带腥味,与黏液、焦味同源),阿姨指右边挂黑布窗口,暗示窗口内有异常。
关键细节:
1. 刘阿姨手腕缠黑布,露暗红色圈状痕迹(与校规手册印记、黑色颗粒圈一致);
2. 陈默出示食堂垃圾桶捡到的‘名单’(含消失学生名,后画黑圈),推测为阿姨受‘它’威胁所记;
3. 张大爷拖地时沾同款黑色颗粒,提醒‘明天别碰书柜后的黑盒子’;
4. 陈默赠予陈曦蝴蝶发卡(银色,带暖意),与木牌同具护主作用。
疑点:
1. 刘阿姨女儿的执念是否被困‘规则缝隙’?‘它’如何用执念威胁阿姨?
2. 右边黑布窗口内的影子 / 物品是什么?是否为火灾证据 /‘它’的媒介?
3. 张大爷提及的‘书柜后黑盒子’与陈曦日记的关系?是否为‘它’的核心物品?
4. 黑色颗粒的本质?为何出现在米饭、拖把、阿姨手腕上?
5. 阿姨‘记名单’是被迫还是主动?是否有隐藏的保护手段?”
写完后,林晓合上错题本。她看着书桌上的蝴蝶发卡,翅膀上的银色在台灯下泛着光,像是陈曦在默默守护她。明天,就要去旧教学楼三楼东教室了,书柜后面的黑盒子、陈曦的日记、三年前的真相,都在等着她。
她深吸一口气,摸了摸头发上的发卡,又摸了摸脖子上的木牌。这一次,她没有害怕,只有坚定 —— 为了消失的学生,为了刘阿姨的女儿,为了陈默的姐姐,也为了自己,她必须找到真相,让 “它” 的威胁彻底消失。
夜色渐深,书桌上的朱砂符纸泛着淡淡的红光,和发卡、木牌的光映在一起,像是在为明天的战斗,凝聚所有的力量。林晓知道,明天会是最艰难的一天,却也是最接近希望的一天。她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刘阿姨和她的女儿都能平安,希望陈曦的日记还在,希望所有被困的灵魂,都能等到重见天日的时刻。

维C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