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口碑超高的历史古代小说《长风万里之梦回大唐》,苏铭李白是剧情发展离不开的关键人物角色,“山顶洞主”作者大大已经卖力更新了105473字,本书连载。喜欢看历史古代类型小说的书虫们冲冲冲!
长风万里之梦回大唐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苏铭在沙漠观测星空时正是夏天。虽然昼夜温差大,不过也没多冷,所以苏铭只穿了一件防风的大衣。
现在一下子穿越到一千三百年前的大西北,虽然历史上说这一时期气候相对较为温暖,但架不住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强势霸道。
苏铭不耐严寒,虽然强装镇定,但还是不听的微颤。李白察觉后,便问道:“苏兄想必是初来此苦寒之地,待我拿一件厚衣与苏兄御寒。”
见李白正要去另一间房子拿棉衣时,苏铭叫住他道:“不必劳烦,我无妨。还是去见校尉吧。”
苏铭与李白跟着引路小兵穿过两进围院。这院子虽说不大,但是山石亭阁,奇树异枝,错落有致的布了整个院子。而又被白雪覆盖,倒也别具风情。
苏铭心中诧异:西北边塞怎么会有如此中国风的庭院?
待来到前院正堂,只见六七个戎装军士各坐闲谈。看见李白和苏铭已经来到门口,居中的那个军人率先迎了出来,随后其他人也站起来朝外注目。
李白介绍道:“这位便是碎梦岭校尉。”
苏铭不知道唐朝人的见面礼仪,便想当然的抱拳相拜。那校尉初是一愣,但又打量苏铭的一身奇装异服,便没有过多计较。而况戍边将士,戎马倥偬,原也不纠结礼节。于是便将苏铭让到正堂看坐。
一番寒暄过后,校尉便谈起苏铭昨夜从天而降,周身泛光,神勇无敌,力压群贼,直夸他是天兵天将。随后又问起他乡籍家世等私人问题。
苏铭完全记不起昨夜的情况,但听他们说自己能在乱军之中全身而退,那很可能是穿越后与当世有一个连接间隙,就像是一个漏洞,让自己开启了无敌状态。
苏铭心想:穿越还有副作用?而且还是正向的?那么我能开挂么?
“壮士?壮士?”
苏铭被校尉从沉思中唤起,问道:“校尉刚才问什么?”
“敢问壮士贵居何处,名讳如何称呼?”
苏铭知道一点历史,但凡自我介绍,或他人介绍,都必须牵扯到祖上功绩,近世没有就往远祖攀。
卖草鞋的刘备攀了中山靖王,打短工的刘裕相隔六百年还附了刘邦兄弟。倒是洪武大帝硬气,拒绝认圣人朱熹当祖宗。
苏铭这么一个穿越的人,要想攀一个唐朝人都知道的贤臣名士,那就得往四五十代的祖宗上去找,更大的问题是家谱。名声一旦传开,那就真的就是方生方死了。
对了。唐朝立国认的是老君为祖,老子既是皇祖也是道祖。所以有唐一代上自皇帝下至平民都好一个访仙问道,那么我何不说自己是隐世修道的方外之人。
终南山名气太大,那我就选太行王屋二山。而且列子也是道家神人不是?说不定他的道场就就在王屋山呢。
这样看来我的人设简直是天衣无缝,穿越过来的人可不就是方外之人么!
“壮士可有什么顾虑?”见苏铭愣的出神,校尉便又问道。
“哦,没有。我本是太行山中隐居修道之人,只为访仙问道,一路云游至此。适逢昨夜蛮夷侵犯,感你我同是中国同胞,大唐子民,故而出手相助。义当如此,何足挂齿。”
校尉一听苏铭这般装逼之言,不禁大吃一惊,连忙站起来,把苏铭请到正堂上座,自己则恭恭敬敬的在堂下拜了三拜,直言失敬。
确实,古人所讲的道,天道,人道,鬼神道,说到底就是朴素的唯心唯物辩证观。要是只聊这个,那我可就当仁不让了。
苏铭端坐正堂,自我敢当的受了校尉三拜,然后起身回礼,谦辞“不敢”。
闲话间有士兵来禀,酒席已经备好。于是校尉便将苏铭请到后厅入席。
苏铭害怕穿越真有水土不服这种负面BUG,所以席间苏铭滴酒不沾,一筷不夹。任众人再三劝敬,苏铭只好以修道推解。
校尉面色尴尬。苏铭宽慰道:“无妨。我能感同身受。你们吃好,我就饱了,你们喝好,我就醉了。你们若不吃不喝,自然我也会又饥又渴。”
听闻此言,众人这才放下顾虑,大口吃喝起来。
苏铭问道:“这地方怎么会叫碎梦岭呢?这也太梦幻了吧。怕不是旁边还有个狮驼国吧。”
众人疑惑,李白则一本正经的回道:“苏兄久居中原,不知西域情况。此去正西一百二十里,有一个小国高通,原先臣服于我大唐,只是近年突厥屡屡犯边,裹挟着高通不时也来捣乱。除此以外,别无他国。”
苏铭本是调侃,可唐人又岂能知道西游记,所以这个调侃真心没有半点笑料。苏铭自觉无趣,便又问道:“那怎么会叫碎梦岭?”
校尉喝了一杯酒后回道:“神人有所不知。此地乃是碎叶镇前戍,两边是崇山峻岭,碎梦岭则是山道的一个关隘。以南是我大唐安西都都护府的辖地,以北便是突厥人的属地。”
校尉说花话间神色略有暗淡,举起酒杯又一饮而尽。
一片孤城万仞山。苏铭思索着:孤城独立化外,守边将士浴血寒霜,戍卫着远在万里之外的长安城的盛世繁华,古今如一。于是不禁钦佩道:“戍边将士苦啊!”
李白说道:“南归的大雁到此便不再北飞,山林里从不见有豺狼嘶吼,绝域之境更无外人来往。苏兄至此尚是第一。这里的军户世代驻守此地,很多人一生连碎叶镇都没去过。”
原来玄宗初年军队仍以府兵为主,辅之以募兵,李白应该就是征募的短期兵士。而戍边将士则是举家驻防,一旦落户便绝无迁移可能。看来开元盛世,也不过是民国往事。
校尉不愿伤感,便说道:“李白何不舞剑一曲,以助酒兴。”
李白听到,也不推辞,起身执剑便舞,同时又高声吟诵道: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苏铭知道,李白这是吟诵的曹子建的《白马篇》。其实不足为怪,李白仰慕谢灵运,谢灵运仰慕曹子建。汉魏时期游侠风弥漫全社会,比后世的追星一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李白被誉为大唐第一游侠看来正是源自于此。
待李白舞剑已毕,苏铭大为赞叹:“好!不愧是大唐第一豪侠!”
苏铭当然知道现在的少年李白还是太稚嫩,还是当不起这样的赞誉。
不过他另有打算:历史走向不会改变,我先把名声给他打出去,过些年也能让世人见识到我未卜先知的能耐。
校尉见苏铭甚是欣赏李白,便也附和着夸赞道:“李白少年英姿,胆气过人。从军仅一年便升到百夫长的职位。可惜征期已至,不久就要跟随其父南归。”
校尉言谈之中流露出诸多惋惜,李白也表示不能继续在军中效力甚是遗憾。
苏铭则暗想,即便李白真的镇守西域,也还是不能增添军事的辉煌,反倒是会让文化暗下去一半的荣光。
席间苏铭一直发愁饮食的问题,故而不敢过多耽误时间。刚等酒宴散席,便提出告辞。
校尉挽留不住,便修书一封,如实禀明昨夜苏铭退突厥兵一事,告诉苏铭凭此书信便可向碎叶镇经略使论功请赏。继而便和李白共同送出关口。
临别之际,校尉送了一匹战马作为脚力。而李白对苏铭颇以为知己,又赠予五十枚铜钱。
苏铭对唐朝的物价不甚明了,不过知道五十枚铜钱可换半钱银子。唐代白银只有少量在市面流通。而悬关边塞,商务难通,更是无有白银,甚至铜钱都少见。
苏铭掂了掂钱袋,感觉足足有二斤重。不禁心中感悟:难怪北宋之前商业不行,除了政策之外,流通货币也是一大瓶颈。
李白见苏铭掂量钱袋,还以为是他嫌少。便说道:“苏兄莫嫌少。此地偏僻,市贾不行,钱财少见。我当下只寻得五十铜钱。此去碎叶镇尚有六十里地,途中有几个镇甸,这五十铜钱可与苏兄歇脚之用。”
苏铭笑道:“太白误会了。钱财乃身外之物,我是嫌此累赘,行动不便。既是太白心意,我自当收下。”言毕,便拱手告辞,上马投东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