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最近非常火的年代小说他的军令状:宠你到灯火辉煌讲述了苏婉晴陆时序之间一系列的故事,大神作者晚睡不起L对内容描写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他的军令状:宠你到灯火辉煌》以402122字连载状态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也喜欢这本书。
他的军令状:宠你到灯火辉煌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服务社那堆灰扑扑的毛线,如同被施了魔法,在苏婉晴的构想和家属院军嫂们灵巧的手指间,悄然焕发出新的生机。
团长对苏婉晴提出的方案点了头。服务社张师傅立刻行动起来,将那积压的毛线按颜色分好,过秤,明码标价八毛一斤。一块小黑板挂在服务社门口最显眼的位置,用粉笔写着:“家属福利:服务社供应特价毛线,回收手工编织围巾、手套、护耳套(需按指定花样)。回收价:围巾1元/条,手套0.8元/副,护耳0.5元/对。可兑现金或等值日用品。”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飞遍了整个家属院。起初是观望和怀疑,但当林秀云第一个怯生生地拿着织好的、带着深灰底军绿条纹镶边的围巾送到服务社,换回两张簇新的五毛钱纸币时,那点怀疑瞬间被点燃,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热情。
林秀云拿着钱,脸上泛着激动的红晕,走出服务社时脚步都轻快了许多。这小小的成功,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家属院里激起了越来越大的涟漪。
“真能换钱?”
“林秀云那围巾我看了,花样不难,就是费点工夫!”
“五毛钱!够买一斤盐外加一包火柴了!”
“我家那口子站岗耳朵都冻红了,正好织副护耳!”
“走走走,赶紧去买线!”
沉寂的服务社一下子热闹起来。军嫂们三五成群地涌来,围着那堆曾经无人问津的毛线挑挑拣拣,议论纷纷。深灰色和藏蓝色最受欢迎,军绿色也很快被抢购一空。张师傅忙得脚不沾地,过秤、收钱(大多是皱巴巴的毛票分币)、登记名字,脸上笑开了花,看苏婉晴的眼神简直像看救星。
苏婉晴也没闲着。她在自家冰冷的平房外,用几块砖头垫着木板,临时搭了个“工作台”。这里成了家属院一个小小的“技术指导中心”。她将设计好的几款简单花样——五角星、小肩章、几何条纹、波浪边——用粗棒针和线头钩织出小样,固定在木板上。旁边还贴着她用旧报纸画的简易示意图和针法说明。
很快,这个小角落就围满了人。有买了线但不会新花样的新手嫂子,有织了一半遇到问题卡壳的,还有纯粹好奇来看热闹的。
“苏妹子,这个五角星钩好了怎么缝上去才平整?”
“苏同志,你看我织这个条纹,怎么老是歪?”
“这波浪边是几针起头?几针收尾?”
苏婉晴站在人群中间,耐心地讲解、示范。她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头发随意挽着,冻得鼻尖发红,但眼神明亮,言语清晰,手指灵巧地在棒针和毛线间穿梭。特区商场上练就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此刻用在指导针线活上,竟也无比熨帖。
“王姐,你看,钩好五角星后,背面留长点线头,从围巾反面穿过去固定几个点,正面就看不出来了……”
“李嫂,你起针时手劲要匀,每一行织完数一下针数,就不会歪了……”
“波浪边是起六针,第一行全下针,第二行开始两针并一针加一针空针……来,我慢点织一遍你看……”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没有特区谈判时的凌厉锋芒,只有一种沉静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耐心。她不再是那个格格不入的“特区娇小姐”,而是能帮她们解决困难、带来实际好处的“苏同志”、“苏妹子”。
赵春梅远远地站在自家门口看着。她没去买毛线,也没凑过去问。但看着昔日围着自己转的几个死党,此刻都挤在苏婉晴那小木板前,听得认真,问得仔细,心里那股子别扭劲儿就别提了。她撇撇嘴,哼了一声,转身用力关上屋门,眼不见为净。但那紧闭的门,终究挡不住外面越来越热闹的人声和笑声。
苏婉晴感受到了变化。那些曾经避之唯恐不及的目光,现在迎上来会带上一丝笑意;路上遇到,会有人主动打招呼:“苏妹子,忙着呢?”“苏同志,吃了没?”虽然依旧带着点试探和距离,但那层坚冰,确确实实是在消融。这变化不是因为陆时序的“军威”,而是源于她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源于那一根根粗糙的毛线织出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暖意。
这天下午,苏婉晴指导完最后一拨人,感觉嗓子有点干哑。她搓了搓冻僵的手,准备收拾东西回屋暖和一下。刚拿起木板上的小样,旁边传来一个怯生生的声音:“苏……苏同志。”
苏婉晴回头,是林秀云。她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小布包,脸冻得通红,眼神里满是感激和忐忑。
“秀云嫂子,怎么了?”苏婉晴温和地问。
林秀云像是鼓足了勇气,飞快地把手里的小布包塞到苏婉晴怀里。“给……给你的!谢谢你!”说完,不等苏婉晴反应,扭头就跑开了,像只受惊的小兔子。
苏婉晴愕然地看着她的背影,低头打开那个还带着体温的小布包。里面是六个圆滚滚、带着褐色斑点的鸡蛋!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军营,鸡蛋绝对是稀罕物,自家攒着都舍不得吃,更别说送人了。
这朴素的谢意,像一股滚烫的热流,瞬间冲垮了苏婉晴连日来积攒的所有疲惫和心防。她看着那六个温热的鸡蛋,鼻子有些发酸。在特区,她签下大单时收到的恭维和礼物不计其数,却没有哪一次,像这六个鸡蛋一样,让她心头如此震动,如此温暖。
她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包好,捧在手里,像捧着什么珍宝。这份暖意,远比服务社张师傅的芝麻糖更沉,更真。
回到冰冷的屋子,炉火已经奄奄一息。苏婉晴把鸡蛋仔细收好,添了几块煤,看着炉膛里重新燃起的橘红色火苗,心里也暖融融的。她拿出纸笔,开始整理这两天军嫂们编织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和改进建议,准备优化一下花样设计。那六个鸡蛋带来的暖意,似乎化作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屋门被推开,陆时序带着一身寒气回来。他挂好帽子,目光习惯性地扫过屋子,落在苏婉晴伏案书写的背影上。她的头发有些松散地垂在颈边,侧脸在炉火映照下显得柔和而专注。桌子上,散落着几卷毛线和几件刚收上来、准备送去服务社验收的样品——一条藏蓝底带白色小肩章图案的围巾,一副深灰色镶军绿波浪边的护耳。
陆时序的目光在那条围巾上停留了一瞬。藏蓝的底色沉稳,白色的肩章图案针脚细密,虽然简单,却透着一股军营特有的利落精神。他沉默地走到脸盆架前,拧开冰冷的水龙头。刺骨的冰水哗哗流下,他捧起水,用力搓洗着脸颊和双手,试图驱散外面的寒意。
水声停了。他擦干脸,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去看文件,而是走到桌边,拿起暖水瓶给自己倒水。暖水瓶是空的。
苏婉晴被倒水声惊动,抬起头,正好看到陆时序拿着空暖水瓶的手顿了顿。她连忙起身:“我去烧水。” 声音还带着点指导军嫂们时的温和余韵。
“嗯。”陆时序放下空瓶,目光转向她放在桌上的笔记本。上面画着一些编织花样简图,旁边用清秀的字迹标注着修改意见:“波浪边起针数可减至5针,更易操作”、“五角星缝合点建议图示说明”、“深灰配军绿比配藏蓝更受欢迎”……
他看得很快,眼神锐利,仿佛在审视一份技术图纸。苏婉晴提着水壶去外面公用水龙头接水,心里有点忐忑,不知道他对自己这些“不务正业”的举动会怎么看。
等她提着满满一壶凉水回来,放在炉子上烧时,陆时序已经放下了她的笔记本,视线又落在那条藏蓝白肩章的围巾上。
“花样是你设计的?”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平缓,听不出情绪。
苏婉晴愣了一下,点点头:“嗯,参考了点港商订单上的元素,结合军营特色改的。”
陆时序没再说话,只是伸出手,用指腹在那白色肩章图案的凸起纹路上轻轻抚过。他的手指修长,骨节分明,带着薄茧,动作很轻,带着一种近乎专业的触感,仿佛在检查一件精密仪器的零件。昏黄的灯光下,他低垂的眉眼显得格外专注。
苏婉晴看着他的动作,心头莫名一跳。这算是……认可?
炉子上的水壶开始发出轻微的嘶嘶声,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李明远那边,”陆时序收回手,目光转向苏婉晴,眼神恢复了惯常的平静锐利,“接触效果初步评估良好。他近期会离境返回香港。技术处后续会跟进。”
他言简意赅地通报了任务后续,语气依旧公事公办。苏婉晴却敏锐地捕捉到“初步评估良好”这几个字。这是对她那次紧张茶话会表现的最终定性?她心头微微一松,又有些说不清的复杂。任务结束了,她这个“工具”暂时闲置了。
“哦。”苏婉晴应了一声,不知该说什么。
陆时序不再多言,走到窗边的小桌前坐下,从军装内袋里掏出文件袋,借着炉火和灯光看了起来。他的侧影在光影中显得冷硬而专注,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对围巾花样的兴趣只是苏婉晴的错觉。
苏婉晴默默地看着炉火,听着水壶逐渐响亮的嘶鸣。任务结束了,毛线生意也走上了正轨,心头那点暖意(林秀云的鸡蛋、军嫂们的认可)还在,但陆时序那副重新竖起的、公事公办的冰冷屏障,又让屋子里弥漫开一种无形的疏离感。
她起身,将炉子上滚开的水灌满暖水瓶。滚烫的水汽氤氲开来,模糊了视线。她给陆时序的搪瓷缸里倒上热水,轻轻放在他手边的桌角。
陆时序的目光依旧锁在文件上,仿佛没有察觉。
苏婉晴坐回自己的位置,拿起那副深灰色镶军绿波浪边的护耳,无意识地摩挲着。毛线粗糙的触感摩擦着指尖,带着一种朴实的温暖。她看着陆时序在灯光下冷硬的侧脸线条,想起他刚才抚过围巾肩章图案时那专注的眼神。
保护与利用,冰冷的协议之下,是否也曾有过那么一丝……对她所做之事的,无关任务的、微弱的认同?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带着浓重南方口音的呼喊,打破了家属院夜晚的宁静:
“苏婉晴同志!苏婉晴同志在吗?有你的加急长途电话!特区来的!”
这声音如同惊雷,瞬间炸响在苏婉晴耳边!她猛地站起身,椅子腿在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
特区?!长途电话?!加急?!
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心头那点微弱的暖意。阿强?公司?还是……昌泰?!
陆时序也几乎在同时抬起了头,锐利的目光如同实质般刺向门口方向,他手中的文件无声地放在桌上,整个人瞬间进入一种高度戒备的状态,屋内的空气骤然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