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海蝶重生:她披隐身衣手刃仇人小说的免费阅读版本在哪里可以找到?

海蝶重生:她披隐身衣手刃仇人

作者:柳朵

字数:177369字

2025-10-02 18:14:30 连载

简介

海蝶重生:她披隐身衣手刃仇人》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林霖杨桦的故事,看点十足。《海蝶重生:她披隐身衣手刃仇人》这本连载现言脑洞小说已经写了177369字,喜欢看现言脑洞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海蝶重生:她披隐身衣手刃仇人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林霖在楚姨家的每一个日夜,都像被架在生与死的天平两端反复撕扯。

肺部感染引发的高热让她时而陷入谵妄,感觉肋骨错位的断口正顺着血液往心脏里扎,每一次咳嗽都带着铁锈味的腥甜,仿佛下一秒就要把破碎的肺叶咳出来——这是身体在死亡边缘的濒死哀嚎。可转瞬间,楚姨用烈酒擦拭伤口时的灼痛又会猛地将她拽回现实,看着绷带下新生的肉芽刺破结痂,感受着断裂的骨骼在深夜发出细微的愈合声响,她又清晰地触摸到生命在废墟上倔强攀爬的力道。

这两种极端的折磨日夜交替:前一刻还觉得体温高得能点燃柴房的干草,下一秒就可能因抗生素的副作用浑身发冷,蜷缩在破棉被里牙齿打颤;刚在剧痛中认定身体早已坏死,却在清晨发现自己能勉强抬起手臂,指尖甚至能捏住楚姨递来的粗瓷碗沿。

她就像楚姨养在浅滩的跳条鱼,在濒死的窒息与挣扎着呼吸的间隙里反复沉浮,每一寸皮肉都在死亡的腐蚀与新生的刺痛中反复淬炼。

突然,一股强烈的量子波动自异时空精准切入,瞬间如电流击穿绝缘层般刺入林霖的神经突触。

这绝非偶然——它更像一把为她量身锻造的密钥,咔嗒一声旋开了大脑深处那片因三十年高强度科研而淬炼出的特异化神经网络。濒死之际,依托毕生知识、实验数据与未竟执念构筑的“意识实验室”被强行激活,幽蓝数据流在虚无中骤然亮起,宛如宇宙诞生时的第一缕光。

躯体在剧痛中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异变,骨骼错位的脆响混着内脏破裂的温热感一同消散,意识被骤然抛入时空乱流。旋转的星轨与破碎的记忆碎片中,濒死的绝望正将她拖向黑暗,唯有对实验室的执念如北斗星般恒定——那里有父亲临终前塞给她的三万块现金,藏在第三个抽屉的防潮盒里;有科研院特制的备用身份证,照片上的李佳怡眉眼青涩,那是当年为规避商业间谍特意备案的假身份。

这些念头刚浮现,“意识实验”已完成千万次运算,三维投影中清晰显现着抽屉内部的结构,连防潮盒角落那道细微的划痕都分毫不差。这成了她在混沌中唯一的锚点,冰冷的逻辑瞬间压过濒死的恐惧:必须抓住这个“现实”。

再次感知到世界时,是持续不退的高烧和肺部感染引发的剧烈咳嗽。每一次呼吸都像吞咽刀片,浑身骨骼仿佛被拆重组,剧痛顺着神经末梢窜向意识深处。她在黑暗与“实验室”的幻象间沉浮,高烧让数据流频频乱码,剧痛则像强磁场干扰着神经连接,但指尖仍在无意识地在空中勾勒轨迹——那是在计算肋骨骨折的愈合角度,分析肺部感染的扩散模型。

每当意识沉入深渊,总会被一双带着海盐气息的手轻轻拍醒。楚姨的脸在昏暗中显得格外清晰,皱纹里藏着海风的痕迹,眼神沉静得像深潭。她从不追问林霖来历,只是默默用粗布蘸着烈酒擦拭她的伤口,在她咳得撕心裂肺时递上熬得稠厚的鱼汤。

有次林霖沉浸在“实验室”的模拟中,指尖悬在半空推演纳米纤维的分子结构,楚姨正往灶膛添柴,火光映出她眼中一闪而过的了然——那神情不像看一个重病的姑娘,反倒像看一个在沙盘上排兵布阵的将军。添完柴她转身出门,回来时手里多了把磨得锃亮的剖鱼刀,“海边人靠海吃海,先学点活下去的本事吧。”

林霖看着那把刀,眼底燃起两簇火:一簇是求生的本能,另一簇是复仇的冷焰。“实验室”的主屏幕上,楚阳那张在发布会上假惺惺哀悼的脸被无限放大,他皮鞋上沾着的红泥与坠机现场的土壤成分正在比对;旁边悬浮着摔碎的财务报表残片,数据流正拼接出被篡改的研发经费流向。未完成的隐形衣图纸在幽蓝光芒中闪烁,原本为国防安全设计的材料,此刻成了她撕开真相的利刃。

镜子里的人缠着层层绷带,苍白得像泡发的海蜇。林霖摸了摸自己的脸,指尖传来的触感陌生又真实。她缓缓扯掉绷带,露出锁骨下方那道尚未愈合的弹痕——那是坠机前最后一刻,楚阳的保镖射出的子弹留下的印记。阴雨天时它会像烙铁般灼烧,提醒她那场“空难”从来不是意外。

“从今天起,我是李佳怡。过去的林霖已经死掉了。”她对着镜子里的人影说。

成为渔民村姑的第一个月,李佳怡总在沙滩上练习走路。曾经在实验室里稳健的步伐,如今要刻意模仿渔民因常年在甲板上颠簸形成的趔趄步态,脚踝的旧伤让每一步都疼得钻心。但这疼痛恰好成了切换“实验室”的开关,每当痛感袭来,她就立刻沉入数据流,分析肌肉代偿的原理,顺便模拟出更自然的步态模型。

楚姨教她剖鱼时,她的指尖起初总被刀刃划破。但三天后,她剖开鱼腹的动作比老渔民还精准,刀锋沿着鱼骨纹理游走,内脏与鱼肉分毫不差。而在“实验室”里,同步展开的是另一场实验:鱼骨的中空结构正在转化为仿生材料的承重模型,鱼肉的肌肉纤维分布则为柔性装甲的设计提供着新思路。

修补渔网的日子里,掌心很快磨出与楚姨相似的厚茧。但当她用麻线穿过网眼时,指尖捻动的力道与角度总带着微妙的韵律——那是在推演纳米纤维的编织密度,麻线在她眼中幻化成直径仅百纳米的碳管,交叉点的缠绕方式正解决着隐形衣材料的透光率的难题。

潮起潮落间,悬崖下的木屋成了她的秘密基地。墙上钉着泛黄的报纸,头版标题《著名材料学家林霖因空难不幸罹难》被红笔圈了又圈。某个暴雨将至的夜晚,李佳怡望着窗外被狂风掀起的海藻,指尖在木桌上无意识划过,留下几处不可见的划痕。

这些划痕在常人眼中杂乱无章,在“实验室”的三维投影中却与隐形衣的分子结构图严丝合缝。她忽然抓起楚姨晒在屋檐下的海藻,指尖捏碎的黏液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奇异的螺旋结构——“实验室”的运算瞬间提速,红色警告灯因找到突破口而转为绿色:海藻提取物中的多糖分子,恰好能解决纳米纤维的生物相容性难题。

闪电划破夜空的刹那,李佳怡的瞳孔里映着数据流的蓝光。她将海藻黏液滴在载玻片上,在“意识实验室”的虚拟操作台上,第一组改良后的分子模型正在成型。

海风卷着雨丝撞在窗上,像在为即将颠覆世界的发明奏响第一声序曲——只是这序曲藏在涛声里,低得只有礁石能听见。

还不是让它放声的时刻。就像此刻的她,必须裹紧李佳怡这个名字,在浅滩的咸腥里耐住寂寞:看潮起潮落记取水流的规律,剖鱼晒网时默算材料的应力,连修补渔网的麻线在指间缠绕的弧度,都在“意识实验室”里转化成分子链的缠绕参数。

寂寞是蓄力的容器。当潮水下的暗涌积蓄到足够力量,那些藏在日常褶皱里的计算、那些隐浸在海盐里的灵感,终将在某个黎明随浪而起——而眼下,她要做的,是把每一粒沙、每一滴海水,都变成撬动未来的支点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