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欢喜三冤家》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林野的故事,看点十足。《欢喜三冤家》这本连载职场婚恋小说已经写了138652字,喜欢看职场婚恋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欢喜三冤家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文化节当天,老巷子被装点得格外热闹。红绸子在梧桐树上飘,灯笼挂在各家屋檐下,街坊们穿着干净衣裳,脸上都带着笑。沈知夏的杂货铺前摆了张长桌,放着她外婆做酱菜的旧坛子,还有爷爷留下的木工刨子;林野的瓷坊门口支起架子,晾着刚出窑的素坯,引得孩子们围着看;温砚的书斋敞开大门,几排旧书架搬到了门口,供人随意翻看。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巷口展台中央的那个雕花展柜。玻璃罩子里,一套青灰色的秘瓷静静躺着:茶杯、瓷瓶、小碟,冰裂纹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光,梅枝纹路若隐若现。沈知夏守在旁边,腰杆挺得笔直,活像只护崽的母狮;林野站在展柜另一侧,时不时弯腰擦玻璃上的指纹,紧张得手心冒汗;温砚则搬了把椅子坐在不远处,手里拿着那本《窑火记》,偶尔有人问起秘瓷的来历,他便轻声讲解几句。
“这瓷真好看!像冻住的流水似的!”一个戴花头巾的大妈啧啧称奇。
“听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失传好多年了呢!”
“小林老板真能耐,把这手艺捡起来了!”
听着街坊们的夸奖,沈知夏偷偷撞了撞林野的胳膊:“瞧见没?我说该拿出来吧!”
林野嘴硬:“也就是今天人多,平时可不能这么招摇。”嘴上这么说,嘴角却忍不住往上翘。
日头升到头顶时,人群突然一阵骚动,一个穿着黑色风衣、戴着墨镜的男人挤了进来。他约莫四十多岁,身形挺拔,手指修长,不像来赶热闹的街坊,倒像是从城里来的。男人径直走到展柜前,目光落在玻璃罩里的秘瓷上,一动不动地看了足有一刻钟。
沈知夏心里打鼓,悄悄往林野身边靠了靠:“这人看着有点怪。”
林野也绷紧了神经,手悄悄按在展柜的锁上:“别是姓刘的同伙吧?”
就在这时,男人忽然开口了,声音低沉,带着点南方口音:“这套瓷,烧得不错。”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茶杯、瓷瓶、小碟,最后停在空着的一角,“只是……是不是少了个盘子?”
这话一出,沈知夏、林野和不远处的温砚都愣住了。
沈知夏强装镇定:“先生说笑了,就这几件。”
男人却没看她,依旧盯着展柜:“民国三十六年,景德镇有个叫阿月的女子,烧过一套‘冰梅流云’,共四件——杯、瓶、碟、盘。盘子边缘缺了个角,是当年试烧时不小心磕的。”他摘下墨镜,露出一双深邃的眼睛,目光落在林野身上,“林老板,我说得对吗?”
林野的脸“唰”地白了。阿月是他奶奶的名字,这事除了他们仨,只有王大爷知道,王大爷走了,这人怎么会知道?他张了张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温砚站起身,慢慢走过来,目光平静地看着男人:“先生认识阿月女士?”
男人转过头,打量了温砚一眼,又看了看沈知夏,忽然笑了:“我叫苏墨,从景德镇来。阿月是我外婆。”
“什么?!”沈知夏失声喊了出来,“你是……林野的表舅?”
苏墨点头,从随身的皮包里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年轻时的阿月,怀里抱着个婴儿,正是林野的父亲。“我妈是阿月的小女儿,也就是林野的姑姑。当年外婆走后,家里乱,和这边断了联系,直到前阵子整理外婆遗物,发现了这本日记,才知道还有这么段往事。”他拿出一本红色封皮的日记,封面上绣着朵小小的梅花,“外婆说,当年她和林爷爷一起烧出这套秘瓷,盘子一直由她保管,后来带到了景德镇。”
林野看着照片,眼眶一下子红了。他从小没见过奶奶,连爸爸都对奶奶的事知之甚少,没想到今天竟在这里遇到了亲戚。“那……那盘子呢?”他声音发颤。
“盘子还在。”苏墨的目光沉了沉,“只是三年前,我家遭了贼,除了盘子,外婆留下的烧瓷笔记也不见了。我查了很久,听说有人在这边见过类似的冰裂纹瓷器,才特意找来的。”
三人这才明白,苏墨不是来捣乱的,是来寻亲、寻物的。
沈知夏赶紧拉着苏墨往书斋走:“快进去说!外面人多!”
林野也反应过来,手脚麻利地锁好展柜,跟了上去。
书斋里,温砚给苏墨倒了杯茶。苏墨翻开阿月的日记,里面的字迹娟秀,记录着她和林爷爷一起烧瓷的日子:“‘阿野(林爷爷的小名)说,这冰裂纹得用景德镇的高岭土才能烧得透,等他把窑技练精了,就娶我,在巷子里盖个大窑,天天烧瓷给我看……’”
林野看着日记,眼泪掉了下来。原来爷爷奶奶还有这么浪漫的过往。
“那贼……有线索吗?”温砚轻声问。
苏墨摇头:“那贼很专业,没留下痕迹。但我总觉得,和当年那个姓刘的监工脱不了干系。外婆日记里提过,姓刘的当年就觊觎这套秘瓷,被林爷爷打跑后,还放话说迟早要抢到手。”
这话让三人心里一沉。看来姓刘的贼心不死,不仅自己来,还可能指使了别人。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沈知夏问。
“我想留在这儿。”苏墨看着三人,“外婆的日记里说,守窑人需三人同心。现在你们仨凑齐了,又烧出了秘瓷,说不定能找到当年的线索。我也想帮着找找盘子和笔记,完成外婆的心愿。”
林野立刻点头:“留下吧!我瓷坊有间空房,能住!”
沈知夏也说:“我给你做饭!我做的酱菜,保准比景德镇的好吃!”
温砚看着眼前这一幕,嘴角露出笑意。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阿月的日记上,落在苏墨带来的照片上,也落在三个年轻人和一个新认的亲戚身上,暖洋洋的。
文化节还在继续,巷子里的笑声、说话声此起彼伏。没人知道,书斋里正在上演一场跨越时空的认亲。而那个失踪的秘瓷盘、被盗的烧瓷笔记,又将把他们的故事,引向何方?
(下一章预告:苏墨留在了巷子里,他带来了景德镇的高岭土,说用这种土烧秘瓷,冰裂纹会更透亮。林野试烧时,果然效果更好。就在这时,苏墨收到一个匿名包裹,里面只有半张照片,照片上是个模糊的人影,手里拿着个缺角的瓷盘,背景像是在一个废弃的窑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