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三国:软饭硬吃!董卓求我做孙婿》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历史古代小说,作者“要多吃土豆”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主角张澈郭嘉的冒险经历让人热血沸腾。本书已更新320952字的精彩内容等你来探索!
三国:软饭硬吃!董卓求我做孙婿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张澈本就是农民出身,也是种地的好手。
加上这一世强劲的身躯,干起活来也不觉得累。
一边督促着杨松,一边后退着翻地。
不远处,百姓看着埋头苦干的二人,气氛稍稍缓和。
渐渐的,有胆大的百姓挪了挪身子,挥着锄头,小心翼翼翻起了地。
一年之计在于春,见两位将军老爷没有要走的意思,也不难为他们,百姓这才散开,继续干起了农活。
但眼神,时不时还是向二人瞟去,生怕二人发难。
孩童总是天真的,见气氛缓和,又变得活泼起来。
一个拖着鼻涕的小娃娃好奇的凑过来,仰头看着杨松圆滚滚的肚子和滑稽的动作,咯咯直笑:
“胖伯伯,你好笨哦!”
杨松老脸一红,甩着汗珠:“去去去,小屁孩懂什么!”
老叟见张澈动作不停,额上已见汗珠,不像作假,胆子也大了一些,凑上前去,叹气道:
“将军……真是少见的好官啊。”
“不瞒将军,这几年兵荒马乱,赋税又重,壮丁还被拉去打仗,这地……都快种不下去了。”
“眼看春耕赶不上,秋天就得饿肚子啊……”
旁边一个中年农妇抬起头,抹着眼泪插话:
“是啊,官府催粮,土匪抢粮,去年收成本就不好,家里那点存粮早见底了……”
“娃他爹又被征走了,死活不知……”
说着,便哽咽起来。
张澈这才停下锄头,揉着腰,沉默片刻,道:
“老丈,大姐,都不容易,这世道,百姓最苦。”
他直起身,朝后面挥了挥手。
八百精锐得令,默默地从山林中走出,井然有序地来到田边。
百姓们见状又吓了一跳,以为要动武。
却听张澈高声道:“都愣着干什么?把兵器放一边,都下来帮忙!”
“今天咱们不走了,帮老乡把这片地种完!”
军士们大多出身贫寒,对农活并不陌生。
闻言虽有些诧异,但军令如山,纷纷放下武器,卷起裤腿,下田干活。
山中薄地,能有多少。
八百士兵,就算一人一锄头,都能给地翻三遍。
场面顿时变得热火朝天。
没过多久,地就已经翻好了。
接下来,便是春种。
杨松看着变得泥猴似的士兵们,哀叹一声:
“疯了,都疯了……”
一个大胆的村姑看着他笨手笨脚的样子,忍不住笑道:
“胖老爷,您这耙子不是那样用的,得这样……”
她上前示范了一下。
杨松嘴硬:“本、本官当然知道!只是这工具不顺手……”
另一个老汉递过一碗清水给他:
“老爷,歇歇,喝口水吧,看您累得满头大汗。”
杨松接过碗,看着老汉粗糙的手和诚恳的眼神,那句“这什么粗瓷碗”硬是卡在了喉咙里。
他别扭地喝了一口,嘀咕道:
“……谢了。”
干着干着,气氛越来越融洽。
士兵们和百姓一边劳作,一边闲聊。
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嬉笑,不时给“兵叔叔”们递水。
甚至有妇人回家取来了些简陋的饭食分给大家。
杨松起初还躲躲闪闪,嫌泥巴脏,嫌太阳晒。
但慢慢地,听着百姓们诉说的艰辛:
“俺家牛去年被征走了,只能人拉犁……”
“交完租子,剩下的粮食都不够吃到年底……”
看着他们即使如此仍努力活着、并对一点小小的帮助就感激不尽的样子,那颗钻在钱眼里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轻轻触动了一下。
尤其是当他累得腰酸背痛、一屁股坐在田埂上时。
那个之前笑他的小娃娃居然跑过来,吞咽着口水,用脏兮兮的小手递给他半张烙饼。
“胖伯伯,给你吃!”
杨松看着那半张黑乎乎的烙饼,又看看孩子亮晶晶的眼睛,犹豫了一下,接过来咬了一口。
“……嗯,好吃。”
他嘟囔着,第一次发现这黑乎乎的东西,有点辣嗓子,但细细品尝,还挺有滋味。
一天劳作下来,大片田地播种完毕。
百姓们对这支“官兵”感激涕零,彻底放下了戒心。
“小将军,俺瞅着年龄不大,不知道有没有婚配!”
一个妇人双手局促的在衣襟上擦着,试探着开口。
身旁的同伴立刻插嘴:“小将军别听她的,她家女儿才八岁。”
“我家女儿已经十一岁了,啥都能干!”
“小将军肯定是富家公子,帮俺们种地都不错了,都想啥呢?”
张澈被百姓围在中间,听着叽叽喳喳的吵闹声,嘴角抽搐。
“将军……您真是好人!老天爷会保佑您的!”
老叟走过来,拉着张澈的手,老泪纵横。
杨松看着被发好人卡的张澈,捂嘴偷笑。
“敢问小将军,可是张澈将军?”老叟突然压低声音,低声开口。
“锵~”
瞬间,一众亲卫拔刀而起,满脸警惕。
“休得无礼!”张澈挥了挥手,弯下腰发问:
“实不相瞒,老丈,正是在下,我等有军务在身,这才从此地路过,只是老丈……怎会认识我?”
老叟左顾右盼,将张澈拉到一旁:
“小将军,张太守早就下令,西凉蛮子前来屠城,凡在山中发现当兵的,要第一时间向官府汇报。”
张澈脸变了,这个张邈,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像这个时代,除了流民,每个村庄百姓基本不会有大的流动。
村里什么时候来了个生面孔,路上走过去个外地人,一问一个准。
“小将军!”老叟颤颤巍巍握住张澈的手:“你放心,咱虽是小老百姓,但谁对咱好,咱心里清楚。”
“张太守不拿我们当人,眼瞅着要春种了,又征徭役,抓人去修营寨。”
“要不是小将军帮忙,这地…今年怕是不赶趟了。”
说着,老叟老泪横流:“小将军对我们有恩,我们怎么会恩将仇报?”
“你们是要绕到酸枣后面去吧?这山路难走,我们熟悉,让我们给你们带路吧!”
一群百姓渐渐围了过来,纷纷红着眼眶,拍着胸脯:
“小将军放心!”
“咱们知道小路!保管没人发现!”
“你们帮了俺们这么大忙,这点事不算啥!”
于是,奇妙的一幕出现了:
张澈的八百精锐化整为零,混在热情洋溢的百姓队伍中。
队伍前面是带路的村民,中间是扛着农具、帮忙在不同地块间歇性干活的士兵,队伍后面还跟着些看热闹的孩童。
不知情的人看去,完全就是一支大型的、互帮互助的春耕队伍!

维C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