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霓虹处遇见你》中的林辰是很有趣的人物,作为一部职场婚恋类型的小说被墨文泓汐描述的非常生动,看的人很过瘾。《霓虹处遇见你》小说以239534字连载状态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喜欢看这本小说。
霓虹处遇见你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小沐阳的“青少年户外教育基金会”与瑞士户外教育组织的跨国合作项目“中瑞青少年环保徒步”,在筹备半年后终于落地。项目首期邀请了20名中国乡村孩子和20名瑞士孩子,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开展为期一周的徒步活动,通过共同徒步、环保实践和文化交流,让两国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出发前一周,小沐阳带着中国的乡村孩子在“山途”千岛湖露营地进行集训。他教孩子们基础的徒步技巧,比如如何调整背包肩带减轻负担、如何在山地行走保持平衡;老张则教孩子们户外垃圾分类知识,还让他们动手制作“环保垃圾袋”——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袋子上,印着两国孩子共同设计的环保标语;阿凯则负责安全培训,教孩子们如何应对徒步中的突发情况,比如滑倒、迷路时该怎么做。
“到了瑞士,我们要跟瑞士的小朋友一起徒步,一起清理沿途的垃圾,还要跟他们分享中国的文化,比如教他们唱中国的儿歌,给他们讲中国的传统故事。”小沐阳拿着活动手册,跟孩子们认真讲解,“大家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做中国乡村孩子的好代表,好不好?”
“好!”孩子们齐声回答,眼里满是期待。其中,来自贵州苗族村寨的阿妹格外兴奋——这是她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去传说中的阿尔卑斯山。她悄悄拉着小沐阳的衣角说:“沐阳哥哥,我准备了苗族的银饰,想送给瑞士的小朋友,他们会喜欢吗?”
小沐阳蹲下来,笑着说:“当然会喜欢!这是你用心准备的礼物,代表着中国苗族的文化,他们一定会觉得很特别。”
集训结束后,林辰和苏晚特意赶来为孩子们送行。苏晚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文化礼包”,里面有中国结、剪纸、毛笔等传统手工艺品,还有一本记录中国乡村风景的画册。“到了瑞士,要把中国的美好分享给外国小朋友,也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苏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遇到困难别害怕,跟沐阳哥哥和志愿者们说,我们也会在国内为你们加油。”
林辰则给孩子们检查了徒步装备——“山途”特意为这次活动定制的儿童徒步套装,包括防风防水的冲锋衣、轻便耐磨的登山鞋、带有反光条的安全背包,还有一个迷你急救包。“这些装备都是‘山途’专门为极端环境研发的,能保护大家在徒步中的安全,”林辰说,“大家一定要爱护装备,也要记得在徒步中保护自然,不随意丢弃垃圾,不破坏植被。”
出发当天,孩子们穿着整齐的徒步装备,背着“文化礼包”,在小沐阳和志愿者的带领下,登上了飞往瑞士的飞机。飞机上,阿妹靠窗坐着,看着窗外的白云,小声对身边的小伙伴说:“我以后要好好学习,还要带爸爸妈妈来阿尔卑斯山,看看这里的风景。”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孩子们终于抵达瑞士。瑞士户外教育组织的负责人安娜带着瑞士孩子在机场迎接,两国孩子虽然语言不通,但很快就通过笑容和简单的手势熟悉起来。安娜给每个中国孩子送上了一份瑞士的巧克力,笑着说:“欢迎你们来到瑞士,希望这一周的徒步,能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徒步活动从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小镇开始,沿途风景如画——雪山巍峨,湖泊清澈,草地绿油油的,偶尔能看到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小沐阳和安娜一起带领孩子们徒步,他们分成小组,每组都有中国孩子和瑞士孩子,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前进。
第一天徒步途中,孩子们发现沿途有一些游客丢弃的垃圾。小沐阳立刻组织大家开展“环保清理”活动,孩子们拿着垃圾夹和可降解垃圾袋,认真地清理每一处垃圾。瑞士孩子莉莉看到阿妹吃力地够高处的塑料瓶,主动跑过去帮忙:“我来帮你,我们一起把它拿下来。”阿妹笑着说:“谢谢,我们一起把垃圾扔进分类回收箱。”
晚上露营时,两国孩子围坐在篝火旁,分享彼此的文化。中国孩子教瑞士孩子唱《茉莉花》,瑞士孩子则教中国孩子唱当地的民谣;中国孩子给瑞士孩子展示剪纸技巧,瑞士孩子则教中国孩子制作手工巧克力。阿妹还拿出自己准备的苗族银饰,送给了莉莉,莉莉开心地把银饰戴在手腕上,还回赠了阿妹一个手工制作的瑞士小木屋模型。
“原来中国的乡村这么美,有这么多有趣的文化,”莉莉拉着阿妹的手,通过翻译说,“以后我想去中国,看看你的家乡,跟你一起在山里徒步,学习中国的环保知识。”
阿妹笑着说:“好啊,我等你来中国,我带你去看我们村寨的梯田,去河里抓小鱼,还带你去上我们的户外课。”
一周的徒步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分别那天,两国孩子都舍不得分开,很多人都哭了。他们互相交换联系方式,约定以后要经常联系,还要一起参与更多的户外环保活动。安娜握着小沐阳的手说:“这次活动太成功了,不仅让两国孩子成为了朋友,还传递了环保理念。我们以后要多开展这样的合作,让更多国家的孩子参与进来。”
小沐阳点点头:“我也希望如此。未来,我们可以建立‘全球青少年户外环保联盟’,让更多国家的青少年一起,为保护自然贡献力量。”
当小沐阳带着孩子们回到中国时,林辰和苏晚早已在机场等候。孩子们兴奋地围上来,分享这次瑞士之行的经历,还拿出自己收到的礼物给他们看。阿妹举着瑞士小木屋模型,开心地说:“沐阳哥哥说,以后莉莉会来中国看我,我要带她去我们的户外课,教她认识中国的植物。”
林辰和苏晚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苏晚笑着说:“你们都是好样的,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交到了外国朋友,传递了中国的文化和环保理念。”
就在小沐阳忙着推进跨国户外教育合作的时候,“山途”却遇到了一个大挑战——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受国际局势影响,户外装备生产所需的一些核心原材料,比如碳纤维、防水面料等,出现了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的情况,这直接影响了“山途”的生产进度,尤其是极端环境装备的生产,面临着原材料断供的风险。
在“山途”的紧急会议上,供应链部门的负责人焦急地说:“现在碳纤维的供应商已经通知我们,下个月开始要减少30%的供应量,价格还要上涨20%;防水面料的供应也不稳定,很多订单都要延迟交货。如果不能尽快找到新的供应商,我们的生产计划就要被迫调整,极端环境装备的交货期可能要延迟一个月以上。”
王总皱着眉头说:“延迟交货会影响我们的品牌信誉,还会让我们失去很多订单。林辰,苏晚,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林辰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寻找替代原材料,比如用新型的植物纤维替代部分碳纤维,既能降低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又符合我们的环保理念;第二,在国内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与国内的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合作,自主研发和生产核心原材料,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问题。”
苏晚补充道:“我们还可以优化供应链布局,在东南亚等地区建立海外生产基地,靠近原材料产地和目标市场,降低运输成本和供应链风险。另外,我们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签订稳定的供应协议,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会议结束后,林辰立刻成立了“供应链优化专项小组”,负责寻找替代原材料和建立国内生产基地;苏晚则负责与供应商谈判和海外生产基地的选址工作。
为了寻找替代原材料,林辰带领团队走访了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最终与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共同研发“植物纤维碳纤维”——这种材料以芦苇、竹子等植物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强度和韧性不逊色于传统碳纤维,而且更环保、成本更低。经过三个月的研发和测试,“植物纤维碳纤维”终于成功应用于极端环境装备的生产,不仅解决了原材料短缺的问题,还让产品的环保属性进一步提升。
在建立国内原材料生产基地方面,林辰与国内的一家化工企业合作,在江苏建立了防水面料生产基地,采用自主研发的环保工艺,生产符合“山途”标准的防水面料。基地投产后,防水面料的供应量不仅能满足“山途”的需求,还能供应给其他户外品牌,成为“山途”新的利润增长点。
苏晚则在东南亚的越南和泰国找到了合适的海外生产基地选址,并与当地的合作伙伴签订了合作协议。海外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针对东南亚市场的户外装备,靠近原材料产地和目标市场,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供应链风险。同时,苏晚还与国内的核心供应商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稳定。
经过半年的努力,“山途”终于解决了供应链问题,生产恢复正常,极端环境装备的交货期也恢复了正常。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供应链优化,“山途”降低了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提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还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在供应链问题解决的庆功会上,王总激动地说:“这次供应链危机,对‘山途’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提升了自身的实力,这离不开林辰和苏晚的领导,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付出。未来,‘山途’要继续加强自主研发和供应链建设,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林辰也在会上说:“这次危机让我们明白,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构建更稳定、更环保、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为‘山途’的全球发展保驾护航。”
就在“山途”解决供应链问题的同时,小沐阳的“全球青少年户外环保联盟”也正式成立。联盟首批吸纳了来自中国、瑞士、德国、法国、美国等10个国家的30个青少年户外教育组织,旨在通过跨国合作,推动全球青少年的户外教育和环保实践。
联盟成立大会在“山途”千岛湖露营地举行,来自各国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讨论联盟的发展规划。小沐阳作为联盟主席,在大会上提出了“三个一”计划:“每年开展一次全球青少年户外环保徒步活动,每季度举办一次线上户外环保知识分享会,每月发布一份全球青少年户外环保实践报告,让更多国家的青少年参与户外环保,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各国代表纷纷表示支持,瑞士的安娜说:“我们愿意与中国的伙伴一起,推动‘三个一’计划的落地,让更多瑞士青少年参与户外环保,学习中国的环保经验。”
美国的户外教育组织代表也说:“‘山途’的环保理念和中国的户外教育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们希望能与中国的青少年一起,开展更多的合作项目,共同提升全球青少年的环保意识。”
林辰和苏晚也出席了联盟成立大会,并代表“山途”承诺,将为联盟提供户外装备和资金支持,帮助联盟开展各项活动。“‘山途’一直致力于推动户外环保和青少年户外教育,”苏晚在大会上说,“我们很高兴能支持‘全球青少年户外环保联盟’的发展,也希望能与联盟一起,让更多青少年爱上户外、守护自然,为全球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联盟成立大会结束后,“山途”与联盟共同启动了“全球青少年户外环保徒步”首站活动——从中国千岛湖出发,途经瑞士阿尔卑斯山、美国黄石公园、巴西亚马逊雨林等全球10个著名的户外地点,邀请各国青少年参与徒步和环保实践,传递环保理念。
小沐阳作为活动的总负责人,全程参与了首站活动。他带着来自10个国家的青少年,在千岛湖露营地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环保徒步,清理沿途垃圾,种植环保树木,还一起学习了中国的传统环保理念。“我们要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人看到青少年在环保中的力量,”小沐阳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说,“不管我们来自哪个国家,说着哪种语言,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活动期间,林辰和苏晚也经常来到现场,与青少年们一起参与环保实践。林辰教孩子们如何使用“山途”的环保装备,比如可降解的垃圾袋、太阳能充电的手电筒;苏晚则教孩子们制作环保手工艺品,用废旧的户外装备制作装饰品,传递“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
有一天晚上,各国青少年围坐在篝火旁,分享自己国家的环保故事。来自巴西的男孩卢卡斯说:“亚马逊雨林是地球的‘肺’,但现在面临着砍伐的危险。我们组织了‘守护雨林’活动,每周都会去雨林里清理垃圾,阻止非法砍伐。”
来自德国的女孩艾玛说:“我们国家很重视垃圾分类,我从小就学会了如何分类垃圾,还会教身边的人一起做。我觉得,环保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小沐阳听着大家的分享,感动地说:“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面临的环保问题也不同,但我们都在为保护自然努力。未来,我们要继续携手并肩,分享经验,互相学习,让我们的地球家园越来越美好。”
“全球青少年户外环保徒步”首站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次活动,称其“为全球青少年环保合作树立了榜样”,“让人们看到了青少年在环保中的巨大潜力”。
当活动结束,小沐阳送走最后一批外国青少年时,林辰和苏晚走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沐阳,你做得很好,”林辰笑着说,“你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带动了更多国家的青少年参与环保,这比任何成就都重要。”
苏晚也笑着说:“爸爸妈妈为你骄傲。未来,不管你走多远,我们都会一直支持你,‘山途’也会一直支持你,让‘全球青少年户外环保联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小沐阳看着爸爸妈妈,眼里满是感动。他知道,自己能走到今天,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引导,离不开“山途”的帮助,更离不开所有支持户外教育和环保事业的人。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要继续努力,让“全球青少年户外环保联盟”的旗帜,飘扬在更多国家的土地上,让更多青少年爱上户外、守护自然。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山途”成立已经25周年了。这25年里,“山途”从一家小小的户外用品店,成长为全球户外行业的领军品牌,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门店和合作伙伴,产品涵盖了普通户外装备、极端环境装备、智能环保装备等多个领域,还建立了完善的环保供应链和公益体系。
小沐阳的“全球青少年户外环保联盟”也发展成为拥有50个国家、100个成员组织的国际组织,开展了上百场跨国户外环保活动,影响了全球上百万青少年。小沐阳也成为了全球知名的户外教育专家和环保活动家,经常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分享青少年户外教育和环保实践的经验。
在“山途”25周年庆典上,王总、林辰、苏晚和小沐阳一起站在台上,接受全球员工和合作伙伴的祝福。王总看着台下的人群,动情地说:“25年来,‘山途’经历了风雨,也收获了荣耀。这一切,离不开林辰和苏晚的坚守与创新,离不开小沐阳这样的年轻一代的传承与发展,更离不开全球用户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与信任。未来,‘山途’会继续坚守‘让更多人爱上户外,守护自然’的初心,与全球户外爱好者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林辰握着苏晚和小沐阳的手,笑着说:“‘山途’的25年,也是我们家庭成长的25年。从最初的两个人,到现在的三个人,再到拥有全球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很幸运,也很幸福。未来,我们会继续携手并肩,让‘山途’的理念,让户外的热爱,让环保的责任,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持续了很久很久,仿佛在诉说着“山途”25年的风雨兼程,也在期待着“山途”和这个家庭更加美好的未来。
庆典结束后,一家三口站在“山途”的全球业务地图前,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志,看着窗外璀璨的星空,心里满是幸福和期待。
“爸爸妈妈,”小沐阳轻声说,“未来,我想带着‘全球青少年户外环保联盟’,与‘山途’一起,开展‘全球户外环保计划’,在每个国家都建立户外教育基地,让更多青少年受益。”
林辰和苏晚相视一笑,用力点头。苏晚靠在林辰的肩膀上,轻声说:“不管未来有多少挑战,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只要我们心怀热爱与责任,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林辰紧紧握住她们的手,看着远方的星空,心里充满了力量。他知道,“山途”的故事还会继续,小沐阳的梦想还会成长.
夜色渐浓,千岛湖露营地的篝火还在噼啪作响,映照着林辰、苏晚和小沐阳一家三口的身影。各国青少年离开后,营地恢复了宁静,只有远处湖水拍打岸边的声音,温柔得像在诉说着这几日的热闹与感动。
小沐阳手里攥着一张合影 —— 照片里,中瑞两国孩子挤在一起,举着共同制作的环保标语牌,笑容灿烂得能融化阿尔卑斯山的积雪。“爸,妈,你看莉莉说,明年要带瑞士的孩子来贵州,跟阿妹他们一起种梭梭树。” 他把照片递到父母面前,眼里闪着光,“到时候我们可以搞个‘中瑞环保接力’,从阿尔卑斯山到云贵高原,让环保的种子在不同的土地上发芽。”
林辰接过照片,指尖轻轻摩挲着画面里孩子们的笑脸,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刚接触户外时的样子 —— 那时他还只是个抱着 “户外梦” 的年轻人,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孩子能带着跨国的孩子们,在自然里传递热爱与责任。“好啊,到时候爸爸给你们准备最轻便的环保装备,让你们徒步路上不费劲。” 他看向苏晚,眼里满是温柔,“你说对吧,苏晚?”
苏晚笑着点头,伸手理了理小沐阳被风吹乱的头发:“不仅要准备装备,还要帮你们联系当地的农户,让孩子们体验一下中国乡村的生活,知道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自然是怎么被守护的。” 她顿了顿,看向远处的星空,“其实想想也神奇,当初我们只是想做好‘山途’的推广,没想到走着走着,竟把户外变成了连接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桥。”
林辰握住苏晚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彼此的心意:“这桥不是我们一个人搭的,是‘山途’的每一位员工,是支持我们的用户,是像安娜这样的合作伙伴,更是这些孩子 —— 他们眼里的纯粹与热情,才是这座桥最坚实的基石。”
小沐阳靠在父母中间,忽然想起白天整理的活动日志,里面记着每个孩子的心愿:有瑞士孩子想 “让阿尔卑斯山的雪永远洁白”,有中国孩子想 “让家乡的小河永远清澈”,还有巴西孩子想 “让亚马逊雨林不再被砍伐”。“爸,妈,我想把这些心愿整理成一本‘全球青少年环保宣言’,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决心。” 他抬头看着父母,语气坚定,“就像‘山途’的使命是‘让更多人爱上户外,守护自然’,我们的宣言,也要让更多人知道,青少年也能成为环保的力量。”
苏晚用力点头,眼眶有些发热:“好,妈妈帮你整理,还要把宣言翻译成多种语言,贴在‘山途’全球的门店里,让每个走进‘山途’的人,都能看到这些孩子的心意。”
篝火渐渐弱了下去,天边的星星却愈发明亮。一家三口坐在草地上,聊着未来的规划 —— 小沐阳说要在非洲建户外教育基地,让那里的孩子也能走进草原,认识自己的家园;林辰说要研发 “太阳能户外装备”,让偏远地区的孩子在没有电网的地方,也能用上安全的照明工具;苏晚则说要推动 “户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让每个孩子都能从小接触自然,学会与自然相处。
“对了,” 林辰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一份文件,“供应链那边刚传来消息,江苏的防水面料基地已经开始给东南亚的生产厂供货了,成本比之前进口低了 15%,环保指标还提高了。以后我们的装备,不仅能让更多人用得起,还能让地球少受点负担。”
苏晚凑过去看文件,嘴角忍不住上扬:“太好了,这样我们就能把更多资金投入到公益里,支持小沐阳的户外教育基地,也能帮更多乡村学校建‘户外角’。”
小沐阳看着父母认真讨论的样子,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不管未来要走多远的路,不管要面对多少挑战,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 “山途” 还在,这份对户外的热爱、对自然的责任,就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夜风轻轻吹过,带着青草与湖水的清香。林辰站起身,伸手拉起苏晚和小沐阳:“走,咱们回去吧,明天还要跟王总商量‘山途’25 周年的规划呢。说不定,我们能把小沐阳的‘全球环保接力’,变成‘山途’25 周年的重头戏。”
“好!” 小沐阳用力点头,牵着父母的手,一步步走向营地的帐篷。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路 —— 路上有他们为 “山途” 奋斗的汗水,有他们陪伴彼此的温暖,更有无数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与守护。这条路,还会继续延伸,延伸向更多的山川湖海,延伸向更多人的心间。
夜色渐浓,千岛湖露营地的篝火还在噼啪作响,映照着林辰、苏晚和小沐阳一家三口的身影。各国青少年离开后,营地恢复了宁静,只有远处湖水拍打岸边的声音,温柔得像在诉说着这几日的热闹与感动。

 维C文学
维C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