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寻找能够免费阅读时间褶皱里的秘密小说的平台

时间褶皱里的秘密

作者:原上听风

字数:112660字

2025-10-04 18:04:42 连载

简介

时间褶皱里的秘密》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双男主小说,作者“原上听风”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沈彦哲时铭宇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时间褶皱里的秘密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暴雨在清晨时分暂歇,却把垣州城裹进了一层黏腻的湿雾里。老城区的青石板路泛着水光,倒映着灰蒙蒙的天,像一幅被打湿的水墨画。沈彦哲坐在便利店靠窗的长椅上,指尖在桌面敲出规律的“嗒、嗒”声,荧光灯管在头顶嗡嗡作响,每隔十几秒就闪烁一下,把他的影子在斑驳的地板上拉得忽长忽短。

上午十点十五分,沈彦哲已在便利店。他凌晨三点多离开“时光碎片”工作室,回队眯了不到两小时,便被“监控见鬼”的报案叫来。便利店在巷中段,玻璃门留着昨夜暴雨痕迹,门把手上的“欢迎光临”挂牌生锈,晃悠时“吱呀”作响,像他摩托车车轴的声音,透着时光磨损的疲惫。

“沈队,您再看这儿!”店员小刘声音发颤,手指抠着监控操作台,眼下青黑浓重,显然吓坏了,“就这个穿蓝外套的,他从进门到消失,我眼都没离收银台,绝对没人出去!”

沈彦哲看向监控屏幕,画面带老式设备的颗粒感,能看清全貌:三排货架依次排开,第三排堆着泡面,是嫌疑人消失处。收银台在门口右侧,小刘身影缩在角落,视线始终对门口。

他按下暂停,定格在10:07:13。穿蓝外套的男人半躲货架后,露出的手腕戴块掉漆黑电子表,屏幕数字跳得滞涩,指尖沾褐色粉末,正划“红烧牛肉面”包装袋。

“倒回去,慢放三倍。”他声音沙哑,滑动鼠标。画面里,男人摸了摸顶层桶面,身体开始透明——像被水稀释的墨,从肩膀慢慢融进阴影,直至脚尖隐没,只剩一排泡面。消失与重现时间精准:10:07:13到10:07:43,整整30秒。

“设备故障。”沈彦哲关掉视频,语气平淡,走向货架。鞋底蹭过地板上半干的糖浆渍,沾着几根褐发,像冰糕残留。货架底部金属架有新划痕。“老式监控传感器受潮,丢帧正常。”

小刘想反驳,玻璃门“叮咚”一声被推开,时铭宇站在门口,怀里抱着个用深灰色棉布裹着的物件。

他穿的还是那件靛蓝色工装衬衫,只是今天没挽袖子,袖口整齐地扣到手腕,只是右侧袖口沾着块深褐色的颜料,像不小心蹭到的墨,和衬衫的蓝色混在一起,倒有种沉静的斑驳感。卡其色工装裤的膝盖处磨出了浅白色的毛边,裤脚沾着点湿泥,显然是刚走过老城区那些没铺柏油的小巷。脚上的棕色牛皮鞋比昨天干净些,鞋头却多了道新的划痕,大概是送修件时被门槛蹭到的。

“沈警官?”时铭宇看到货架后走出的警服身影,眼睛微微睁大,怀里的东西差点滑下去。他连忙用胳膊夹紧,快步走到收银台,布包松开的一角露出枣红色的木胎——正是昨天那台倒走的苏式闹钟。“我在附近给张奶奶送修好的座钟,路过这儿听说……”他的目光扫过操作台后的监控屏幕,又落在沈彦哲紧绷的侧脸,声音低了些,“出事了?”

沈彦哲没接话,只是盯着他怀里的闹钟。棉布上沾着几点雨水,大概是清晨的雾变成了小雨,打湿了包布。时铭宇的额前碎发有点乱,沾着点湿气,眉峰的小疤在便利店的白光下更明显了些,却没破坏那份温和——他的嘴角习惯性地微微上扬,即使惊讶时,眼神也像浸在水里的玉,透着干净的光。

“老城区这消息传得,”沈彦哲忽然开口,“比快递还快。”指尖在裤袋里攥紧了那枚从便利店地上捡的褐色粉末样本——刚才他假装检查货架,偷偷刮了点下来,触感细腻,像某种矿石磨成的粉。

时铭宇笑了笑,把闹钟放在收银台上,布包完全展开,露出修复过的玻璃罩——裂纹被他用特制的胶水补过,在光线下能看到细密的银线,像给蛛网镶了边。“王阿姨在街角卖早点,说便利店监控拍到人凭空消失了,我想着……”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墙上的电子钟上,声音忽然轻了,“您可能会在这儿。”

沈彦哲顺着他的视线看去,那台红色数码钟的数字跳得滞涩,显示11:13:21。时铭宇下意识地摸出裤袋里的机械表,表壳边缘有他自己刻的细小花纹——那是他修复时用来校准时间的标记,指针稳稳地指向11:13:51。

“差了30秒。”时铭宇的指尖在表盘上轻轻敲了敲,像在跟时间对话。他回头看向小刘,眼神里带着点认真的执着:“你们这钟慢了半分钟,刚才调过吗?”

小刘摇摇头:“早上来就这样,以为是没电了,换了电池还是慢。”

沈彦哲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表——军用制式,误差不超过5秒,显示11:13:52。确实慢了30秒。他的目光落在时铭宇捏着表链的手上:那只手的虎口处沾着点金属屑,指甲缝里嵌着点灰黑色的油污,是修复齿轮时常见的痕迹。明明刚才在货架后看到时铭宇时,他的手还在微微发颤,此刻捏着表链,却稳得像被钉在了原地。

“表不准很正常。”沈彦哲从证物袋里抽出嫌疑人的截图,照片上的蓝外套男人半隐在货架后,手腕上的电子表清晰可见。“你来看看这个。”

时铭宇凑过去,发梢扫过沈彦哲的手背。很轻的触感,像初春的柳絮擦过皮肤,带着点洗发水的淡香,混着他身上的松节油味——那是老物件修复时常用的溶剂,气味清苦,却让沈彦哲莫名想起搭档陈峰常用的护手霜味道。他的手腕几不可察地绷紧了。

“画面右上角。”时铭宇的声音压得很低,温热的呼吸落在沈彦哲的小臂上。他指着截图里货架和冰柜的夹角,那里有个米粒大的亮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货架第二层的‘老坛酸菜面’包装上,有个光斑。”

沈彦哲调亮监控对比度,光斑果然清晰起来:10:07:13时突然亮起,像滴在宣纸上的墨,慢慢晕开,边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正好罩住男人消失的位置。30秒后,光斑骤然收缩成一点,男人的身影也跟着重新出现,动作和消失前完美衔接,仿佛那30秒从未存在过。

“光线反射。”沈彦哲的声音冷了几分,“冰柜压缩机散热时,管道上的冷凝水反射了灯光,没什么奇怪的。”他说这话时,目光却没离开屏幕——那光斑的晕开轨迹,和昨天闹钟玻璃罩的裂纹太像了,都是从一点向四周扩散,带着细碎的锯齿。

“不是反射。”时铭宇从口袋里掏出个巴掌大的牛皮本,封面磨出了毛边,翻到中间一页,上面用铅笔描着闹钟玻璃罩的裂纹,线条细致得连最细的纹路都没放过。“您看,这裂纹的第三道分支,和光斑晕开的第二个拐点,角度完全一致。”他的指尖点在图纸上,指甲修剪得整齐,指腹因为常年捏镊子而有些薄茧,“上周我修复的座钟也这样,停摆前钟摆的轨迹,和这光斑的收缩路线,重合度超过90%。”

沈彦哲接过本子,纸页很薄,透出后页的齿轮草图——画的是昨天那台闹钟的机芯,每个齿牙的角度都标了度数,旁边写着“误差0.3秒”。他忽然想起工作室墙上的旧报纸,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攥紧了,有点喘不过气。

“时先生。”沈彦哲合上本子,递回去时指尖擦过时铭宇的指腹,对方的手很凉,像刚摸过冰,“警方办案讲证据链。监控丢帧、钟表不准、纸上的裂纹,这三样串不成证据,只能算巧合。”

时铭宇抬头看他,眼睛在荧光灯下亮得惊人,像有光在里面跳:“巧合多了,就不是巧合了。沈警官,您昨晚看到闹钟倒走时,手背上的凉意——那不是错觉,对吗?” 沈彦哲猛地攥紧了拳头,昨晚手背上那道冰痕似的触感,此刻突然清晰起来,和三年前陈峰出事前,他在对讲机里听到的电流声一样,带着种说不清的诡异。他想反驳,却发现喉咙发紧——时铭宇的眼神太笃定了,像在说一个他早已确认的事实。

“如果你是来提供线索,我记下来。”他打断时铭宇,“但如果你想聊‘时间异常’,恕我没空。”沈彦哲转身要走。

“三年前的七月,老城区也出过类似的事。”时铭宇的声音从身后飘来,很轻,却像钉子一样扎进沈彦哲的耳朵里。“王大爷家的清代端砚,半夜从保险柜里消失,第二天早上又躺在原位,连摆放的角度都没变。”

沈彦哲的脚步顿住了。

那案子他记得清楚——陈峰殉职前接的最后一个案子。王大爷是个退休的中学老师,砚台是他爷爷传下来的,雕着“云纹”,砚池里有个小缺口,是光绪年间的物件。保险柜是德国产的“虎牌”,密码锁加机械锁,陈峰当时拍了现场照片,锁芯完好,柜门内侧的绒布上,有个和砚台形状一模一样的浅痕,像是凭空印上去的。

“街道管理处说进了贼,可保险柜的密码只有王大爷知道。”时铭宇走到他身后,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急切,“我上周去给王大爷修座钟,他还说那砚台消失的夜里,墙上的挂钟倒走了30秒。”

30秒。又是30秒。

推开便利店的门,沈彦哲没有回头,却能想象出时铭宇此刻的表情——眉峰微蹙,眼里带着探究,像只找到了猎物踪迹的小兽,执着又认真。

便利店的雨棚下,时铭宇抱着那台苏式闹钟,看着沈彦哲的摩托车消失在视线里。车尾灯越来越小,最后融进灰蒙蒙的雾气里,像颗熄灭的星。他低头摸了摸闹钟的玻璃罩,补过的裂纹在掌心下微微发烫——这是老物件的“记忆”,每次时间异常时,它们都会这样,像在无声地呼救。

“我知道你也感觉到了。”他对着空无一人的街道轻声说,指尖在玻璃罩上画出那个30秒的轨迹,“你只是……不敢承认而已。”

深夜十一点,刑警队办公室只剩沈彦哲。日光灯管嗡鸣更甚,将他的影子钉在墙上,如沉默困兽。电脑屏幕上,便利店监控的光斑轨迹被软件勾成红色线条,扭曲缠绕,活像条蛇。

他点开文件夹,里面是“时光碎片”工作室那枚齿轮的照片——内侧划痕经微距拍摄清晰可见。用鼠标将齿轮划痕与光斑轨迹重合,他心脏骤缩:每道划痕都与轨迹严丝合缝,细微拐点分毫不差,仿佛按尺画出。

“时间会出错吗?”时铭宇的话突然浮现。

沈彦哲翻开陈峰卷宗,第三页那张被暴雨泡糊的现场照里,王大爷家保险柜内侧绒布上,砚台形状浅痕边缘隐有细碎光斑,与便利店监控里的如出一辙。

拿起保温瓶想倒热水,热气腾起时,他忽然想起时铭宇递姜茶的模样:眉峰小疤在暖光中若隐若现,指尖捏着茶包绳轻拎三次,眼睛干净得能映出光,带着小心翼翼的期待,像在问“你愿意相信我吗?”

十年刑警生涯信奉证据与逻辑的他,此刻看着那些曾嗤之以鼻的“巧合”——倒走的闹钟、消失的30秒还有时铭宇眼中的认真——正像拼图般慢慢凑起。

手指悬在鼠标上良久,最终点击“保存”。文件名“疑点一:30秒异常关联”在屏幕上闪烁,如同一道不肯熄灭的问号。

天光透过云层漏下来,在玻璃上晕出一片淡金色——已经是清晨五点了。

他靠在椅背上,捏了捏发紧的眉心。桌上的牛皮本摊开着,时铭宇画的裂纹图旁,被他用红笔圈出了三个点:闹钟倒转的起止时间、便利店男人消失的30秒、三年前对讲机里的电流杂音时长。三个红色圆圈像三颗生锈的铆钉,把看似无关的碎片死死钉在了一起。

手机在桌面震动,是队里的信息汇总。最新一条来自社区网格员,说巷子里的老住户反映了两桩怪事:王阿姨家晾在阳台的蓝布衫凭空飘到了对面楼,李大爷养的画眉鸟在锁着的笼子里消失又重现。

沈彦哲盯着手机屏幕上的“蓝布衫”“画眉鸟”,忽然想起时铭宇说的“时间会出错”。那年轻人递姜茶时的眼神又浮现在眼前,干净、认真,带着点不被理解的执拗。他第一次没有立刻反驳这个念头,反而觉得喉咙里那股涩味,混着松节油的清苦,变得格外清晰。

沈彦哲发动摩托车,车轴的“吱呀”声里,他朝着老城区深处驶去。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